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之人_分卷阅读_134

  “是。”
  不一会儿门外就响起使者的喝声,只见自五王处来者,衣着华贵,纷纷道:
  “恭喜汉王大捷!——江衢王送来贺信,并百两黄金劳军贺喜!”
  “恭贺汉王大收复北地!——济北王送来贺信,并着简家族人率军一万,前来襄助抗戎义军!”
  “恭喜汉王旗开得胜!——汝阴王送来贺信,并千石粮草劳军贺喜!”
  “恭贺汉王一战功成——巨鹿王送来贺礼百件,送千羊劳军!”
  “恭喜汉王为中原扬眉吐气——广平王着王世子为使,献金刀三百以为贺礼!”
  古骜逐一看了礼单,笑道:“诸位远道而来,路途辛苦,北地连年征战,甚为荒芜,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汉王高义,这是哪里的话。”广平王世子上前一步,作礼道。
  古骜笑道:“都坐。”拍掌三声:“来人,上宴!”
  “是!”
  屋内觥筹交错,屋外的老十一陈余,却在墙边低声对陈江道:“……五王送了这么多东西给大哥,还真是大方。”
  陈江道:“……你想一想,抗戎之事,是当年五王与汉王一道兵谏摄政王的时候敲定的,如今征戎胜了,他们自然有所表示。”
  “这么说,他们是在以此敲打摄政王无能么?”
  “正是。”
  ————
  宴中一番互相许诺吹捧之后,古骜送走了五王使者,陈江上前道:“汉王,如今来投抗戎义军的义士越来越多,倒是有一队人马,从巨鹿郡来的,为首的是一个老者,说想见汉王,还说以前汉王去巨鹿郡的时候,有一面之缘。”
  古骜想了想,不知是何人,便道:“既然说曾与我有一面之缘,那便请进来罢。”
  “是。”
  不久,陈江便带着一位老者入了府门,古骜一眼看到那老者便觉得眼熟,再看一眼,这才想起,原来那时古骜与典不识在巨鹿郡中想找地方留宿,可是闾里有令,不纳外乡人,古骜四处访问,皆不得入。还是这老者告知因由,却引得典不识发狂,屠尽里正家兵百人。
  等古骜与典不识再次前往村落时,但见村中浓烟滚滚,已经被人纵火烧了。这下看见老人,古骜不由得上前一步:“……老先生还好?”
  那老者躬身道:“汉王好记性,尚记得老朽。”
  古骜道:“那日听闻有人焚村,我便立即带人再去了村中,然那时势单力薄,手中无兵,只向虞太守求了一封写给巨鹿郡守的信,匆匆赶至,却只见硝烟已散,火光已尽,只剩灰烬……终究是去晚了……此事我一直甚为愧疚……”
  那老者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老朽那日,领着愿意跟随老朽的二百余村民,进了山中,倒是逃过了一劫。”
  古骜叹道:“真是难为老先生了,那后来又下山了吗?”
  那老者笑了笑:“怎么下山呢?我们便就此落草为寇了……此番是说抗戎,巨鹿郡各关才一路放行。”
  “老先生莫要着急,既然来了这里,人了抗戎义军,便不愁没有粮草。”
  那老者道:“是啊,老朽还听说汉王论功行赏,军中风气甚为严明公正,想必将老朽那些不成器的子侄,托付给汉王,倒是无妨的。”
  古骜道:“老先生放心。此来,不知有多少人?”
  那老者道:“一共一千七百人。从前落草为寇见不得光,如今弃暗投明,多谢汉王不弃。”说着那老者便要跪下,古骜亦从座中起身,扶起道:“好一个弃暗投明……”
  “来人,把参赞陈良请来,让他安排入军。”
  “是!”
  送走了老者,陈江倒是候在外面许久了,见古骜得了空,便一步进了门,道:“汉王,有大事。”
  古骜问道:“怎么了?”
  陈江禀道:“之前那废太子左贤王攻渔阳来的时候,将汉人都掳做了奴隶,因为汉人铸刀剑为生的多,生计资财的炉子、火具等,也不好带走奔逃,围城时就都留了下来。但是从前这渔阳城中,还有四万汉戎混血之人,一直在渔阳行商,趁着城破之前,依仗自己通商日久,有草原上的好马,便都跑了个干净。他们本想着和戎人做商,可是戎人哪像仇公子那么风雅,需要那些贵重事物消遣?如今他们在外面养牛养羊,风餐露宿了一年,也没赚到什么钱,这下得知汉王下了渔阳,倒是都又回来了,那领头的,说想见汉王,重新在渔阳城内行商。”
  古骜问道:“仇公子怎么说?”
