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朕之师长

  “诸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推荐!”秦始皇眼神扫过整个朝堂。
  虽然眼下官员的考核升迁已经是常例,但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任何效果,他想用谁就用谁,遇到这种吏部人选无法满意的自然还是会要求采用过去习惯的举荐制。
  举荐弊端虽然大,但胜在可以方便快速的找到一些很有能力的人。
  朝堂之上微微一阵骚动之后,很快就有许多官员站起来推荐一些人选,但几乎都被皇帝摇头否决
  陈旭以前数次和皇帝谈论起将来海运的巨大作用,因此在始皇帝看来,海关将来作用巨大,必须要一位他认为能够镇得住的大臣替他掌控数万里海疆,将来海关还是大秦一个极其重要的税收来源,因此还要正直无私不能因为海外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而中饱私囊堕落成为了巨贪。
  连续七八位推荐的人选被始皇帝拒绝之后,朝堂方才还抱有希望和信心的官员全都偃旗息鼓,朝堂很快再次冷静下来。
  “少师可有好的人选?”始皇帝最后还是把希望放在了陈旭身上。
  陈旭苦笑一下站起来拱手说:“陛下,海关署将来作用巨大,人选的确需要慎重斟酌,但如今刚刚开始筹备,臣以为陛下可以先在吏部令与诸位同僚推荐的人选中甄选一位担任,日后看成效再做安排不迟!”
  “无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海关如此重要,朕自然要慎重一些,少师若有人选就先推荐一位,朕斟酌决定!”秦始皇捻须平静开口。
  “是,陛下!”陈旭捏着下巴思忖片刻之后拱手,“臣推荐三川郡守李由!”
  “哗~~”朝堂之上一阵骚动,不光文武百官不解的齐刷刷转头看着陈旭,就连始皇帝都愣住了,冯去疾和蒙毅更是满脸迷惑的瞪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陈旭的脸,似乎想看看陈旭是不是神志不清了。
  李由是李斯的嫡长子,还是皇帝的儿女亲家(前面写错了,李由没有娶公主,而是李由的儿子娶了公主,女儿则嫁了公子,特此更正一下!),但自从李斯挂了之后,李由这个曾经备受人关注的上卿之子很快便无人问津了,李斯以前和陈旭针锋相对的在朝堂争斗过数次,而且李斯死了之后不到十天陈旭便坐上了左相宝座,在所有人看来,陈旭和李斯两人是敌人。
  既然是敌人,陈旭突然无端提请李由担任海关署的三品署丞,就让所有人迷惑不解了。
  李由虽然眼下已经是三品郡守,但地方官员和朝堂中枢的官员身份差别不是一般的大,从商周流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看来,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站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才是皇帝真正喜欢的臣子,外放的官员都是外臣,属于不亲近的大臣。
  因此自古以来,外放意味着贬官失宠,而升任京官无论大小都算是高升,值得大大的庆贺一番,包括封赏诸侯也一样,封地越靠近京师越是尊贵,离京师越远越是不重视。
  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已经八年,功考成绩优良,但因为四年前陈旭在函谷关遇刺之事,李由作为三川郡守被牵连,若不是李斯估计就会被皇帝罢官,李斯去世之后,李由仍旧担任三川郡守,但在朝堂所有官员心目中的地位一下下降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区区一个三品地方官员,京师的六品官都可以不屌他,而且在许多官员看来,李由其实可以早点儿赶走了,然后塞一个自己家族或者派系的人去当三川郡守。
  “陛下,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数年,臣听闻官声很好,而且这几年郡城洛阳也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咸阳一样繁华热闹,可见李由也是一位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主官,海关署和眼下其他署衙皆都不同,一切都是重新开始没有经验借鉴,臣以为需要一位既稳重成熟,又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官员来执掌,虽然臣以前与李相有过几次争吵,在治国理念上冲突巨大,但彼此并无仇怨,我大秦正是因为用人不避亲疏,方才有今日之繁华盛世,李相是臣极为敬佩的前辈,臣相信李由也能如同李相一般为大秦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如此方才不堕上卿家族的名望……”
  陈旭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言语恳切令人悸动。
  文武百官皆都沉默,只能听见陈旭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之上回荡。
