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55节

  “对了,这‘霹雳砲车’,朕将之赐名为‘霹雳神砲”。”
  一时南御苑中,群臣道贺,而军器监与京营禁军则同时欢声雷动,纷纷谢恩,又令赵顼得意了许久。
  少时,赵顼又问明了军器监中负责研发“霹雳砲弹”的吴坚,乃是号称“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烟花名家洛阳吴家人,自请前来军器监中投效,作为顾问,研制出了“霹雳神砲”的核心关键。
  赵顼顿时连声称赞,当场赐了吴坚一个从九品的匠作官官职,命他从此在军器监中供职。
  吴坚原本是洛阳吴氏从洛阳扔出来,“投石问路”的一枚石子,结果到京区区两个月,竟然就立下大功,而且得了一个官职。
  此后洛阳吴氏的本家兄弟们,一定不晓得是该羡慕他好呢,还是嫉妒他好。
  吴坚大喜过望之余,也只能感叹人生祸福无常。他也拿定了主意,此后务必要在这军器监里效命,将一身所学,都用在研发“火器”这件大事上——这不比做个烟花匠更有前途吗?
  而种建中,虽然没有得到其他赏赐,但他也很快从王安石那里得知,赵顼已下诏令升迁他的本官。
  “只可惜小远没来。”
  种建中心中惋惜。
  但如果今日明远在场,种建中一定会忍不住开口,要代明远求个官职或者是赏赐——虽然明远可能根本不在乎这些。
  *
  山阳镇的军器监作坊里——
  明远“啊嚏”一声,又打了一个喷嚏,连忙用手巾子擦了擦鼻子,才抬起头来抱怨:“谁那么想我?”
  “话说,种师兄那里演武应该演完了吧!”
  明远看看窗前摆放的一枚小型日晷,日晷上指针的影子很淡——没有准确计时器还真是不大方便。
  早先南御苑演武的通知下到军器监,王雱就立即跑来山阳镇一趟,提醒种建中和明远,千万别以为这是出风头的好事,没准刚刚演武演完,御史的弹章就已经在等着了。
  当时明远向王雱请教了御史台谏的制度和日常操作,心想:这些人的本职工作就是专门提出反对意见,这性质有点像是官方……“杠精”?
  一旦了解了对方可能会特地“抬杠”,明远就给种建中出了个主意:欲取先予,当着官家的面,自己先主动把“霹雳砲车”的缺点都摆出来。
  他相信“霹雳砲车”的威力巨大,足够在心理上震撼赵顼,让这位皇帝心中生出“就是它了”的强烈渴望。
  无论种建中自承这“霹雳砲车”有什么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赵顼都会置之脑后。皇帝只会想让这“霹雳砲车”不断改进,装备全军。
  官方“杠精”们的反对因此全都会被顺利挡回去。
  而种建中所提出的项目名称也是他们几人精心商议的结果:是“火器研发”,而不是“霹雳砲研发”。这就又一次“暗度陈仓”,将来军器监的工作重心,也绝不仅仅是“霹雳砲”,火炮和枪械,也都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明远正想得美滋滋,向华突然冲进他的屋子。
  “郎君,向华刚才在山阳镇上看见了……看见了上次在长庆楼看见的契丹人……斡鲁朵。”
  向华不善言辞,因此一边比划一边向明远描述他在山阳镇街道上看见的契丹武士。那名斡鲁朵换成了汉人服饰,但是向华清楚记得他的相貌,还特地上前,假装没注意,撞了对方一下,试出了对方身怀武器。
  明远刷的一下站起身:山阳镇可不是什么“探春”的热门地点。
  这件事,足够让人警惕了。
  第141章 千万贯
  山阳镇是开封府下辖, 外交事务归鸿胪寺管。这件事通过军器监的渠道同时上报了这两处衙门,也迅速地得到了反馈。
  开封府因为有苏轼在,异常慷慨地派出了一队弓手, 在山阳镇上巡视, 以防有契丹人窥视在山阳镇的军器监作坊。
  而鸿胪寺那边的反馈却有点“拉胯”,鸿胪寺的官员请军器监“忍一忍”, 等过了四月初十庆贺官家生辰的“同天节”1, 辽使自会返回辽国上京。
  明远:这……
  但鸿胪寺的“软弱”明远可以理解, 毕竟是每年要给五十万岁币的邻国。如果因为鸿胪寺的关系得罪了对方, 辽人发兵南下,这样的罪责, 是鸿胪寺担不起的。
  于是军器监唯有加强守备,严格了“出入证(腰牌)”制度, 重要文件和库房必须由两人以上同时开锁上锁,在作坊内也日常派人巡视, 以防止辽人潜入。
  采取了所有这些措施之后,明远总算感到几分心安。
  *
  辽国使臣所驻的都亭驿。
  小名叫做“耶鲁斡”的辽国太子耶律浚正在小心收拾他在大宋的“收获”——
  “这些不晓得是水晶还是琉璃, 亦或是南朝新近搞出来的‘玻璃’。”
  耶律浚望着手下将一件件晶莹剔透的透明器皿用丝棉小心地包裹好, 然后放入填充了稻草等物的木匣中。
  这些透明器皿的器型流畅,质地晶莹,表面还用极其精细的雕工刻琢着细密的花纹。
  “母后不喜那些金银俗器而喜欢透明纯澈的水晶, 这些东西她应该喜欢。”
  耶律浚随口吩咐在一旁登记造册的官员。
  “除了这些漂亮的玩器, 还有儿子从汴京的书肆中淘来的书籍, 有欧阳修、范仲淹、临川王安石、眉州苏轼等人的文章诗词……”
  “那苏轼的诗与文都是很好的, 母后想必会喜欢。”
  “近来汴京书肆中的书册似有成本的大幅下降, 许多看似家境平常的百姓也能买得起书籍, 不像在我大辽……”
  耶律浚信口感慨,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一旁自有书记官帮他记下来,作为书信,连同这些礼物,传递给辽国当今皇后,萧观音。
  这时,室外脚步声响起,耶律浚忽然惊起:“快收起,是萧阿鲁带来了。”
  他指的“快收起”,却并不是给萧观音准备的那些礼物,而是他自己的一身汉人衣冠。
  上次在长庆楼,他就是这样,穿着汉人衣冠,戴着幞头,走在街上,谁都道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南朝小郎君……谁知却闹出了那样的事,最后需要萧阿鲁带来救场。
  可惜,在他的侍从来得及收东西之前,萧阿鲁带就快步进屋,眼神在屋内扫视一圈,自然不会放过太子为自己准备南朝衣冠。
  “见过太子殿下,”萧阿鲁带示意屋内其他人暂时出去,他要单独与耶律浚说几句。
  “殿下,四月初十同天节之后,殿下随臣一道回上京吧!”