  陈江道:“他们本先找的是仇公子,但是仇公子气他们当初弃城而逃,闭门未见。说是要创作《汉王征戎图》,不让人打扰。”
  古骜点了点头,道:“在汉中的时候,我曾让典不识就此事请教过仇公子,后来我与仇公子也谈了此事,仇公子当日倒是说过,戎汉混血的人,虽然在渔阳郡不受歧视,但是在草原上却是被戎人瞧不起的。”
  陈江道:“正是,我派人查过了底细,这些人,该不会是戎人奸细。废太子此人性格还是太忌,他自己便是汉戎混血,却不允许军中有一个人提起这桩事,戎太子在老戎王还在的时候,不过就是说了一句:他是个混血之人。那废太子操兵就要和他打呢,据说两人便是因为这一句话交恶。这样看来,戎军两部,左贤王与右贤王,倒是都没有这些汉戎混血之人的容身之地。”
  古骜道:“废太子要是真有筹谋,渔阳上郡就不会这么轻易被我们攻下。此番确是失策。”
  “是。”
  “……这些汉戎混血之人,既然是在草原上风餐露宿了一年,那必定是放牛羊为生?”
  陈江道:“……据说是这样呢。”
  古骜道:“既然放牛羊为生,他们那里,该有些好马罢?”
  陈江道:“他们不仅有好马,据说还囤积了许多马料。如今渔阳上郡两地,共缴获戎马三万五千匹,这些汉戎混血所部中,据说好马也有两万匹。”
  古骜想了想,道:“请那为首的进来罢,我见一见。”
  “是。”
  不久,一个中年穿着戎衣的汉子被请入了门中,那人一见古骜,便用熟练的汉礼向古骜行礼道:“小人刘之山,参见汉王!”
  古骜道:“你抬起头来。”
  “是!”那人抬起脸,却见他面庞方正,鼻梁笔挺,脸上带着沧桑之意。其容貌在中原人中算粗犷,在戎人中又显出一丝斯文,他下巴上长着一圈络腮胡子,目光中却没有戎人常见的暴烈,而是带了一丝中原礼仪之邦的儒气。
  古骜笑道:“在外漂泊了这么久,行此大礼,又是何必?……坐。”
  “谢汉王。”那刘之山见古骜和颜悦色,惴惴的心中不禁放松了些许,这下便隔着一张案几,在古骜对面小心翼翼地倚着边儿坐了。
  古骜道:“恕本王孤陋,你叫刘之山,是父亲姓刘吗?”
  刘之山道:“惭愧,小人母姓刘,父姓流尔朵那兮,便是山的意思。”
  古骜笑道:“原来如此,刘之山这个名字,倒是文质彬彬。”
  刘之山道:“多谢汉王夸奖。”
  古骜道:“如今你部中人,一共有多少?”
  刘之山道:“一万五千男丁,算上妇孺,一共四万。”
  古骜道:“这四万人,在野外好生活么?”
  刘之山看了一眼古骜,忽然扑通的一声在古骜面前跪了下来:“求汉王救救我们,我们在草原上已经一年没有吃过饱饭了。”
  古骜道:“戎人以放牧为生,你们不做商以后,也放牧为生。他们吃得饱,你们怎么就吃不饱呢?”
  刘之山眼中有泪,道:“放牧要的是牧场,我们哪里有好的牧场,好的牧场都给他们占去了,把我们赶到些贫瘠的地方。再说放牧哪里又有作商得的利多?”
  “你想作商,本王知道,你也是为了部族中人生计着想,慈父心肠。你们以前能作商,是因为汉戎之间没有战争,互通有无,所以作商能赚钱。如今你看,渔阳郡战事一触即发,民夫到时候都要调上前线,就算本王能让你行商,那光景也不复当初了。本王适才问你,部众多少人?你说四万……四万人,在这风雨飘摇,战事既起的渔阳郡,作商怎么能养得活呢?”
  那刘之山叩首道:“求汉王指点一条明路!”
  古骜道:“本王待汉戎混血之人,与中原人一般,但凡信天道,尊礼仪,便一视同仁。此次本王征伐北地,除了收复故土以外,也不过是为了让耕者有其地,摆脱做戎人奴隶的凄惨之况;畜牧者有其牧场,莫被戎人欺压得连饭都吃不上。你也知道,本王寒门出身,自幼见过太多不平,因此早就立志,但愿天下就此一平,不分贵贱人人有食,一以贯之。不仅仅在北地如此,对世家也是如此,终有一日,本王期盼不分世庶、不分汉戎,都能以有德者为上,以蓄养生灵为首要。因此,本王有一个提议,你派一半青壮参加义军,妇孺留在渔阳,作为军属赡养,另一半青壮男子,为义军放牧,饲养战马,至于牧场,以后打下来就有了。在义军中,只要有功就赏,能加位进爵,放牧放得好,也能做官。”
  刘之山俯首道:“汉王所言,人无分贵贱,皆以蓄养,说道小人心坎里去了,小人因这一身血统,不知受了多少凄凉冷落,不仅是小人,但凡汉戎混血之人,大抵如此……只是这参军之事……”说着,刘之山面露迟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