回到一九七七_分卷阅读_125
虽然赵晓明很看不上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不过这事能给三江乡小学带来实打实的利益,她也就乐见其成了。
很巧的是,这次县教育局派下来的领导居然也是一位熟人,就是上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来过的监考老师吕文清,不过他现在已经调回教育局了,具体担任什么职务赵晓明没听清,便跟着孙友梅称呼他吕主任。
吕主任下乡指导工作,乡里自然是要安排住处的,就住在乡公社办公室里腾出来的一间屋子里,乡里本来也要解决伙食,不过孙友梅主动把这个任务揽了过来,从乡里领了粮食,每天就在学校的灶房里做饭,吕主任每天在孙友梅的屋里吃饭,两人有说有笑的,关系要比赵晓明这个不冷不热的好多了。
张天娇冷眼旁观,有一天突然对赵晓明说:“晓明姐,你发现没有,自从这个吕主任来了之后,四眼城就再也没来过学校了。”
赵晓明仔细想了想:“好像真是这样,难道最近公社里也很忙吗?”
“才不是呢!”张天娇朝隔壁的方向抬了一下下巴:“我看哪,是花蝴蝶甩了他,傍上这个了。”
“不可能吧!”赵晓明大吃一惊,“这男人都能当她爸了。”孙友梅跟张天娇差不多大,也就刚刚二十左右吧,而这个吕文清,却是三十多快四十的人了,在农村,快四十的男人确实能生出一个像孙友梅那么大的女儿来。
而且吕文清应该是有家庭的吧,虽然没太听他说过家里的事,但吕文清住在乡下,却每隔两三天就要回一趟县城,说是要看女儿,那孙友梅这样,可不就是当第三者,插足别人的家庭吗?
赵晓明正色对张天娇说:“别人的事你别管那么多,在外边也不要乱说,知道吗?”
赵晓明不想管别人的闲事,可也觉得这样的事就发生在身边让她挺不自在的,就只盼许晨能快点过来,早点完成采访这件事,也好让吕文清尽快回到县城里去。
其实现在三江乡小学的面貌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除了一些如校舍之类的硬件问题实在无法解决之外,各方面的管理都规范了很多,操场的一头甚至还竖起了一根旗杆,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能举行一场升旗仪式。
吕主任说,等记者来采访的时候,县小学会派几个老师过来,帮忙上课,一定不会出现一个老师同时给两个不同的年级上课的情形,还有带着弟弟妹妹上课等情况,到时也是要坚决杜绝的。
他甚至给赵晓明和孙友梅各自设计了一节示范课,让她们从头到尾背熟,到时记者过来的时候,她们就按照示范课的内容来讲课,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
没想到县上迟迟没等到的上级领导,在某个中午午休的时候却偷偷溜进了三江乡小学的大门。
中午的校园空荡荡的,只有夏蝉不知疲倦地在树梢鸣叫,许晨推开虚掩着的学校大门,满脸好奇地走了进来,突然一粒石子砸在她面前的土地上,头顶上的大树上探出来一颗小脑袋:“你是谁,来我们学校干什么?”
许晨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树上的小脑袋:“我找你们赵老师,我是她在省城的朋友!”
“哧溜”一下,一个小男孩野猴子似的从树干上滑下来,飞快地冲向前边的一排屋子,随后“咚咚咚”地擂起了门:“赵老师,赵老师,有人来找你了。”
赵晓明打着哈欠出来开门,突然看到笑盈盈站在门口的许晨,高兴地跳了起来:“许晨,你怎么这么突然就来了?上面不是说……”
许晨赶紧打断她的话:“我们进去再说。”
赵晓明把她拉进来,关上门,手忙脚乱地倒了一杯水,把屋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搜刮出来,堆在桌上,这才兴奋地问:“快说吧,怎么悄悄地就跑来了?”
许晨说:“你不知道,现在不管是在省城还是基层的单位,一听说要采访,都会做许多表面功夫,没有一点真实性,我想要的根本就不是那些摆拍的东西,所以我才偷偷地提前了两天过来,看一看你们真实的校园生活。”
赵晓明笑起来:“那你还真没来错,我们哪,已经把你们要来的那天的所有流程都背了好几遍了,你要是真的到时候再过来,保证看不到一个真实的三江乡小学。”
“太好了!”许晨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黑色的大家伙,“那下午我就抓紧时间拍些照片吧!”
赵晓明好奇地看着那个黑色的东西:“这是照相机吗?”
“嗯,海鸥牌的。”许晨拿起相机,展示给赵晓明看,“这是取景框,从这里看过去,就是你要拍的东西,然后一按这个按钮,咔擦,照片就收进去了,回去拿到暗房里冲洗出来,就能看到照片了。”
“是黑白的吗?”赵晓明问。
“什么?”许晨没听太明白,这个时候还没有彩色照片的概念。
赵晓明捧着那台相机想,这东西要留到现代,得值不少钱吧,算得上是古董了呢!
也许是她想得太过投入,让许晨误会了她的想法,主动提议说:“想要拍张照片吗?”
“好啊!”赵晓明立刻就答应了,想当年她也是个狂爱自拍的人,平时用手机随便拍拍也就算了,每年生日的时候还要到顶级的影楼拍摄一辑艺术照珍藏起来,每年一本相册,她房间的书柜里,从出生到二十二岁,一本不少。
如今到了这个时代,连拍照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这时候胶卷贵重,就算是记者也不能随意浪费的,为了拍好这张照片,两人又是选衣服,又是梳头发,好生打扮了一番,许晨让赵晓明坐在窗户边,摆出一个蓦然回首的造型,“咔擦”一声,把最完美的一瞬收入了相机中。
“你真漂亮!”连见惯了市面的许晨都忍不住赞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