  就连秦始皇听完之后都揪着胡须脸色严肃认真的沉默数秒之后才点头感慨无比的开口:“少师胸怀天下,举贤不避亲疏,朕心甚慰,李由乃是李丞相嫡长子,替朕镇守三川郡数年,功高劳苦,这些年也的确把三川郡治理的井井有条繁华无比,好,就依少师推荐,调李由入京师执掌海关署,苏府令拟旨,稍后送往中书省签发通传下去,至于三川郡守之职,由吏部从速安排人选……”
  “臣等遵旨!”中车府令苏越和户部令申公兖赶紧站起来一起拱手应诺。
  陈旭举荐李由之事,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但许多官员想明白之后也不得不承认,陈旭这个做法将会极大的改善他当初和李斯争斗带来的后遗症,将会笼络不少李斯的铁杆法术派门徒,而且不避亲仇启用李由,也将极大的提振陈旭在民间和官员中的声望。
  陈旭虽然身居左相,而且还是仙家弟子,但朝堂就是朝堂,满朝文武和王侯公卿都不会全部和他一条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利益和政治立场,李斯深耕朝堂十余年,而且当左相之后法系门徒在朝堂之上几乎一手遮天,这朝堂之上许多官员对陈旭还是存在极大敌视态度的,如今陈旭用这种方法来减弱朝堂和民间暗中对他的敌视,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蒙毅平日古井无波的脸颊上的惊讶和愕然慢慢褪去,最后微微点头变成了一种古怪,甚至还略微带着一丝忌惮。
  今天他突然发现,陈旭的朝堂风格一下子就陌生老到许多,从以前的针锋相对甚至故作的隐忍变成了一种优雅和大度,而且毫不做作顺其自然的开始化解朝堂之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阻力。
  七年时间,这个当初不过一个山野少年,来咸阳之后便锋芒毕露的大秦勋贵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顶级权贵,开始了他对于大秦朝堂未来更深层次的布局。
  李由的事很快就被其他更多的朝堂政务淹没下去。
  但这件事在散朝之后肯定会成为官员阶层最为热门的讨论话题。
  开春之后各地奏书很多,特别是各地对于筹建各种新式工厂以及大规模开设纺织厂的请求每日都络绎不绝,因此朝堂议政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午时钟声响起,文武百官奏报的公务才算处理完成。
  秦始皇三次询问之后文武百官再无奏事者起身。
  就在文武百官都摸着已经饿得咕咕叫的肚皮开始整理朝服头冠,以为始皇帝很快就要宣布退朝之时,秦始皇却突然脸色威严的站起来。
  “苏府令拟旨……”
  “啊!?”本来也已经准备退朝,把面前的笔墨纸砚都收拾整齐的中车府令苏越愣了半晌才醒悟过来,赶紧手忙脚乱的把笔墨纸砚又都一样一样拿出来摆好。
  “至朕登基为秦王始,如今已经过去三十五年,朕为秦王,批阅奏书处置国事,殚精竭虑夙夜难寐,只为不负诸位先王重托,将我大秦治理成为一个繁荣昌盛之国度,后朕在诸多爱卿的辅佐下横扫六国一统华夏,大秦有今日之盛,上将军,通武侯,李丞相等已经故去之重臣与诸位爱卿皆都都功不可没,但我大秦能有今日之煌煌盛事,却是朕得一位仙家弟子辅佐……”
  秦始皇说话之时把目光落在陈旭身上,眼神柔和而专注。
  “陛下,臣只是做了身为臣子的本分而已,功劳不及开疆拓土的上将军与通武侯,能力不及秉持中枢为陛下制定国策的李丞相,陛下如此夸赞,令臣汗颜!”
  陈旭知道始皇帝今天要给他封太师,但被始皇帝如此赞扬,让他还是略微有些羞愧。
  说实在,他能够把大秦推动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没有王翦王贲这一对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父子不行,没有李斯推行的严苛法令将七国拧在一起也不行,如果没有皇帝不遗余力的支持更不行。
  他能够做到今时今日的地步,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皆都齐备,他只是献了一个地球仪而已。
  如果不是遇到秦始皇这个雄才大略而且包容心极强的帝王,想要成功还得打上无数个问号。
  始皇帝和陈旭君臣两人的对话让满朝文物不知所以,此时都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或低头或专注或捻须的看着,不知道皇帝突然说这些干什么。
  “少师自从入咸阳之后,炼钢铁制水泥,造马鞍马镫打造兵刃,短短一年时间便征服匈奴和东胡,平息西北数百年之患,后又开报馆筹书局文学院,平息百家诸生之扰乱,再后来修东方道松解商律推行钢铁农具和新式耕种之法,让我大秦粮食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朝堂税收年年高涨,而推行货币改革和开设华夏钱庄也大大减轻了朝堂的开支和运转负担,瓷器、玻璃、报纸、美食、书籍、改良马车奔行天下,新式帆船通行江海,蹴鞠商业广场和春秋集市也让我大秦商业蒸蒸日上,平月氏,征百越,服西域,通西方之国,渡瀛洲诸岛,这桩桩件件皆都是少师之功劳,朕与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都是少师功劳的享受者,若是没有少师,这些朕在有生之年恐怕想都想不到……”
  始皇帝说话的同时慢慢走下九层台阶来到陈旭面前,“朕得陈卿,胜得千军万马,陈卿乃是天授朕之良师,陈卿安坐,受朕一拜,从此为朕之师长也!”
  秦始皇双手扶着陈旭坐下,然后恭恭敬敬对着陈旭一躬到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