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490节

  万国来朝,必须要吞吐天下的气势。
  大明现在根本就没有吞吐天下的气势,不过是把辽东和西北摆平了而已。
  距离吞吐天下还差得远了,实力不足。
  等到自己什么时候能吊打周围一切的时候,自己才会举办这样万国来朝的盛会。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这次就算了吧,这一次主要还是解决蒙古诸部的事。”
  闻言,张居正眼中的期待瞬间湮灭,闪过了明显的失落。
  朱翊钧很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闪而逝的失落,心里面瞬间就有了一些明悟。
  刚刚自己有些不太明白,但是现在明白了。
  朱翊钧的神情顿时变得有些复杂。
  第七零九章 外邦来朝
  张居正是真的想把这一次陛下在京城召见蒙古各部族台吉的事搞成一次盛会,因为他的年纪大了,也不知道下一次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张居正想趁着还年轻、还能顾得过来、身体还行,把这件事操办了。这样一来,这场盛会上就能留下他张居正的名字,在青史上也能留下他的名字。
  在张居正看来,这一次已经能作为大明中兴的标志了。
  张居正和皇帝对盛世的看法不一样。
  在张居正看来,现在已经是盛世了,即便还没有到鼎盛,但也已经开始了。
  大明开国到现在,也就只有成祖时候能与现在相比。太祖时候百废待兴,都不如现在来的好。
  这样自然就进入新的盛世,他的中兴任务也已经完成了。张居正希望借由这一次的盛会来昭告天下,为他的一生做一个定论。
  朱翊钧想明白这些之后,脸色也变得更复杂了。
  朱翊钧认同张居正这么多年辛劳甚至是呕心沥血的付出,也知道张居正非要把这次盛会做成万国来朝的原因,甚至都有了想要答应下来的冲动。
  可是现在却完全不应该这么做,真的这么做了的话,耗费时间不说,也要耗费朝廷、各级官员大量的精力,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就是接下来要进行国内的改革,军政方面都有,很多事还需要张居正去操心。这个时候,还是让张居正保持一些进取心比较好。
  张居正担心自个儿年纪大了,活不到那一天。朱翊钧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朱翊钧宽慰道:“先生好生安排,这一次就当积攒经验。等到下一次再召开这样盛会的时候,还由先生来主持。到那个时候,让所有人都来参加,肯定是一次万国来朝的盛会!朕也期待着那一天,而且是无比期待。”
  听了这些话,张居正抬起头看了一眼皇帝学生。
  只见皇帝学生正在用一种非常真诚的目光看着自己,张居正笑着说道:“臣也期待着那一天。”
  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像是皇帝在画大饼,但张居正很相信。因为当今陛下虽然年轻,可是这么多年了,他答应的事基本都做到了。一个从未失信于人的皇帝的话当然值得相信。
  “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吩咐,那臣就告辞了。”张居正站起身子,笑着说道:“外面还有很多事要臣去准备。”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先生去吧。对了,先生还是要保重身子,朕让宫里准备了一些东西,回头给先生送过去。有什么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不要太过劳累。”
  “是,陛下。”张居正点头答应道。
  等到张居正离开之后,朱翊钧叹了一口气。
  这世上很多事是无奈的,比如朝廷中的很多老人都在渐渐消退。这些朝廷的中流砥柱已经很难再扛下去了。
  像这一次去作战的马芳、刘显、俞大猷等等,这一战之后很难再领兵出战。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个人在其中太过于渺小。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渺小的个人,才组成了滚滚的历史洪流。
  大明也是时候开启新的篇章了。
  五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月份。
  因为五月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端午节。
  对于很多百姓来说,这是一场非常热闹的节日,尤其是这两年日子好过了之后。
  加上什刹海的商家这两年逢年过节都会搞一些大型活动,使得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百姓们也都变得期待了起来。
  商家不但打折,而且还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比如每年他们都在什刹海搞一场龙舟比赛,各家商户都可以报名参加,甚至有人想参加也可以组队。
  整个什刹海的商家凑了很多奖品,非常丰厚。
  原本这应该是今年五月份最热议的话题,可是却被另一个话题取代了,那就是朝廷要即将举办的会盟大会,据说这一次草原上的蒙古人全都会来参加。
  自从进入五月之后,京城大门口进进出出的外邦人士就多了,大多数都是草原上来的那些蒙古人。
  原本大家还以为这些蒙古人会有多么桀骜不驯、凶悍无比,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这些蒙古人到了京城之后,态度放得很低,完全没有桀骜不驯的样子。每个人都很和蔼有礼,脸上挂着笑容,虽然有些笨拙,但是每个人的态度都非常谦卑。
