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娇美人[年代] 第143节

  冼富强跟她说:“要是早知道你来这里,回来我就买几只土鸡,吃多了还是觉得三黄鸡好吃,什么时候让你尝尝我妈妈做的盐焗鸡。”
  于小丽还不知道他把市场都铺到惠城去了,忙笑道:“你这村长当的也真是——”
  这个村长也是很特别,干的跟厂长似的。
  冼富强推着车,一起往外头走,一边走一边说:“前几年大家穷的跟什么似的,你当时也在羊城也知道,七几年的时候大家都吃不起饭,我们这里更困难,离城区近人口多土地少,城里的知青最喜欢往我们这里塞,那个时候是真穷啊。”
  “羊城那些背景硬的关系户不想去远了,能去哪里都去周边嘛,所以城区周围这些村子就遭了殃,本来我们土地就少,又不像城里人那样吃公粮,粮食交的也没见少,可人口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个村知青都有二十几个,那些城里的少爷小姐们到了这里什么都干不了,你还不能说,谁知道背后站着个什么人呢,那会儿村里没饿死人算好的。”
  “可后来政策好了,知青们也回城了,可大家是真的穷,知青走了也不够吃饭,城里人口多,咱们这种城乡结合部就成了亲娘不疼后娘不爱的了,哪有钱?”
  .......
  于小丽知道农村穷,可是不知道原来在羊城周边,冼家村能这么穷。
  竟然还不如她当初插队的新围村呢。
  所以她当时就想不通,为什么身为冼家村的土著,冼淑娥嫁给赵峰这样的工人,赵家能这样颐指气使。
  冼家村就算现在不是拆迁户,那不是还有“分红”嘛。
  看样子于小丽对农民的认知,还处在前世的拆迁户跟暴发户的认知里,或者说她比较幸运,插队去的远,韩学礼所在的新围村处在海边,都说渔民很辛苦,可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当地居民少耕地也多,加上村里还有个糖厂,新围村的村民过得其实挺滋润的。
  后来卖了地,建了厂,村民们日子才好过起来。
  走着走着就到了冼富强家门口。
  冼富强先把摩托车停好,进去搬了两把竹椅子出来,请于小丽坐下,进屋喊了几声黄阿婆,没见着人就自己倒了两杯水出来。
  出门看见于小丽在椅子上坐着出神。
  冼富强把水递上:“于老板,想什么呢?”
  于小丽摆摆手:“没什么没什么。”
  冼富强念念叨叨的:“这段时间也没看见郑老板过来,郑老板最近在忙什么?”
  于小丽心不在焉的:“梅姐啊,她家里出了点事。”
  冼富强:“什么事......”
  就是想起插队的日子,以前觉得插队很苦,现在想想也挺幸运的,如果当初分到了羊城周围的村,那才是真的苦。
  当时觉得最苦的日子,也不过是刚去的时候不太适应,村里给的知青点太破,白天知青们刚去,晚上就遇到了一场台风,把屋顶的瓦片刮的到处飞,新来的知青吓的不轻,老知青很淡定的开始找盆子了。
  台风过后就是暴雨,那一次暴雨来的特别猛烈,老知青原本以为跟往常一样找个脸盆接着雨水,等台风过去收拾收拾,再上去捡瓦片该干嘛干嘛的。
  于小丽有点懵,不过她生活的羊城也会有台风,台风天都睡不好,一整晚都担心铁皮屋会被刮走。
  可海边的台风也太猛了。
  谁知道那一天晚上,房梁上破了个大洞,“哐当”一声响,一半的屋顶都塌了。
  “怎么了。”本来就没睡熟的知青们被动静惊醒。
  “王江呢,快点来人,屋顶塌了。”有女生叫起来,很快惊动在隔壁住着的男生。
  知青点也就两间屋,女生住着大一点的这间,男生住的房间小,有人打着油灯上前,发现地上全是水,风呼呼往里头灌,这风才起来,屋子就成这样了,等暴雨过去这屋子里头恐怕是要被淹。
  女知青跑过去通知隔壁男知青过来想想办法。
  打头的男知青来了,看完也是束手无策:“要不先搬过去我们那边吧。”
  新来的女知青被吓到了,男知青那间屋本来就挤,女生跟男生混着住像什么样?
  第一天就碰上这种事情,有些知青已经开始哭,有些甚至恨不得当场就回去。
  王江心里烦躁,怒吼道:“哭哭哭,哭有什么办法?”
