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80节

  恰在此时,外头来了一位小官,正是苏仿跟前最得用的胡威。
  胡威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见他们苏大人一筹莫展,立马知道他愁的是什么了。
  于是胡威快步上前,故意问:“大人可是在忧心稻子产量的事?”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果然什么都瞒不住您,不过今儿我可不是白问的。”
  苏仿停下笔,对他道:“有什么就直说好了。”
  胡威嘿嘿一笑,躬下身,神神秘秘地对着苏仿的耳边道:“我前些日子叫人去打听粮种的事,却无意中听闻,那安南之地有一种稻子,名叫占城稻,又美味抽的穗又多,若是能拿来为我们所用,必定能助大人早日建成粮仓!”
  作者有话说:
  上榜大半天,收藏不涨反减,心都快要凉了≥﹏≤
  第88章 粮种(捉虫) ◇
  ◎高产耐旱的占城稻◎
  苏仿狐疑地回望胡威:“占城稻?我怎的从未听过?”
  “这地方鸟不拉屎——”
  “嗯?”苏仿淡淡地瞅着他。
  胡威讪笑一声, 连忙改口:“这原本就是个不毛之地,也是咱们来了之后才渐渐有模有样起来,但总的来说还是太闭塞了, 外头便是有什么消息也难传的进来, 您没听说过也是正常。”
  苏仿转着杯子,忽然道:“你给我仔细说说这占城稻。”
  胡威道:“要说这稻子传到两广一带已经有些时日了,只是传的都是两广南边, 那地方比这儿还要闭塞呢,就算这稻子是好东西, 旁人也无从得知啊。下官这回也是偶然听闻,说是着占城稻乃是闽商从安南一带携带回来,那边有个国家叫占城国, 一带都种这样的稻子。常有闽商往返两地,做生意的时候顺便带了一些粮种回来, 便在咱们的地界种上了,没想到那稻子耐活,还真养住了。”
  不挑地方么……苏仿若有所思。
  胡威踱着步子,转到了另一边, 继续侃侃而谈:“他们说这稻子可是个宝贝, 性早莳、早熟、耐旱且粒细, 安南那边种的都是这样的稻子,长年累月地种下来, 以至于安南如今厥土沃壤, 民不缺粮。”
  这!
  苏仿豁然起身:“当真如你所言, 那我今日非去不可了。”
  胡威有些被吓到, 他张着嘴, 半晌才道:“现在去?”
  “事不宜迟。”苏仿做了决定。
  胡威哭丧着脸。
  可苏仿却恍若不察, 已经对外头吩咐上了。这一来一回也需好几日功夫,两广一带马上就可以播种晚稻了,若是此行迅速,可趁着种晚稻的时候亲自种一下这所谓的占城稻,瞧瞧它是否如传说一般令人欣喜。
  苏仿说走就走,傍晚就让人叫了一辆马车,准备前去泉州等地收些粮种回来。
  胡威看着外头天色已经不早了,心中愁苦。他们家大人也着急了,早知如此,他就该明儿早上再禀报的,如此也好睡个好觉。
  苏仿心中焦急,赶路的时候几乎没怎么停过,等一行人抵达泉州时,胡威已经病怏怏地直不起身子了,唯有苏仿,虽脸色苍白,但精神却异常得好。
  他们寻到了当地的一个黄姓的地主,一听说他家地里头种的都是占城稻,如今正等着收成,苏仿便迫不及待地请他带路了。
  那黄老爷知道他们是朝廷来的大官,乐呵呵地领着他们去了自家田里头。
  苏仿一下地,登时倒抽了一口凉气。
  “我的老天爷呀。”胡威便是听人吹嘘过,可也没看过实情,今儿猛然看到了,叫他这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吓了一跳,“这稻穗都快压弯了。”
  黄老爷用蹩脚的临安话同他们解释说:“别看这片地产的稻子多,从前这也不过是下等田,地力也不肥,差点没有被我给卖了。可自从种上了这占城稻,产的稻谷反倒比上等田还要好了。这占城稻与众不同,它不挑地方,就是那山上也能种。更不挑水土,前两个月咱们这儿没怎么下雨,地上缺水,它也依旧长得好好的,且生长的时间还短呢,没多长时间就能收割了。”
  苏仿追问:“那稻米口感如何?”
