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与杀猪刀 第129节

  门口的守卫看他一眼,倒是进门报信去了,但想象中的一群人惶恐又惊喜的情景根本没出现。
  公孙鄞出了名的好脾气,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愿意拿些漂亮话把他哄得服服帖帖的,跟在谢征身边的这群人,脾性随了正主,一个个竟是连戏都懒得做。
  宣旨太监站在大门外侯了足足三炷香的时间,才见里边有人出来,来者还不是谢征,瞧身上的甲胄,应当只是个亲兵。
  对方对着宣旨太监毫无惧色地道:“侯爷日前剿匪受了些轻伤,不便来府门前迎接公公,还请公公移步前厅吧。”
  宣旨太监面色当即难看了起来。
  身旁的小太监出门在外也没受过这等冷遇,当即就指着亲兵喝道:“你……”
  宣旨太监伸出一只手拦住了那小太监,这是在康城,不是宫里,他还是颇分得清利弊的,只皮笑肉不笑地看着那亲兵道:“侯爷万金之躯,自是不能有闪失的,咱家去前厅宣旨便是,劳小将军带路吧。”
  亲兵也不多给那太监眼神,道:“公公请随我来。”
  宣旨太监一行人便进了府门,往前厅去。
  外边日头毒辣,但这前厅的地势,当初也不知匠人们是怎么精巧设计的,一入内便觉着一股阴凉来袭,乍冷乍热的,让宣旨太监心头莫名一激灵。
  他抬眼往高位上看去,便见一袭墨袍捻金红双线暗纹的青年男子没什么坐相地半倚着榻背而坐,面似冷玉,眼如寒潭。
  他不着战甲坐在那里,当真似百年世家蕴养的出的清贵公子。
  宣旨太监定了定心神,高声道:“武安侯接旨——”
  坐在上方的人不为所动,就连分立在台阶两侧的裨将也目不斜视。
  宣旨太监心中的不妙感愈来愈重,却万不敢在此时开罪谢征,只脸上堆起了笑道:“侯爷,您快接旨吧,都是陛下对您的封赏,您接了这旨,老奴才好回去交差啊。”
  谢征凤目半抬,终于缓慢开了口:“公公不念这圣旨,回京后还能说是旨意未宣。若是念了,本侯不接,公公可知意味着什么?”
  宣旨太监被谢征这番狂言吓到了,指着他,且惊且怒道:“抗旨不遵?武……武安侯,你也想谋反不成?”
  此言刚一出,不知何时围在了门外的铁甲将士直接涌了进来,将宣旨太监一行人团团围住。
  宣旨太监瞧着这阵势,腿都吓软了,一张涂了脂粉的脸惨白惨白的,色厉内荏喝道:“你真要谋反?”
  谢征拔出身侧裨将的佩剑,一步步从高位上走下来,墨色的袍子拖曳在台阶上,仿佛坠着沉沉的血煞和戾气。
  宣旨太监直接吓得腿一软,跌坐在地。
  谢征在距他三步开外站定,用冷冰冰的剑尖儿拍了拍他的脸,凤眸半垂,懒洋洋又难得好脾气地道:
  “谢氏在大胤当了百年的忠臣,家父更是于十七年前惨死在锦州战场,换得一世英烈之名,我不愿堕了他的名声,所以眼下也还愿意好好当个臣子,回去给小皇帝带句话吧。”
  “那皇位他若坐腻了,本侯不介意寻个人替他坐。”
  “十七年前魏严能捧他坐上龙椅,而今本侯也能拉他下来。”
  宣旨太监心神巨震,手指着谢征,哆嗦着,极为惊怒地喊出一句:“你……谢氏!乱臣贼子!”
  “啊——”
  下一瞬,宣旨太监的惨叫声便响彻整个城主府。
  谢征一剑削掉了他一只耳朵。
  宣旨太监单手捂着耳际,惨叫连连,不断有血水从他指缝间流出,顷刻间就把袖子也染红了一大片。
  他看着掉落在地的那只血淋淋的耳朵,痛嚎得几乎快晕过去。
  边上扶着宣旨太监的小太监,浑身亦抖得跟筛糠一样,两眼发直地盯着地上那只耳朵,裆下传出一股腥骚味都还不自知。
  谢征把剑丢给跟上来的亲卫,懒洋洋直起身,嫌恶地看着一屋子鬼哭狼嚎的人,薄唇吐出一句:“滚回去传话吧。”
  宣旨太监这才由小太监们搀扶着,连滚带爬地往门外逃去。
  亲卫看着宣旨太监一行人离去的背影,有些担忧地同谢征道:“侯爷,您就不怕陛下那边……”
  谢征也望着宣旨太监狼狈的身形,眼神懒散又冰冷:“本侯的确有意废帝了。”
  第111章
  公孙鄞听说了那宣旨太监仓惶离开康城的事,忙来寻谢征,一进书房便道:
  “那宣旨太监是御前总管王喜的干儿子,他此番前来是奉皇命前,你削他一只耳朵,无疑是往皇帝脸上打这一巴掌,当真要同朝廷那边撕破脸了?”