  耶律浚沉着一张脸不说话,显然很有些抗拒。
  萧阿鲁带便踏上两步,小声开口:“看得出来,太子殿下,内心是仰慕南朝人物风流的。”
  耶律浚脸色一滞,马上变得狰狞。
  “我不是——”
  他怎么会仰慕南朝?
  他是辽国皇帝指定的继承人,即将接手一个强大的契丹。
  他自从出使宋国,就对宋人君臣处处挑衅,针锋相对,分毫不让。
  他怎么可能仰慕南朝?
  只是……正月十八那天在长庆楼上遇见的那个少年,劝他去见识见识上元灯火的繁华。他见识过了,那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繁华……不是辽国上京可以比的。
  耶律浚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对南朝人物时其实非常自卑,因此用斗气与挑衅以奋力掩饰。或许他的内心……并不觉得生在大辽的天家,是如何一件幸事。
  就像他的母后那样。
  ——大辽皇后,被皇帝亲口誉为“女中才子”的萧观音,也从来不觉得生在皇家是如何一件幸事。
  “耶鲁斡,”萧阿鲁带突然改用耶律浚的小名称呼这位太子,“仰慕南朝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千万不能被南朝繁华迷了眼,而忘了我大辽立朝的根本。”
  “这是老成之言。”
  耶律浚低下头,“谢过正使提点。”
  萧阿鲁带点点头,转身想要离去,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对了,今日南御苑那里,听闻响起数声巨响。据我们留在汴梁的探子来报,似乎是南朝君臣在试验什么威力强大的火器。”
  “南御苑……火器?”
  耶律浚一下子警醒,睁大了眼睛望着萧阿鲁带。
  “此前听说汴京城外东北二十里处的镇子附近,也时常听到类似的动静。或许太子殿下有兴趣去打探一番?”
  “这是当然的!”
  耶律浚回答。
  萧阿鲁带眼中闪过一丝狡猾:“耶鲁斡,一定要在同天节之前探个究竟,这样正好能及时离开汴梁。到时南朝君臣就算明知我们探听了他们的机密,也奈何不了我等!”
  *
  山阳镇里,军器监作坊的运转一切正常。
  “明顾问,”
  一名铜匠叫他:“您看看这些怎样,合不合您的心意?”
  他手上举着一只托盘,托盘中是一溜用黄铜制成的大大小小砝码。砝码上还镌刻有汉字标记:“一克”、“十克”、“二十克”、“五十克”……
  明远取了一枚砝码,上上下下仔细看过,觉得很满意。
  他没忘了问那名铜匠:“将镌刻标记时的铜消耗也考虑进去了吧?”
  铜匠点头:“按照明顾问所说的,是先制了一个完全标准的铜件,然后再制这个有标记的。这个镌刻了标记之后,犹比标准铜件略重一些,再将多余的铜质一点点锉去,直至和标准一样重,就成这个了。”
  明远点头赞道:“聪明!”
  他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要专门制一套标准质量的砝码在军器监里,作为质量的标准度量。
  这项迫切需求源自于对吴坚工作的观察。
  吴坚刚刚从洛阳来时,身上藏了一套家传的配置黑~火~药的配方表。
  明远威逼利诱,好不容易从吴坚处把这份配方表套过来瞅了一眼,才发现,这张配方表上的“度量衡规格”十分粗放。绝大多数用来制成黑~火~药的成分都是用斤两标记的,还偶有个别材料标注着“适量”二字。
  这也正是为什么洛阳吴家能够长期垄断烟花的生产,手艺只能由父辈到子孙辈代代相传——毕竟这“适量”二字,必须通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才能完全掌握。
  明远几乎当场绝倒,心想:说好了咱们这里是精密化学研究室的呢?
  为了防备将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火器是要推广到北宋全军中的,势必要大规模生产。
  这可经不起有谁随意“适量”那么一把。
  从看到火药配方的那天起,明远就下定决心:至少要在军器监里,统一“度量衡”,用一种方便、快捷,且精准的重量单位,代替前人使用的“钱”、“斤”、“两”和“适量”。
  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什么才是对工匠们最有价值的重量单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