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1节

  网友诚不我欺:富人改命靠钱,穷人改命靠挂啊!
  后面联系各建筑公司负责人的事情归王向红,王忆得管理学校的一些事。
  市里的教育单位下了通知,让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去春游、去踏春。
  王忆这边琢磨一下,既然上头有通知,那自己就执行好了。
  正好天涯山到了春天也热闹起来,那就在山上转悠吧。
  再者现在是山上的好时节,能吃的东西开始多起来了,其中最多的是榆钱。
  半山的榆树挂满淡绿色,褐色的枝条上的榆钱果挤得密密麻麻,颜色是嫩绿嫩绿的,边缘圆圆的薄薄的,中间鼓出一个个的圆疙瘩,很诱人。
  所以这次的春游就有个劳动活动,那便是给家里撸榆钱。
  往年到了春天,孩子和老人都要给家里撸榆钱,再过些日子则是撸槐花。
  现在物资匮乏,外岛渔民到了这时节往往家里要断粮的,这样他们就得问大自然要饭吃。
  榆钱饭是首选。
  其实孩子们对榆钱饭兴趣不大。
  以往队里人家蒸榆钱饭都是用玉米面,榆钱本身也没有多好吃,这东西用粗糙的玉米面一搅和蒸熟了,并不好吃。
  野菜没有油水搭配,哪有好滋味?
  油水这东西能压住野菜中的青草腥味,要想吃个好滋味的野菜,必须得准备上点油水。
  但他们对榆钱本身挺感兴趣,榆钱摘下来可以生吃,生吃榆钱嘴里甜滋滋。
  王忆为了这次春游做了些准备,一人给发了个小背囊,里面有不同的用品。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小背囊里的用品凑在一起便是一次野营用具。
  比如有些人背囊里有野餐布,有些人的背囊里是小炉子,有些人背囊里则放了点心调料之类的东西。
  学生们拿到小背囊后兴奋坏了,小组的组员们凑在一起打开看,欢呼雀跃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样背上行囊,他们开始出发进山。
  进入山里,学生们开始由行军队列转为散兵线。
  男孩子开始吵闹,女孩子则凑在一起找野菜。
  有狗摇摆着尾巴跟在家里小主人的身后,时不时有狗遇上不对付,便呲牙扑到一起开干。
  王忆见此便招呼起来:“都看好自家的狗,这怎么还牵着狗进山了?要抓兔子吗?”
  王状元、王凯一群大男孩听到这话顿时兴奋了,甩开腿跑过来问:“哪里有兔子?堵兔子洞,抓兔子!”
  第532章 养鸡养虾搞养殖
  男孩子们还真想抓兔子。
  初春的兔子虽然不肥,可好歹有肉,回去不论红烧还是炖汤都是美味。
  然而没有兔子。
  王忆看着他们说:“兔子?哪里有兔子?我看你们像一只只的兔子!”
  王状元等人的情绪顿时由兴致高昂转为了意兴阑珊……
  没有兔子,那还是撸榆钱吧。
  树上榆钱正嫩。
  榆树树皮粗糙很好攀爬,有些老榆树树干还不笔直,学生们蹭蹭蹭就爬上去老高。
  王忆已经习惯了这年代的学生们的活动方式,这种攀爬不算什么,学生们摔不下来,摔下来家长也没有找老师负责的。
  他们只会骂孩子:该,活该!
