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小记_分卷阅读_113
真是太落后了!现代人大约都听过晒盐这个词,确实,后世的海盐是晒出来的,虽然具体的方法卢八娘也不知道,但她曾见到过成片的盐田。至于其中的理论,当然不难参透:将海水放在盐田里,风吹日晒,水份蒸发,自然就结晶出盐来,比起用火煮自然要节约大量的成本,而且还会大大提高产量呢。
吴郡的气候非常炎热,卢八娘向渔民了解到海边一直有很大的风,再看看平坦、宽阔、人烟稀少的海滩,卢八娘的大脑中浮现了成片的盐田。这真是个适合晒盐的地方!如果吴郡能成为司马十七郎的封地,自己要来靠海边的一个县,在这里发展自己的事业,还真很合适。
看着空阔的海岸线,卢八娘心潮澎湃,无论如何,她也要拿下海边的一块地,生产海盐,形成产销一条龙。
益州那边,她并不掌握私盐的生产,只是组织人员从盐场低价买入,贩到各处高价卖出,这样尚且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如果她能有自己的盐场,再向外经销,金钱就会像流水一般地淌了进来。
有了钱,她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命于自己,比如来时路上遇到的袭击,在绝对实力面前,就算不了什么,当时她那样狼狈,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当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卢八娘会建立起坚如磐石一般的地位,更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过上她想过的日子,富贵、安稳、自在。
“看过煮盐,我们回去吧。”司马十七郎拉住向海边走去的卢八娘,“小心海水涌上来打湿你的鞋子!”
眼下的卢八娘不再怕海水打湿鞋子了,她曾在密林中的泥地里走过坐过躺过,但她只说:“总算过来一次,总要看得详细一些,我们再去前面走走。”
卢八娘驻足看向大海,她喜欢浩瀚的大海,可前世的她嫌弃海边有太多的人而很少去。而现在的海滩正是她最喜欢的状态,原始、自然又干净。因为人烟稀少,海边的物产特别丰富,在潮水退下的地方,留下横着爬行的螃蟹,跳跃着的小虾,沙滩上还有很多冒着泡泡的小孔,定有贝类在里面。
桃花看了这样的场景,已经跑过去捉螃蟹了,却被一只螃蟹夹住了手,痛得大叫。卢八娘看别人把她的手指救了出来,笑着走过去,左手将垂下的面幕扶住,右手将一只正在快速爬着的大螃蟹从两侧捏了起来,螃蟹只有空挥着两只大螯无能为力,“看,要这样捉,免得被螃蟹夹手。”
“夫人,你真行!”桃花马上醒悟过来,再去捉蟹就无往而不利了,至于卢八娘怎么会捉螃蟹她认为理所当然,夫人自然什么都会。桃花一边捉螃蟹还一边恨恨地说着,“看我把海滩上的螃蟹都捉来,吃了你们报仇!”
司马十七郎却惊讶地问:“夫人,你的鞋子湿了吧?还有你不怕螃蟹?”
卢八娘听懂了他的话,自己因为洁癖,很怕衣物弄脏,更是尽量少地碰外面的东西,今天却突然去捉螃蟹,让他很是奇怪。不过自己的洁癖已经好了她不会主动说的,“听说海水是最干净的,海里的东西也都干净,吃了对身体也极好。”
若不是有司马十七郎和一干人等,卢八娘甚至还想把鞋子脱了,光着脚在海边的沙滩上走一走呢!