  谢征左臂倚着黄梨木太师椅的扶手坐于书案后,案上摆着一份大胤的兵力布防图,他望着舆图,嘴角挂着一丝薄笑,眼里却冒着寒气:“小皇帝如今还在魏严手底下扮蠢弄拙,尚且不把替他征战沙场的武将性命当回事,他真正掌权之日,你以为会是善类?”
  公孙鄞一时语塞,沉默片刻后,如实道:“陛下被架空皇权多年,前有魏严,后有李太傅,论隐忍和心性,他在历代帝王中,也算得上翘楚了,但正是隐忍了十余载,只怕他对皇权的渴望也到了极点,心中已装不下多少仁德,只剩收回皇权的不折手段了。”
  谢征眉梢轻提:“你看人倒是一如既往地准。”
  语毕,一扬手扔了厚厚一卷文书给他。
  公孙鄞两手接住,问:“这是什么?”
  谢征只道:“你看完便知晓了。”
  公孙鄞打开细看,眉头顿时越皱越紧,最后面上已能见怒色,他问:“这些可都属实?”
  谢征答:“赵询为了说动我拥护皇重孙,新拿与我的证据。”
  公孙鄞翻着那一摞文书,下颌绷紧,怒道:“前年的旱灾,去年春江南一带的涝灾,死了多少人?李、魏二人党争也就罢了,李太傅派去的监察瞒报灾情,就为了多死些人,好参魏严一本,竟是皇帝授意的?当年承德太子能为万千军民身死锦州,如今那已坐在龙椅上的人,为了皇权竟不惜拿数十万计的灾民性命填自己的野心?”
  前两年,关中和江南先后大旱和大涝,朝廷拨款赈灾几乎掏空了国库,银子是经魏严底下那群人之手,可李党好歹也派了监察同去,最后饿死病死的灾民还是过半!
  天下人震怒,以李太傅为首的文人在朝堂上把魏党骂得狗血淋头。
  也是那一次,魏严迫于整个朝野和全天下人的压力,头一回在李太傅跟前铩羽,推了自己手底下几名大员出去顶了罪,才平息了此事。
  但魏严在民间已是臭名昭著,不亚于当年锦州惨案之后被痛批大奸臣的孟叔远。
  谢征神色极冷地道:“李家那老头野心不比魏严小,只是他毕竟文人出身,更怕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小皇帝想借他扳倒魏严,他也担心有朝一日小皇帝的刀口落向李家,才仗着小皇帝当时无权,给自己留了后路。
  “他派去赈灾的监察,一共写了十一封急报送往京城,各地州府的驿站,都有快马进京的卷宗记录在案,只是宫里没有收到灾情急报的记载。”
  话说到这份上,公孙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故意瞒报灾情,以至灾民死伤过半,不管何时重提都是一项大罪。
  皇帝想把这个锅让李太傅背严实,但李太傅老谋深算,让底下人给京城送了急报,至于宫里没收到急报,将来东窗事发,这君臣二人各执一词,就看世人如何评说了。
  公孙鄞不由问:“李太傅的人送去宫里的那些急报,赵询又是如何弄到手的?”
  谢征淡淡一抬眼:“你以为宫里替小皇帝背责的又是谁?”
  公孙鄞沉思片刻,说出了一个名字:“王喜?”