  黄老爷顿了顿,不过还是老实道:“不敢瞒大人,这稻子口感有些奇怪,有人爱这味道,有人却觉得它难吃。占城稻的米不同于咱们这儿的糯粳二米,闻着有股特殊的香气,煮起来口感略硬,反正老汉我是挺喜欢吃的。”
  此事苏仿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回答。
  熟成快的到米,肯定没有慢熟的口感来的好。夏国人的确喜食弹牙的糯米粳米,但若是寻常百姓连填饱肚子都没办法保证,又怎么会挑剔那么多呢?
  重点是要能裹腹。
  能赈灾。
  那黄老爷见他没说话,以为他是不满意,又说:“这稻子下地之后,百日之内便能收割。但这还不是最快的,族中堂弟曾去安南贩过货,他回来跟我说,那安南之地还有八十日甚至有六十日可熟的种子,可惜他没能带回来。”
  苏仿心头微颤,六十日,那岂不是两个月便能收获一季稻次了?
  他转向这片稻田,目光闪烁,所见皆是黄澄澄一片,仿佛已经预示着两广一代的崛起。圣上期待的新粮仓,或许就应在这占城稻上。
  若不是亲眼见到,他是绝对不会相信世上还有这样适合夏国的稻子。
  没错,是适合夏国。
  水稻最怕旱,可水旱岂是人力所能抗衡的?一旦有了什么天灾,江南一带的水稻必定要减产。然而,这占城稻却是旱稻,不择水土,不择贫瘠,从播种到收成的时间还短,若是在两广一带推广开,那就是真正的一年三熟,收成的还都是稻子。
  在江淮之地推行,也一样大有可为!配合晚稻,可一年两熟,而不再是稻麦轮作了。
  事不宜迟,苏仿直接从黄老爷手中买下了三万斛粮种。
  这还得多亏了圣上前些日子拨的钱,说是让他修路,可如今看来,修路还得暂且放一放,种粮才是最要紧的。
  那黄老爷也是个爽快人,粮种对他来说不值钱,一下子卖出这么多,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见苏仿带的人手不足,他便主动提出要雇人将那两种送过去。
  苏仿见他性情豪爽,便又同他讨教了不少种粮的技巧,黄老爷毫不藏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人相谈甚欢,
  胡威赶紧自己就是个没有感情的长史,黄老爷负责说,他负责记,连记了半本书,连带来的毛笔都劈叉了。
  从泉州转了一趟之后,苏仿满载而归。
  抵达福州之后,那三万斛的占城稻种也跟他们一起到了。
  苏仿连夜给萧瑾写了一封奏书,第二日一早便让人将这些粮种分了下去,让士兵种在他们的屯田里头。
  百姓那边也分了一些,不过并未分多少。
  苏仿他们对如何种占城稻也不过是道听途说,不敢冒然在百姓中推广,还是先在军屯中试试才稳妥。
  萧瑾接到苏仿的奏书,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半个月他可一点都没闲着,征兵的事情每日都会召王从武过来商量,修路一事他也提上了日程。
  修路萧瑾肯定是优先想要用到水泥的。
  只是下个如今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这边可以作为替代品的是石灰浆,做法儿是将糯米煮熟后剩下的汤水,混在加有砂砾、黏土的石灰浆中,再黏合土砖之类,亦十分牢固。
  但是这样的法子麻烦不说,也比较贵,萧瑾还是想用水泥。
  可尴尬的是他只记得大致的材料,并不记得具体做法以及比例。可他不记得,工部还能弄不出来吗?
  萧瑾觉得这东西做出来应该挺容易的,他就是没时间,他要是有时间的话,三两天就弄出来了。抱着这样的心思,萧瑾叫来徐庶父子说起这事儿的时候都有些漫不经心,交代了一番水泥到底是什么东西之后,萧瑾才道:
  “你们先按朕说的办法来试吧,估摸着也不难。临安城马上就得修路了,也就这半个月的事,你们多费点心思在这上头,务必要在三日之内给出个结果,记住了吗?”