虽然不可能在沙滩赤足漫步,更不可能到海里游泳,但卢八娘吃到了新鲜的螃蟹和贝肉,同时她对司马十七郎说:“我觉得这里特别好,有好吃的,还产盐,也有良田,正是建立家业的好地方,如果可以,郡公就请封到吴郡吧。”
“我好好想一想。”司马郑重地答应了。然后他咬断了一只蟹螯,却扎到嘴,“这东西吃起来真麻烦。”
这个年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人们吃海蟹的机会并不多,就是贵为郡王的司马十七郎也只是吃过蟹酱。所以论起吃蟹的手法,实在是太差了。卢八娘闻言便熟练地替司马十七郎剥出一壳肉放进他的嘴里。
“难道孟氏传下来的还有捉蟹食蟹的方法?”司马十七郎咽下了蟹肉忍不住问。卢八娘每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总是这样回答他,他也就这样想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就是这样,不管是什么,哪怕是做粥的食谱也会秘不示人,卢八娘便没有压力地点头答应,她总不能说前世她厌食症还没有那样严重时最喜欢吃的就是海鲜吧。
秋天蟹最肥的时节,卢八娘正痛痛快快地吃螃蟹时,京城里招司马十七郎回去。她很不舍,司马十七郎其实也对这里有了感情,他到吴郡后令行禁止,大刀阔斧地促进生产,眼看着今年的第二季收成就要下来了,吴郡今年是个丰年已经成了定局,他心里的自豪无以言述。
卢八娘看着接到旨意后就一直在沉思的司马十七郎说:“要么我们上表请求留在吴郡几年吧,这样每年都能给皇祖父多送几万石粮食。”
别看京城一派繁华,世族官员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其实朝廷经济一直非常紧张,若是用多上交粮食做为借口,老皇上没准儿会答应司马十七郎多留吴郡几年呢,就是不同意,书信来往,他们也可以多留上两个月。
“我会给吴郡定下规矩,别人不敢轻易改了,这几年吴郡上交的粮食不会减少的。”司马十七郎没有接受卢八娘给他的借口,而是别有决断,“既然皇祖父让我们回去,我们就回京吧。”
很明显,皇上不想他的好孙子离开京城太久,也许还有陈王,想要司马十七郎回去相助。而司马十七郎虽然觉得吴郡很好,可以做为子孙万代的基业,但更愿意在京城谋富贵,他的雄心大志,也要在朝庭的权力中心大有作为。
卢八娘带了上百坛用酒泡的醉蟹,跟着司马十七郎回京了,她不想改变司马十七郎的想法,而且有可能也改变不了。在没有绝对的权力时,因势利导才是最可行的。
京城依然一切如旧,老皇帝身体还是很弱,但却一直维持着,齐王府里表面还是一片祥和,在为英郡王接风庆祝后,日子又如以前一般地过了下去。要说不同也是有的,他们住的院子虽然没有调换,因为没有空着的好院子了,但贤良的齐王妃还是将旁边的一个小院子腾出来,并到华清院中,当然还有其它的种种小事情……
司马十七郎回京后仍负责京城的防务,不过他进京后,求了皇上下旨,将吴郡给他做封地,皇上虽然将吴郡封给了他,但却仍让他留在京城暂不就藩。
司马十七郎在朝中的地位又提升了,影响力也加大了。快到新年的时候,他再次对卢八娘提到,“应该把岳父从益州调回京城了,不只是两位长辈回京城能生活得更好点,而且小舅子已经大了,总该说一门好亲,寻个官做。”
司马十七郎发达后已经提过两次类似的建议了,他的传统思想自然是要加强妻族的力量,不只做自己的帮手,而且为还没出生的儿子准备出强大的母族。这也是有史以来一贯的路子了,例如鼎鼎大名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因为是皇后的家人才被提拨起来,其实终汉一朝大部分丞相、大将军也都是皇帝母族、妻族的人,当然这些人的命运也会随着太后、皇后的命运变化而变化。
这些外戚,虽然有时会为世人不齿,但也为朝廷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他们存在的根本是皇上的需要。帝王如此,藩王、官员们及差不多所有男人的思路其实都差不多。结亲,结的就是两姓之好。
卢八娘原本一直找借口反对父亲调任回来,这次终于赞同了,“王爷看着办吧。只是父亲手下有一个叫丁桂的幕僚,极能干的,我过去置产时他帮过我不少的忙,我想请王爷为他在吴郡玉田县谋一个县令。我的一些世仆也想放在那里,煮盐谋生。”
司马十七郎在吴郡时就知道卢八娘有意于煮盐,他也一直极佩服王妃赚钱的目光,做为一个曾经穷过的皇孙,他从没有视金钱如粪土的习惯,而且王妃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她的钱自然是王府的。他马上答应,“这点事算什么,明天我吩咐他们做就好了。”
想当初王妃不过十岁刚过,就能派人养殖牛羊,并收获极丰,现在她想煮盐,自然可行。至于高贵的王妃曾经组织贩私盐,他半点也没想到。
其实,想获得高额的利润,正当的途径实在是太难了,走私差不多是必需的。卢八娘前世发家就是从贩卖走私物品开始的。为了几倍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利润让她挺而走险,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半夜去与走私船交接货物,就这样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才开始了她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