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放假
三军授旗完毕,朱由检又做了一番军旗关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意义的演讲。
崇祯帝朱由检希望自己的近卫第一二三军是一支有灵魂的军队,通过口号、军旗等一系列方式让每一个官兵都知道他们参加近卫军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光有精神勉励是不够的,虽然嘴上朱由检说是加入近卫军不为升官发财,不计个人生死。
但只要是人,就得有利可图。
朱由检命人将成箱的银元抬了上来,由他和各军总兵官和总督以及大元帅府的官员向官兵们发放响银。
当军人也是要有物资保障的,尤其是在这个年代,很多时候士气的高低就看你发多少银子。
朱由检不会在这方面吝啬,而且只有军人的响银丰厚,才能更好地让他们严守纪律,对民众财产和公共财产做到秋毫无犯。
这一次的响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厚,按照朱由检的说法,这叫做年终奖,是天下百姓对近卫军的殷切期盼和新年祝福。
也正因为此,当由朱由检亲自发放,以此收三军之心。
每一员前来领响,朱由检在将用红纸包裹好的银元塞到其手中时,都会与其拍肩示意。
近卫军的官兵们谁也没想到高高在上的君王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心中自然是更为敬佩。
看着这些或手持崇祯十四式火器或是弯刀或是长矛或是鸟铳,一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兴奋异常的官兵。
朱由检很是欣慰,他不相信就自己就凭这四十五万大军还会让清军轻易攻下江南。
“马上就要过年了,朕决定给你们放假,从腊月二十七日期到正月初七之前,你们可以回家看看父母,毕竟明年是否能再见也已不知道,回不了家的就去南京看一看,去苏州看一看,也可以来紫禁城来找朕,李若琏你不许阻拦他们!”
朱由检这么一说,眼前的官兵都欢呼起来,长达数月的训练对于他们而言的确已经很疲惫,一听见要放十日长假,自然是兴奋不已。
“传旨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近卫军休假期间,务必严加警戒,另外,各军安排一下,每一日各军得有一个兵团值班守备,谨防一旦清军趁此突袭,朱昭明那边报警时,也能有个机动兵力!”
朱由检吩咐后便下令继续训练。
十五万甲种营的官兵开始由各自的基层军官带去训练。
步兵营自然是要先熟悉燧发枪的,已有步兵营的军官到军械所观摩了崇祯十四式火枪的操作过程,此时开始训练时,便由各队队长进行操作演练。
噼噼啪啪的实弹射击吓得洪泽湖上的白鹭成群成群的飞。
而骑兵营则没有开始进行骑马训练,而是在老骑兵的带领下,给各自的马匹喂草料豆料,刷毛,以及一起相互依偎。
按照老骑兵的说法,这是先与各自的马匹培养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对人产生感情,然后战场上才能像战友一样相互配合。
到以后,才会训练马匹跨火圈,趟血水,模拟战场冲杀。
这些细节,朱由检自然不会去抓,一切都交给周遇吉去管,毕竟他可是与清军骑兵对战过的边军老将。
朱由检现在担心的是骑兵营后续的马匹供应问题,现在山东还在自己手里,还有马匹供应,可若是明年一但山东丢失,朱由检很难再寻地养育战马,南方水土明显是不适合养马的,尤其是战马。
炮兵营在开始试探着用照门和测距仪发射炮弹,诺大的原野里时不时的传来炮声,有高声呼叫射中了的,也有大笑没射中的。
初始的时候大家还都比较热情,甚至在五日的各兵种训练同时还开始加班加点在朱由检请来的葡兵帮助下摆出长矛与火枪骑兵搭配的战术训练。
将骑兵与火枪步兵以及长矛合理搭配成战斗力极强的混合兵种,这方面佛郎机人即所谓的西班牙比较有经验,而大明对此也不陌生,毕竟这种混合兵种的战术配合,从明初以来便也有。
看着长矛兵的刺杀与火枪兵整齐的发射以及以及骑兵们有模有样地突袭包抄迂回,让朱由检很是欣慰,或许此时的近卫军官兵对于这种战术还比较生疏,但只有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一旦养成惯性再加上纪律的严格,不愁不形成强大战斗力。
朱由检最强调的就是近卫军的纪律,逃兵以及旧习不改抢掠民财以及贪赃枉法,玷污民女甚至只是调戏的都被朱由检命令军法官砍了脑袋挂在了校场的旗杆上,其中不乏指挥使级的高级军官。
大元帅府新成立总军法处,由何新直接管理,而各军乃至各兵团和各营都有自己的军法营,由各军总督主抓。
这些军法官虽然与其他官兵一样参加训练,但都臂膀上多一绣着军法二字臂章,这些人都是选自军中或锦衣卫中的古板严苛之人,丝毫不讲情面,一旦有人违反,不顾级别高低,俱是先禁闭再按照近卫军违纪条例惩罚。
朱由检希望可以以此让近卫军可以真正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这样才能具备近代乃至现代军队的一些性质,崩溃率要完胜当今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支军队才行。
从对歌比拼,到每五日一次各军格斗大比武,朱由检要培养的就是各军的集体拼搏精神,他不希望自己的主力军轻言放弃,他要让他们把军队的荣誉视为比生命还重要。
因陆军部总长周遇吉宣布是腊月二十七日中午休假。
所有腊月二十七的上午,以往训练热情高涨的官兵此时都表现的很无精打采,许多人不时的看向箭楼上的大鼓,都等着正午的到来。
“看得出来,今天早上的军心已经没了,陛下,要不提前到上午就给大家放假吧?”
“不行,军令不可改,正午就是正午!”
朱由检也有不近人情的一回,而等到正午到来时,他则亲自上了箭楼,敲响了大鼓:“儿郎们,回家吧!”
底下一片欢呼之声,有人开始相互拥抱,有人则脱去了军帽,有人在抱着自己的马久久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