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很大的余地

  皇帝伸手拿起那卷圣旨,道:“原镇西侯随太上皇征战,护国有功,才有此侯爵,荫护世代后人。侯爵乃世袭,原镇西侯可将爵位传其后人,然,原镇西侯传位于其女,在我大玥开朝以来却是先例一桩,朝中百官对此颇多异议。故,朕的旨意先延后,待解决此争议之后,再行封赏。”
  说罢,他又把那卷圣旨放回了托盘里。
  身后百官群臣大部分的声音皆道:“圣上英明——”
  江意身后的西陲将领们才得封赏的高兴顿时烟消云散,这是什么意思?
  要是不承认他们侯爷的身份,就不封赏了?那谁是下一位镇西侯?
  原镇西侯除了这一女再也没有别的后人了,这是要收回侯爵?且还是在征战凯旋之后?
  西陲将领们意见很大,但他们都司在进京前两晚安营时就特意叮嘱过,都沉住气,有任何意见都不能殿前失仪、冲动顶撞,否则,不仅仅是对江意一个人不利,而是对整个西陲军不利。
  这样立刻就会让朝中人拿住把柄,西陲军才打了胜仗回来,便如此居功自傲、目无君上,这绝对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
  为君者,本就忌讳将士在外听一方号令的情况,要是这些镇守一方的将士还不惜以下犯上也要维护他们的主将,只会火上浇油,让君王大生戒心。
  所以皇帝说完那些话,实际上也是试探。他在等,看看有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不满。
  结果,西陲将领们无人站出。江意一曲膝跪地,他们都跟着跪了下来。
  江意道:“臣女谨候圣命。”
  皇帝看着江意,道:“明日早朝,朕准你,前往旁听。”
  江意道:“臣女谢皇上。”
  这件事还只是一个开端。
  皇帝不会一竿子打死。
  西陲的兵力是太子的助力,他不会轻易动。他也知道,江意是坚定地站在太子这边的,就算西陲的将帅需得换人,换个角度想,没人比江意更合适。
  也正是因为她是个女儿身。
  皇帝之所以要把这卷圣旨延后,一是想看看她有没有本事力排百官众议,二是要等她名正言顺之后才能让朝野内外心服口服。
  江意心知皇帝下这样的决定,就是给自己留了很大的余地。否则,他当场就可以否决她爹传侯爵于她这件事,完全可以加一条大玥律例“侯爵之位虽世袭,但传男不传女”来堵住悠悠众口。
  但是那样做,镇西侯爵就此止步,对皇帝没有好处,对太子也没有好处。
  西陲军的将帅之位一空,戚党和刘党势必想方设法地往西陲塞人,到时候将心涣散,士气不一,朝中争端暗起,会对太子势力大为耗损。
  活了两世,面对这点儿非议,她岂有沉不住气的道理。
  别的她可以不争,她只知道,这次回来,无论如何,她也要保住她江家的门楣。
  “镇西侯府”那四个字,将永远挂在她江家的家门上方。
  她绝不会由着朝中这些人肆意践踏和辱没,她爹用一双腿、她哥哥用一条命才换回来的东西。
  最终朝臣们都没有异议,明日早朝,这江家女出现在朝堂,那正好。大批弹劾的折子,和满满当当列着的罪名等着上奏呢。
  她来旁听,那些朝臣们也正好可以顺请皇帝降罪。
  到时候,别说什么功勋了,就她犯下的那些,就足够剥去她侯门爵位、锒铛入狱的了,甚至于杀了她都不为过。
  犒赏毕后,皇帝下令蛮夷已除、举国同庆,决定大赦天下,并于今晚再重重犒赏大营士兵们,接风洗尘宴免不了,还人人都有银两到手。
  在场所有人无不再度高呼“圣上英明”。
  随后这论功行赏的场面才散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