  动静这么大,也没能惊动外头的人,因为前一天台风预警,村里已经通知大家备好干粮,第二天不用上工待在屋里,所有人都没出门,于小丽当时新来,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台风,也给吓坏了。
  大家都乱作一团。
  这个时候有人从外面冲进来,因为下雨,浑身都是湿的。
  “王江,帮我搭把手,把屋顶补一下。”
  “哦哦,来了来了。”王江是老知青,在这群知青里头算是个领头的,不过碰到这种事情也只能傻眼,眼看着这屋顶要塌,幸好有男青年过来。
  韩学礼搬过来一张桌子上面搭了个凳子,站在凳子上。
  “你帮我扶着点。”韩学礼挑中知青里面看上去胆子大些的姑娘。
  “哦哦哦,好。”于小丽跑过来,紧紧的抱住凳子。
  大雨倾盆而下,风也很大,她都没认出是白天开着拖拉机接她的男青年,只恨这地方太穷,比她娘家还破,她娘家顶上也有两间铁皮屋,一到下雨就要接水,一到台风天就要顶住别让风给吹飞了,但是屋顶给风直接吹没这是头一回。
  她怕青年站不稳,牢牢扶住凳子。
  第111章
  青年拿着木条很艰难的比了比,长度刚好合适。
  雨太大,都打在他脸上,低着头的都觉得眼睛睁不开,更别说脸朝上正在补屋顶的男青年。
  “学礼,能看清吗?”王江在下面问。
  “看不清,我摸着补,等雨停了再弄。”这个时候于小丽才听到男青年的名字,他的名字怪好听的,是知青吗,还是本村居民?
  “是韩学礼啊,我还以为是谁呢,他怎么跑来了。”知青里面有人在低声说:“早知道是他,我就上去了。”
  “韩学礼是谁,你认识吗?”
  “咱们村的名人了。”女知青比他们早两年来:“糖厂的技术员,今天不是开车去接你们了吗?”
  于小丽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白天出现在她面前,那张帅气的脸,当场就有几个女青年被他弄得五迷三道的,大家这一路上都在议论来接她们的到底是谁,原来他是糖厂的技术员啊。
  还会开拖拉机.......
  于小丽但是有些自惭形秽。
  是个人,淋成落汤鸡都一样的丑,韩学礼也不例外,浑身上下都是水,头发也贴在脸上一脸狼狈,谁知道是韩学礼啊,新来的女知青听说是白天接他们过来的男青年,芳心动了一下,不过椅子已经有人帮着固定了,其他几个女知青也过来帮忙扶底下的桌子。
  韩学礼补的很艰难,底下的人也被淋湿了,弄了一个多小时才弄好,瓦片上面还盖了一层塑料布。
  “这个屋顶上的房梁早就有问题了,之前我跟大队提过要他们补,谁都没上心,这回盖了一层塑料布,雨水刮下来让塑料布贴着瓦,大雨下来就不会刮走瓦片了,只是补好了也不知道能撑多久,等台风过了要重新捡瓦,横条也要再铺跟新的,台风天就是这样,哪怕瓦片好好的也能刮走的,习惯就好了。”
  于小丽被这句“习惯就好”弄得心里拔凉,这还能习惯呢!