  徐家父子对视一眼,三日之内,做出一个从前压根没见过的东西,很容易么?!
  徐家父子敢怒不敢言。
  徐庶因为儿子到现在也没把那织布机做出来,压根不敢顶撞萧瑾,免得他又旧事重提,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他们不反抗,那就只能被迫接受。
  萧瑾愉快地布置完任务之后,又抽了空去了一趟城外的军营。
  他这些日子只要一得空便来教场,教场的五十个朱雀军从一开始的振奋激动,到如今的心如止水,其中的心路历程也就唯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萧瑾过来时,这些士兵们正在练拳。十八般兵器都教会了,但这还不算完,这些朱雀们要学的东西可多了。王从武给他们请了最好的演武师傅,让他们学习近身搏斗术。
  萧瑾只看了两眼,便觉得浑身疼得慌,仿佛那拳拳到肉,打的都是他的肉。
  不过这些人身手的确很敏捷,起码那一拳接着一拳的攻击,换作是他的话早就被打得不省人事了。这些人不仅打的凶,还打得有来有往,可见水平基本相差无几。
  一句话,都是一样的厉害!
  唉……要是他也能一拳放倒一个就好了。
  萧瑾知道自己不能,于是给穆寒加压,给他们明天的课程安排了一项新任务:
  学齐国跟蜀国的话。
  王从武听说这事儿也觉得扯,不过萧瑾却一本正经:“他们往后可是要乔装打扮出去办事儿的,若是不通别国语言,如何能让别人信任他??”
  王从武本来是过来提意见的,但却被萧瑾给说服了,回去之后就从朝廷借了两个翻译的小吏,让他住在军营外头,每日给穆寒他们恶补齐、燕、蜀国方言,加上三国历史。
  穆寒等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另一边,夏国招兵买马的消息到底没能瞒得住燕国。
  有萧瑾跟王从武两头盯着,却不曾想,还是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将消息给传了过去。
  司徒恭得知此事之后,虽然心里觉得不必与夏国计较,但还是有些不痛快,于是又从民间征了两万的士兵进军营,并且每日还不断加强士兵操练。
  燕国大范围地练兵很快被齐国人察觉到,齐皇使了些手段才叫人打听道,原来燕国招兵练兵,都是跟着夏国学的。
  卑鄙,无耻!
  他们连着招兵,竟然都不告知他一声,这是生怕齐国抢了他们的风头不是。不行,他也要招兵买马,壮大齐师!
  第89章 武举(捉虫) ◇
  ◎东施效颦是不对的◎
  齐国最忧国忧民的方丞相听说圣上要招兵买马, 顿时坐不住了。
  齐国已失许州等地,经过上回买粮一事也是元气大伤。但要说到了重新招兵的份儿上,那也实在算不上。如今袁大将军被贬, 袁家军也的确与朝廷离心, 但是方丞相对袁征以及袁家军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但凡齐国起了战事,他不信袁家军会坐视不管。
  方丞相苦口婆心地进宫劝说:“为今之际是稳住民心。今年上半年天气干旱, 地里收成只有往年的十之七八,百姓们本就担心粮食价格会涨, 您还不如把招兵的钱放在安抚百姓、发展工商上头来。”
  齐皇反问:“工商?朕不是已经拆除坊墙了吗?”
  他要说的正是这个事情:“这段时间城内商铺确实更多了,街上瞧着也比从前热闹许多,但因为城内管理不善, 又滋生了许多问题。那街道上脏污堆积一片,许久不曾有人来清扫, 各衙门彼此推脱,都不想担下这苦差事。且街道上铺子一多,行人也就多了,寻衅滋事的流氓也难以控制。微臣不相信, 夏国仅仅是靠着拆除坊墙, 就能把临安城建设得有声有色, 那必定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哪一样不要另开辟了新的部门严加管理。圣上, 凡是涉及管理, 哪一样不要钱?”
  可齐皇偏偏就不爱听这些, 方丞相一口一个钱字, 让他觉得俗不可耐, 又烦不胜烦:“既然发现了问题, 趁早解决了不就是了?朝中又不是没有人手,你只管下去安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