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嗯,”癸娘点了点头,面带笑意地说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崔灵仪微微蹙眉,似有不悦。她挪开了看着癸娘目光,只接着说道:“我七岁时,他们一家便被外派去扬州为官,做个知县……我记不清了。后来没多久,我父亲因一些事辞了刑部都官司掌固,又卖了长安城中的宅子,举家搬到了乡下庄子上,我们和姜家也渐渐地断了音讯。后来家中又出了许多变故,我十六岁时,已无家可归,整日在长安附近游荡。那日我心血来潮,便回了从前的府邸附近,却被看房的李叔认了出来。李叔从前是服侍我家的,后来跟了新主人,但还认得我。他给了我一封信,说是五个月前收到的,但是也不知到哪里去寻我,只得一直放着……”
  “那是我表姨父寄来的信。那信很简短,只说他犯了事,怕是不日便要问罪,请我父亲帮忙照拂他的儿女。毕竟,我父亲从前是在刑部都官司任职,只可惜,那时我父亲已去世多时了。而我看到信的时候太晚,后来我打听了一下,大约在那封信寄出后的一个月,姜家便遭了难。依律法,子女应被没为官奴。”
  崔灵仪说着,顿了一顿,这才接着道:“然后我就上路了,从长安去扬州。路过洛阳时,我盘缠用尽,又逢战乱,洛阳城被围数月。好容易熬过那一场大战,洛阳城中又闹了瘟疫。我不幸染病,耽搁了日子,病好之后,也没再上路了。”她一口气将这些话赶着说完,便又背过身去,装模做样地去收拾些东西——纵使癸娘根本看不见她的动作。
  “你不必自责,”癸娘说,“当时,你也自顾不暇。”
  “嗯,”崔灵仪应了一声,“可我该继续去的。”她说着,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回头看向癸娘,道:“癸娘,我有一不情之请。”
  “但讲无妨。”癸娘说。
  崔灵仪转身走到癸娘面前,看着她那无神的双眸,道:“我知你会卜算……你可以,帮我算一算她如今在何处吗?”
  癸娘闻言,却并不意外。她叹了口气,想都没想,开口便是一句颇为无奈的:“我算不了。”
  崔灵仪愣了一下,也没多说什么,只应了一声:“哦。”她说着,转身便要进屋,却没忘道一句:“多谢了。”想了一想,又补了一句:“那我们明日便动身吧。”
  还是那句话:懒得问了。
  但崔灵仪却不知道,在她进屋收拾行李的时候,癸娘悄悄握紧了拳头,强忍着咳嗽。她的面色越发苍白,几乎一点血色也无,手上血管的青色都在逐渐变淡,仿佛她下一秒就要消散于人世间。
  “该补补了。”癸娘喃喃。
  这一夜,崔灵仪睡得分外的沉,却没睡好。她梦到了很多事,梦到了长安,梦到了洛阳,她想醒来,却怎么也醒不来。梦的最后,她又看到了癸娘。梦里的癸娘只是看着她,一言不发。崔灵仪不禁有些惊讶——面前的癸娘,双目炯炯有神,水灵的很。
  然后,崔灵仪便醒了。
  癸娘已经起床了,她看起来精神了许多,正手握木杖立在窗边。“崔姑娘,”她笑了笑,“该起床了。今日,我们该去扬州了。”
  崔灵仪懵懵地点了点头,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起了床。一夜噩梦,她乏的很,以至于她根本没发现,癸娘的鞋上沾了不少的泥土。不,更准确地说,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别的地方:她下意识地瞧了瞧癸娘的双眼,可那双眼,依旧无神。
  “你在看什么?”癸娘微笑问着。
  “没什么。”崔灵仪清了清嗓子,又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两人收拾好了东西,终于离开了这隐秘的小村子,又沿着河走了二十里地,才终于看到了个码头。二人在码头上了客船,再次踏上了去扬州的路。
  所幸这一次,路上没再起什么风波。不过几日,她们便到了扬州。王五哥为谢崔灵仪救命之恩,早给她们留了个地址,可去投奔。因此,二人进了扬州城,打听了一下,便直奔王五哥的住所。
  王五哥是做瓷器生意的,手头还算宽裕,在扬州城里租了个大院子。见二人来,他便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好人,毕竟若非崔灵仪出手相救,他们一家还不一定有命在。
  “崔姑娘,”王五哥布置了一桌子的菜,却叹了口气,“你托我打听的事,我打听过了。前几年,确实有个姓姜的县令被问了罪,其儿女也被没为官奴。但前几年历经战乱,谁也不知道他儿女的下落。也不知崔姑娘要找的人,现如今还在不在这扬州城。”
  崔灵仪听了,只默默无语。姜家被问罪已是事实,能让子女被没为官奴的,不过是那几条大罪。若是直接去官府查贱籍名册,或许还有线索。可偏生前几年战乱四起,扬州城也遭了难,如今官吏个个都是尸位素餐、只知敛财,那些名册能不能保留至今,还真说不准。
  其实崔灵仪早就知道,找到姜惜容的希望渺茫。在她当年被困洛阳城时,她便知道了。只是她一直难以安心,总是放不下。
  “崔姑娘,既然没有线索,我们便慢慢打听,”癸娘笑了笑,“先用膳吧,今日好好休息一下。等明日,我陪你去城南转转,或许有收获呢。”她说话间,是那样自信。
  崔灵仪听了,本来没精打采的,忽然将眼睛一抬。她盯着癸娘,眯了眯眼睛,又忽而挤出了一个笑容来。“好啊,”她说着,为癸娘夹了满满一筷子的菜,“多吃些,辛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