  谁知道后来还真习惯了。
  ————————
  很快就入夏,房子盖起来慢得很,郑冬梅的官司很快打完了,她今年的工作重心都在房子上,三天两头的往工地跑。
  离了婚,看着脸色跟心情也好了很多。
  公司的司机跟财务换了一茬,这次郑冬梅专门从财专招来了一个做账的会计,出纳她自己兼任。
  郑冬梅开的工资一个月一百,比财专包分配最好的岗位还要多几十。
  重金还是能吸引人,最终有一个胆大的小姑娘应聘来了,她说她能做好账。
  小张就是这个胆子大的年轻人,她跟郑冬梅说:“我爷爷就是老会计,我从三岁开始就学打算盘了,做账我虽然没做过,但是以前也见过老会计做账,学校的基本知识我也学的扎实,郑经理你交给我,不懂的我就去找人问。”
  她跟小会计讲:“你们学校专门学做账,我也知道做账跟别的不一样,再高的学历要实际操作经验过才行,你刚进来别的不讲,把前头的账目跟后面的账目分开,做两套账,主要是后面的账目,给我做的清清楚楚,三个月时间考核你,做不好就走人。”
  才一个月,小张就把全盘账目做起来了。
  郑冬梅看过很放心。
  第二个月开始,小张又开始做之前那一堆乱七八糟的账目,虽说进展有些慢,但是总体来说比之前的会计做的好多了,郑冬梅在心里已经给她转了正。
  郑冬梅过来说:“天气太热了,中午施工工人师傅都说扛不住,我让那边早晚上工,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做,做到上午十二点,下午五点多再出来干两个钟头,今年好像没有去年热吧。”
  天气一热,日头就长,精明的人喜欢夏天盖房子,请个工人的话,用工都要划算些。
  于小丽笑:“好。”
  其实不光是关心师傅们的身体问题,大中午的不让人休息,万一搞出中暑什么的毛病来了,主家也很忌讳,听说这次盖房子冼富强帮了不少忙,挖地基的时候就喊了村里不少壮劳力帮忙,到往上运砖瓦又是他喊来的人,村民相对来说朴实,说是都管了饭了,郑冬梅给这些人开工资怎么都不肯要,今天郑冬梅过来,是来商量着给这些帮忙的送点什么东西。
  这会儿劳力是真的便宜,小工一天一块二,管两顿饭就行。
  这些人听说盖房子的这两家,给村里办了大事,把厂子给救活了,朴实的村民怎么都不肯要钱,做活儿却是实心实意的。
  郑冬梅说:“这么热,往楼上担砖头,一筐一筐挑上去的,我看着都不忍心。”
  于小丽误以为大中午已经在干活了:“不是叫他们早晚干活吗?”
  郑冬梅:“早晚就不热啊,下午也是蛮热的,虽说五点了没有中午日头狠,可也是大日头照头顶上,一个个都是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不然那还真是扛不住。”
  都是村里做工的村民,冼家村地少就算是农忙的节气也没什么活干,冼富强一张嘴这些人就来了。
  再一张嘴,这些人连钱都不要。
  郑冬梅知道,这些人是感谢于小丽,顺便送她这个人情,不过冼家村仗义,她自己不能这么没劲。
  既然是免费来帮忙,郑冬梅这段时间把伙食加的更好了些,十几个工人师傅,每天本来杀一只鸡,现在一天还加了两斤五花肉。
  或炒或炖,每天花样都不一样,吃的大家也欢喜。
  问题是农村里头帮忙的,有些送毛巾,送肥皂,这些都是家里人用的。
  “这地皮你费了不少心,剩下的事情我来忙,买东西的钱你就不用操心了,就帮我想想买什么东西合适就好,”这段时间拉货也是郑冬梅,请人也是郑冬梅,工地上也是郑冬梅看的多些,出钱出力都是她,她跟于小丽说,虽说地皮也是一人一份钱买回来的,但要没有于小丽当初多了一句嘴挂了她的名字,她也沾不上这个光,出钱出力的地方只管让她多出些才能过意的去。
  于小丽:“既然是群小伙子帮忙,干脆一人送一箱啤酒,再去我店里取点凉菜,另外去买块香皂,晚饭前送到人家里去。”
  啤酒这个天气喝太爽了,凉菜和香皂全家都能得到实惠。
  郑冬梅也觉得行,常来帮忙的小工一共九个人,去店里取了九人份的凉菜,荤素各自都有些,凉拌鸡翅根一份,凉拌藕片一份,凉拌云丝一份,都是店里卖的最好的。
  取完凉菜,又去到王老板的超市,毕竟王老板的超市里头什么都有,买了啤酒又买了香皂,这会儿妇女洗澡很少会用到香皂,也是时常不舍得用的洋气玩意儿,但郑冬梅知道有人送就会用,送这些人家平常不舍得买的东西,更容易让人记得,以后想起来了还有人记得,谁谁谁给咱送过香皂和啤酒呢。
  这里面好多东西都不要票,直接搬了十箱啤酒一箱子香皂就上了车。
  离婚案以后,于强经常开着烧包的夏利就让郑冬梅时常开着了。
  这车虽然很小,还没空调,可这夏天坐车还是比骑车舒服。
  一上车还有点风,也算是这会儿的高奢享受了。
  于小丽看着后排放的满满当当的啤酒,又看了一眼挤的都伸不直的腿,有些同情这会儿的人,这个汽车可是能盖村里那样的楼好多栋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