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我相信他
徐曦月嘻嘻的笑,“苏姨打喷嚏,耳朵红的时候便说是红泽叔叔想她了,我觉着三婶儿这儿也是一样的呢。”
“苏姨逗趣,你可别当真,赶紧练你的去。”
花颜在衣裳上作画,而徐曦月则在学画画,花颜教她很基础的东西,让她凭想象随意画。
徐曦月觉得她画得不好,总喜欢凑过去看花颜作画,她和董瑶两个小丫头越挨越近,影响花颜发挥。
徐曦月哦了一声,领着董瑶回到她的位置,提笔慢慢描线。
傍晚时分,花颜收工,曹氏花坊的东家曹存睿来访,为花颜送了一封信来。
原来是曹氏祖籍的罗冰雪的来信,罗冰雪先是在信中恭喜花颜,然后说起她生了个儿子,写信时还没有出月子,问花颜有没有时间去看他们。
随后又说等她儿子大点了,她和曹宁在冬季来京城看望花颜一家,最后才说起炼香的事。
显然罗冰雪写信的时候还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
花颜之前没有通知他们,应该是京城曹氏的人传的信。
花颜看完立即提笔写回信说明年五六月去看望她和小侄儿,又备了一份礼物给孩子,请曹氏的人代为转赠。
先前回村里,听说罗冰雪快要生了,花颜知道他们家的人不能亲自去道喜,所以提前准备好贺礼,吩咐刘霞到时候与罗家道喜的亲友一起去曹氏表达心意。
因此,此次花颜没再送贺礼,只给孩子添置一点小礼物。
新的铺面快要建成,还差一些必备的材料。
算算萧飒回去的日子,她要的人应该快要到京城。
人员和材料没到位,花颜精心设计中间的屋舍以及小花园,设计风格与店铺搭配一致,让工匠们着手开始建造。
老家发生那么大的事,原本准备入住的人应该不会再来,花颜准备将那处打造成店铺管理的住屋及办公休息室。
不久之后,萧飒带着李师傅的儿子李玉一行抵达京城,大件的东西没运,顺便给运送几车玻璃瓦和一些原材料。
因为要运送东西,萧飒等人走水路,所以中途没有遇到回去的徐文宣。
萧飒和李玉跟花颜详细说起他们了解到的事,皆言原以为她会回去处理,他们差点在村里等她,想起铺子急着要用那些东西又才决定先来京城。
两人隐晦的表达出担心徐文宣回去处理不好,倒不完全因为觉得徐文宣没有能力,而是怕他被徐父徐母两人左右决定。
花颜乐观的道:“以往文宣没有发挥的余地,大多数事情都被我包办了,但他是有思想和能力的人,我相信他能妥善处理。”
从前的徐文宣性格上的确有点软弱和些许酸腐之气,在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的确与花颜不同,没有她果决。
其实不怪他,从他的出身和生长环境就注定他会成为那样的人,读书并不能增长太多见闻,而世间事大多与书上讲的不同,他的想法有点理想化。
后来经历过许多事,加之她有重点的培养,徐文宣进步很大,不至于处理不好那点小事。
花颜心里很清楚,因为她的存在聚焦大家的视线,徐文宣则往往被人忽视,并不意味着他很差劲。
萧飒不再质疑他,心想有三公子在,徐文宣成不了主导之人,徐家二老便无法左右结局。
萧飒打心底里厌恶徐文才总是给花颜惹事,他和花颜原本只是担心徐文才会走错路,不想真的应验。
花颜两人被他连累得名声扫地,提升名誉不容易,一点小错就能让人声名狼藉,更何况徐文才事件几乎闹得人尽皆知。
萧飒特别心疼他的小师妹,尽管她以前做了那么多好事,出了徐文才事件后,不少人会质疑她。
连徐文才都能收那么多钱财,不知身为郡主娘娘的她收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甚至有人怀疑她以前做的好事是做戏。
无知的认为修路和村学那些花不了几个钱,与她能收刮的钱财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却不想花颜出资修路、修村学之时的她还不是郡主。
人,往往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朝恶。
加之普通百姓心里普遍仇视富人与权贵,因而无形之中让花颜一家背负了很多骂名。
当然,诸如小桑村以及附近受益的村民们大多数还是相信花颜及徐文宣的为人,毕竟人们了解徐文才是个什么货色。
老家的事已经交由徐文宣处置,花颜给予他莫大的任性,而远在京城的她不管有什么新想法和意见都不能传达给他,便不再讨论那事。
吩咐下人为他们准备饭食,萧飒急急忙忙回家看妻儿,李玉等人则由下人领去客房安顿。
李玉跟他爹一样是个实诚人,吃饭之前主动跟花颜提及烧制一事。
花颜笑盈盈的道:“不着急,你们一路舟车劳顿,委实辛苦,先休息一两日再筑窑也不迟。”
李玉憨笑道:“不辛苦,我们都是做惯体力活的人,坐车船不算累。”
其他几个汉子附和,有人说老实话,“早点开工,早点完事,大家伙儿好早点回去,我还得回家瞅瞅,两三个月没见到俺娘和媳妇孩子们了。”
旁边的汉子用手肘拐他,示意他别说了,还顺势看了眼花颜的神色。
花颜将他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她明白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背井离乡,特别的去离家乡太远的地方。
“既是这样的话,今天你们休息,明天开始筑窑,如果你们不嫌累,等会儿我让秦管家派人带你们出去走走。”
“俺不去逛,先睡它一觉,等完事了再出去逛,给俺媳妇买点小东西。”
花颜笑道:“会疼媳妇的男人都是好男人,我看好你噢,想出门看看的便跟秦叔说,在府里不用拘着,可以去后花园转一转。”
她指了指旁边的秦羽,后者冲他们点头,称有事尽可找他。
众人乐呵呵的应声,李玉吞下刚喂进嘴的饭菜,然后问她:“东家打算在哪里筑窑?以后会不会一直在那里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