  这让大明的百姓一开始有些诧异,之后就有些骄傲。
  大明百姓们当然明白这些蒙古人不是真的有礼貌。他们现在之所以这么有礼貌,就是因为他们被大明揍了,而且揍得比较狠,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这些蒙古人来了之后,整个京城都热闹了起来。
  他们可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带了一队一队的队伍。
  这些队伍不是来作战的,而是来经商的。他们从草原上带了很多的东西,准备过来贸易。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这帮蒙古人跟大明的商人做了几次生意之后,就把很多事都弄明白了,现在也学得精明了,趁着这个机会进京城准备大赚一笔。
  毕竟这些蒙古人住的是朝廷的驿站,一路上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货物一起运到京城,赚的钱也全都归自个儿。回去的时候可以买很多东西拉回去,一样还会住朝廷的客栈。
  这种事在大明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想各种名头进京参拜皇帝,一路上吃朝廷的、喝朝廷的,然后做自己的买卖。这种事他们干起来驾轻就熟,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别说他们了,后期发展到大明的官员都这么干,最有名的就是那位衍圣公,每年都要进京两次去朝见皇帝,然后从山东贩卖一大堆商品到京城去。
  后来张居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把衍圣公收拾了,甚至给了他的旨意,告诉他:“你不需要每年都来参拜,皇帝没那么想见你。”
  没想到现在蒙古人也把这一招捡起来了。
  朱翊钧看着手下报上来的这些事,有一些无奈,对坐在对面的戚继光问道:“这主意是谁给他们出的?”
  戚继光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情。这件事他在辽东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甚至阻止过,但是效果甚微。
  戚继光有些无奈的说道:“回陛下,他们是跟朝鲜人学的。”
  闻言,朱翊钧的神情变得诡异了起来。
  “朝鲜人?”朱翊钧反问。
  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戚继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些朝鲜人从他们国家带了很多东西,在辽东的时候就进行过一次贸易,剩下的就带到京城了。”
  “那些蒙古人跟朝鲜人交易了几次之后就学会了。臣当时也曾经阻止过。可是那些蒙古人说,他们准备的那些东西都是准备进京城献给陛下,这臣还怎么阻止?”
  朱翊钧也无奈,戚继光的确是没有办法阻止。
  我们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忠心,准备了一些好的东西送给皇帝,你居然不让我们带?你是什么居心?
  大明的官员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这些商队来,可是不行。
  这一次是朝廷让他们来的,你就只能忍。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这件事就这么算了,继而问道:“爱卿自从辽东回来后就一直在家闭门谢客,朕也不知道爱卿在干什么。今天把爱卿找过来,可以和朕说说了吧?”
  自从回到京城后,戚继光的表现就很反常,整天都在家里面,也不出门。有人上门也不见,就在家呆着。
  搞得很多人都觉得戚继光是不是功高震主了?
  甚至有人觉得戚继光这是在家闭门闭祸,弄得朱翊钧也很无奈。
  你这么搞,你是搞什么?在大明哪来的功高震主之说?
  这算什么功高震主?
  你戚继光是不是准备演我?
  于是朱翊钧就把戚继光拎到了面前。
  戚继光来的路上也听说了这件事,也很是尴尬。
  戚继光实在是无奈,自己闭门不出根本就没有这么想过。这是谁在造自己的谣?
  现在向皇帝问了,戚继光连忙说道:“陛下,臣从辽东回来之后身体感觉不适,就在家里面养病了。除此之外,臣是在家写书。”
  “这一次辽东之战,臣的感触颇多,新式火器让臣大开的眼界。臣觉得现在的训练和作战方法不与火器相匹配,臣准备精心的研究战法,看看能不能找出新的合适战法。”
  闻言,朱翊钧没有说话。
  哪来的什么战法?
  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
  如果没能把对方打掉,就是火力不够。
  火力不够强,什么战术都白搭。
  没错,自己就是典型的唯火力论。
  当然了,自己也不排斥战术,反正戚继光愿意研究,就让他研究吧!
  以戚继光这种天才,还说不定真让他搞出一点什么东西出来。
  朱翊钧一脸感兴趣,就差兴奋得搓手了,眉开眼笑的问道:“你有没有研究出点什么东西了?快和朕说一说。”
  第七一零章 千古一帝贪图美色
  听到皇帝这么问,戚继光有些尴尬。
  咱这些天的确是在家研究这些东西,可是这种说法更多的就是一种托词。
  自己的确觉得现在应该低调一点,所以才在家闭门谢客,结果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说自己因为害怕功高震主在家躲起来了,搞得自己现在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幸亏皇帝英明,愿意相信自己说的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