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归义城,赵正认为自己肯定能守住。
  但白日里整整一天的鏖战,却让他的信心,正在一点一点的崩塌。
  辽军多次攻上了城墙,虽然立足未稳便被撵了回去,但这样的突破,到了午后,次数却是愈来愈多了。
  只要有一次被辽人站稳了脚跟,归义城就完蛋了。
  一天打下来,所有人都是精疲力竭了。
  赵正忘了一件事,归义城可是大宋从辽人手里夺过来的,而在那之前,归义城一直是归属于辽人的。
  而城内,还有数千的普通百姓。
  陶大勇在这里的时候,已经将城内所有的辽人斩杀殆尽了,但对于那些说着一样语言的汉人,却是下不去手。
  但陶大勇对这些人却也是严密防范的。他一直将这些人中的精壮汉子集中在一起,尽量地用繁重的劳役来让这些人没有精力想七想八。现在归义城的城防,基本上就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等到赵正接手之后,这样的管控措施,却是猛然放松了下来。
  来自汴梁城中的赵正,平素里受到的太多那些文人们的熏陶,下意识的就认为这些人在辽国都是被压迫剥削的对象,肯定是一直盼望着得到他们的拯救的。在这些人中的领头者,又凑了好大一笔钱向他进贡之后,这种念头就更强烈了。
  虽然今天来自于南京道上的汉军的攻击,让赵正的这个念头被狠狠地动摇了一把,但对于城中的这些汉人,他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
  事实上,一天下来,他也累得没有精力来思考这些事情了。
  于是,归义城便破了。
  城外的南京道上的汉军联系上了城内的这些汉人,在天色微亮的时候,城内汉人突然发动了叛乱,而与此同时,城外的汉军亦同时发起了攻击。
  当汉军发起攻城战的时候,耶律俊麾下的骑兵在外围布成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将好不容易突出城去的宋军,不是就地歼灭,就是生擒活捉。
  赵正怎么也想不明白,都是说着一样话,写着一样字的汉人,怎么就背祖忘宗的去帮助辽人呢?难道他们不想回归皇宋吗?
  这就不得不好好地谴责一下大宋的那些文人了,在他们的笔下,处在辽国统治之下的汉人,是如何的水热火热,是如何的盼望着王师北攻,似乎王师一到,这些人立即便会揭竿而起反抗辽国的暴政,成为王师的有力臂助。
  这样的话在汴梁听得多了,赵正却是真相信了。
  而真正了解那边情况的大臣,也绝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之上唱反调,因为这关系着华夏的正统归属,关系着未来皇宋北伐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真要让所有大宋子民都发现,这些辽地的汉人,压根儿就不把自己当宋人,那还有必要去北伐吗?有必要去拯救他们吗?
  说起来现在的大宋子民们,只怕绝大部分是反战的,他们的生活过得滋润着呢。而皇宋朝廷每年收的税里,有一桩就是专门用来准备打仗的税钱,要是能不收了,他们欢喜还来不及。
  所以明白人嘴上这样说着,但真正做起事来,却又是另外一套搞法。就像主战派荆王赵哲,在给朝廷的奏折之中无比强调要拯救汉人与水火之中,但他在河北路上的时候,对待汉军那真是斩尽杀绝。
  可是赵正却真将这些人当成了自己的同袍。
  直到这些人里应外合将归义城破了,将赵正围在了他的指挥使府中,赵正才反应过来。
  在敌人攻破他的指挥使府的时候,赵正曾想过自杀,但横剑在颈上的时候,却又犹豫了,也正是这一犹豫,让他这位归义城的主将,上四军堂堂的一名指挥使,被生擒活捉了。
  归义城破的时候,正是秦敏准备撤退的时候,也是完颜八哥麾下的余睹准备偷袭宋军放在两侧山坡上的陈麻子王豁嘴的时候。
  余睹小心翼翼地带着部属,绕了一个圈子爬上陡峭的山峰,又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他们想要攻击的对象的阵地前的时候,却赫然发现,敌人压根儿就不在那里。
  敌人走了。
  余睹虽然年轻,但和完颜八哥一样,战争的经验却都极其丰富,一看到宋人居然放弃了两侧的高地,立刻就意识到,宋人要跑了。
  没有丝毫犹豫,余睹站在高地之上,吹响了号角。
  宋人要跑,门儿都没有,他们部族付出了三百余伤亡,不将他们全歼在这里,如何能消得这口心头怨气?
  正在悄咪咪撤退的秦敏在听到了山坡之上的号角之声的时候,明白事情已经败露,接下来对面的完颜八哥肯定要全线出击了。
  “加速撤退,上桥去,上浮桥去!”秦敏大声吼道:“罗挺,点火,点火!”
  宋军一窝蜂地穿出了白沟驿,奔向了拒马河。那上面还有一条浮桥,虽然浮桥对面大概率也是敌人,但现在,却只有先过河再说了。
  拖在最后的罗挺,看到了女真人从他们的营地里蜂涌而出,战马蹄子踩在地上,让大地都在颤抖,他嘿嘿地笑了几声,举起了手中的火把,凑到了身前的木柴堆上,轰的一声,加了油脂的柴堆便熊熊的燃烧了起来。
  转眼之间,整个白沟驿二十余步的宋军阵地之上,丈余高的大火冲天而起,将道路彻底阻断。冲击而来的战马,在火墙跟前停下了脚步,仰天长嘶着。
  点火的宋军撒腿就跑,去追赶撤退的大部队,罗挺拖在最后,哈哈大笑举起了手中的神臂弓,嗖的一声扣动压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