  纤细的榆树枝被扭断扔下来,女学生们便拎着竹筐子来撸榆钱。
  嘴馋的会先撸一把塞进嘴里咀嚼上。
  王忆也撸了一把吃,他倒不是嘴馋,他想试试生吃榆钱什么滋味。
  滋味不太好,寡淡有野菜的草腥气,不过逐渐咀嚼倒是嚼出了丝丝的甜味。
  对于这年代的孩子,这点甜味已经足够让他们对榆钱拥有好印象,毕竟平日里想吃糖不容易。
  可天涯岛的学生们是例外。
  他们平日里不缺糖,甚至他们现在都不吃硬硬的水果糖了,要么吃奶糖要么吃高粱饴、大虾酥、花生酥、牛轧糖。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吃着榆钱的学生纷纷往外吐:“呸呸,今年的榆钱不好吃,不甜了。”
  “肯定是去年太干旱的原因,干旱了就不好吃。”
  “生火烤一下试试,热的时候可能好吃一些……”
  最后说话的人拿眼睛瞟王忆。
  她们想点燃小炉子来看看什么样子,但王忆不允许学生擅自生火。
  女孩子终究乖巧听话,看到王忆这边板着脸不回应,她们没敢自己做主去拿出小炉子来生火。
  可是她们也不能不去生火,否则就显露出意图是想要玩小火炉了。
  于是她们便用路上捡到的枯枝生了一小堆火,将带着榆钱的榆树枝放在火焰上烧了烧,赶紧拿出来趁热吃了起来。
  火烧榆钱似乎是外岛的独特吃法,王忆没听说过其他地方有这样吃榆钱的。
  这种吃法对榆钱有要求,必须得是嫩榆钱。
  岛上大人撸榆钱一般不要太嫩的,因为这东西一旦温度高了比如浸到开水锅里的话,那稍微一烫就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压根吃不到嘴里。
  要跟粮食混合在一起吃的榆钱必须不太嫩也不太老,因为老榆钱又苦又涩又嚼不烂,无法下咽。
  火烧榆钱的滋味比生吃要稍微好点,学生们勉强的吃了一些。
  她们统一评价是:不如方便面和饼干好吃。
  这样,学生们对榆钱的兴趣不那么大了,把撸榆钱当成了例行公事。
  教师们见此觉得不行,祝晚安有办法,拍拍手说:
  “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吧,来一场撸榆钱大赛!”
  不需要奖品,只要有名次就行了。
  榆钱顿时开始纷飞。
  如同一场绿雪。
  李岩京在树下仰头看了一会,然后徐横冲他贼笑:“李老师,你的头顶真绿啊……”
  今天上山除了能撸榆钱还能捡地衣,因为前两天夜里下过一场春雨,地衣便长出来了。
  地衣得是雨后才有,或者说雨后的地衣才嫩,才适合做食物。
  天涯岛上特别是山上的地衣很受欢迎,因为干净,这里是石头山,地衣长在石头缝里,当然野草也是从石头缝里长出。
  地衣往往长在野草的根系之间,拨开野草,便能看见一团团、一簇簇的墨绿紧贴着地面,如同木耳。
  相比木耳,地衣还要更水灵。
  外岛山上的地衣胶质丰富、滑嫩透明,犹如凝脂。
  可能因为山地土壤不够肥沃,这里的地衣长不大,总是小巧玲珑的,跟一朵朵墨绿色的小花一样甚是可爱。
  这年代的农村人对地衣很熟悉也很喜爱,它们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熟吃是做炒菜做包子、饺子,生吃就是凉拌地衣。
  当然这个生吃也不是纯粹生吃,它得用开水汆烫一下,只是时间很短,就跟用羊肉卷牛肉卷下火锅一样。
  凉拌地衣这种小凉菜适合下酒。
  黄有功是做这道菜的好手。
  到了中午开始吃饭了,一个个的户外小火炉升了起来。
  为了安全王忆买的是烧炭的,燃气小炉子对学生来说太危险了,一个操作不好要是爆炸了,那王忆一辈子都得难受。
  烧炭的小炉子对学生们来说也足够新奇,主要是个小巧罕见。
  这炉子操作简单,别看个头小,其实很容易点燃。
  干草干松枝引燃,放入砸碎的炭块后便烈焰熊熊。
  学生们围坐一团一个劲的欢呼。
  教师组这边也有小炉子烧起来,黄有功先拌地衣。
  凉拌地衣的方法有两种,如果用冷水的话,一定要加醋,可以起到利水作用;如果用热水的话,则不需要加。
  这点黄有功清楚。
  王忆拿出调料包,黄有功找了盐巴和香油,说:“我为什么喜欢凉拌地衣?这东西用的调料简单呀,我以前没钱,嘿嘿,所以下酒菜越便宜、越简单越好。”
  地衣洗干净,仅加上盐巴和小磨香油,他又点了一点醋,这样一大碗水艳艳、亮晶晶的凉拌地衣就出来了。
  黄有功立马招呼祝真学、徐横等人开始喝了起来。
  秋渭水笑道:“就这么一道菜下酒吗?”
  徐横从兜里掏出几个咸鸭蛋,满脸得意:“这也是下酒好菜。”
  祝真学则带着花生米,用小炉子上的锅子炒了个花生米。
  炒的很香。
  学生们馋了,祝真学带了足够多的生花生米,便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下锅炒。
  秋渭水指导了起来:“一定要小火炒,慢慢炒,花生米很容易炒焦的。”
  “一旦看到花生米差不多熟了立马把锅子端下来,余热便足够炒熟它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