  谢征没再言语,算是默认。
  公孙鄞稍一寻思,倒也明白其中的各种利益牵扯了,皇权衰落,宫里的太监,都不可能只给自己谋一条后路。
  那王喜当了多年的总管太监,没惹到魏严,还能被小皇帝器重,可见是个心思玲珑的。
  用赈灾构陷一桩大案作为扳倒魏严的第一步,皇帝想让李太傅背黑锅,李太傅又想拉皇帝下水,送进宫的急报不能呈到小皇帝跟前去,王喜就只能把所有急报截断在自己那里。
  只要皇帝和李太傅还一致对外,不互揭老底,他就是安全的。
  等将来皇帝和李太傅卯上,谁赢他帮谁,同样百利而无一害。
  小皇帝赢了,他销毁了那十一封关于灾情的急报,罪名就是稳稳扣在李太傅头上的。
  李太傅赢了,他拿出那十一封急报,他自己再当个人证,那无疑就是小皇帝失德的铁证。
  就算最后是魏严赢了,他赶紧拿出这些证据,还能替魏严找回名声,把当年小皇帝和李太傅合谋构陷他的事公诸于众。
  盛怒过后,公孙鄞心底忽地生出几分悲意来,他叹道:“大胤朝堂的这水,早就浑得不能看了。”
  魏党或许是一群狗官,但为了扳倒魏严,用几十万灾民的性命引得天下黎民百姓都震怒的皇帝和李太傅,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转头看向谢征,道:“龙椅上那位失德至此,如今还打算在军中做手脚,我知你必是不愿效忠于这样一位君主的。但就算跟赵询合作,拥护皇重孙,再过个十几年二十年的,谁又知道皇重孙会不会变成小皇帝这副模样?”
  谢征只说:“我不会成为第二个魏严。”
  公孙鄞道:“我当然知道你志不同魏严,可就算你远走西北,将来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只要你手中还有兵权,坐在那把龙椅上的人长大了,总会惦记的。”
  这次谢征久未出声。
  公孙鄞静站片刻后,叹道:“罢了,要愁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眼下还是……”
  “新帝若有仁德爱民之心,到时候我交还兵权,做个自在闲人未尝不可。谢氏不是生来就掌兵的,只要有人继续守这大胤河山,我放权亦无妨。”
  公孙鄞的话被人打断,他侧首看去,只能瞧见太师椅上的人一个刀削般冷硬俊朗的侧脸。
  谢征半垂下眼:“他若成了小皇帝那副德行,我怎么把人捧上龙椅的,也能怎么把人踹下去,再择新帝。”
  公孙鄞听得这番话,先是一愣,随即低笑出声:“是了,这才像你。”
  他话锋一转,忽而道:“大长公主在写与我的信中告知小皇帝要对樊姑娘下手,那樊姑娘再留在崇州,只怕极为不利,要不我多派些人手过去保护樊姑娘?”
  喉间又窜上一股痒意,谢征抿紧唇角才忍下了本能的咳意,道:“不必。”
  这下公孙鄞的神情又变得极为怪异。
  他还以为,这家伙这么急着回来,是因为收到了自己的信,眼下看来似乎不是?
  他想着谢十三新送回来的消息,贱兮兮道:“也行,贺敬元虽不在崇州了,却把自己的得意门生送了过去,那个叫郑……郑什么文的,听说不仅一表人才,还文武双全,关键是樊姑娘在临安镇被魏严的死士追杀那会儿,那人带兵去救过樊姑娘,这么一看,也算是有过救命之恩了吧?”
  大拇指粗的狼毫笔笔杆在谢征手中生生被折断,他脸上仍一丝情绪也瞧不出,只平静吐出两字:“出去。”
  公孙鄞大概是不满意他的反应,继续煽风点火:“我寻思着,往后这两人一同上战场,那还得有无数次的生死之交,有个词叫什么来着?哦,日久生情!”
  谢征忽而抬眸朝他看去,公孙鄞本能地往后退了一大步。
  但谢征并未动怒,只说:“你三年不进京,长公主还能知晓你现居何处,是长公主手底下的人太过本事,还是你故意让什么人知晓你的行踪?”
  公孙鄞脸上一丝浮浪的笑也没有了,只有些意外地看着谢征说:“都能拿这话来刺我,看来是真惹恼你了。”
  公孙鄞离去后,谢征才扔开了手上那根被折断的狼毫。
  细碎又尖利的木屑扎进了指尖,他面无表情地拔出,后背的刀伤和鞭痕依旧隐隐作痛,可前一刻听公孙鄞说她会和旁人日久生情时,心底那压不住的尖锐痛意和那一瞬间的毁灭欲同样清晰。
  他突然一刻也不想等了。
  同她分别的时候,明明也知晓她那样好的姑娘,今生就是遇不上他,也会遇到旁的好儿郎。
  但那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他才惊觉自己浑身的血都在逆涌,那一瞬间脑子里叫嚣的只有无尽嫉妒和杀意,整个人却冷静得出奇。
  不过瞬息,他甚至连怎么让她喜欢上的人了无痕迹地死都想好了。
  冷静下来的时候,整个人就只剩下极度的自厌,掌心全是黏腻的冷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