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
朱元璋面色通红,情绪激昂,说到兴尽处,直接站了起来,拍打着桌子,意气风发,就好像回到了征战天下的峥嵘时代。
“脱古思帖木儿小儿罢了,焉能与大明雄狮相抗?大明兵锋之胜,亦能横扫草原。
以后,俺要让他们都服服帖帖,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朱元璋站在那里,右手不停的在空中挥舞着。
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房间中的气氛更加热烈起来。
马皇后看着如此模样的朱元璋,连连感慨,“当年的才俊又回来了,当年,你们的爹,就是靠着这股气势,打下了这么大的疆域。”
马皇后看向朱标和朱棣,开口说着。
“行了,吃饭,吃饭!”
朱元璋坐在,收起刚才的气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来越融洽。
陈松放下手中的筷子,带着三分醉意,“舅舅妗子,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时候不早了,早点歇息吧。”
今天晚上的这些饭菜,几乎都是陈松一个人吃完的。
可怜的陈松,在草原上的那段时间,几乎没怎么吃过好饭。
“那你们就先回去睡觉吧,这里我来收拾!”刘翠说着就要收拾碗筷。
陈松急忙道:“有这些下人在,何必自己动手呢?”
陈松指了指旁边的那些下人。
刘翠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干点活!”
“嗐,自己别太操劳,好日子还在以后呢!”陈松劝道。
赵铁绳站起身来,也劝慰道:“常青说的不错,好日子还在以后。反正府中有下人,这些事情就让下人去做。
哪里有主家和下人抢活干的呢?常青现在也称得上贵人,这要是传出去,平白失了身份。”
见众人这样说,刘翠也不在执意,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搀扶着朱静安来到卧室,伺候着睡下。
距离生产期越来越近,万事小心。
陈松小心翼翼的睡在床边,生怕朱静安有个什么事情。
夜晚渐渐过去,吃过早饭之后,陈松带着朱静安出去遛弯。
好久没有和朱静安这样逛过了,所以就想着陪着朱静安逛逛,解解闷。
去的地方是莫愁湖,之前这里陈松和朱棣来过。
只是现在和那时已经不同而语了。
莫愁湖的那个小楼依旧竖立在湖边,陈松和朱静安对坐在楼中,看着湖上的美景。
周边有游玩的百姓,春意一天比一天盎然,湖边的柳树发了新芽。
“以前来过一次,已经好久没有来过了,现在看起来,倒是有一番美景!”朱静安看着窗外的湖面,说道。
朱静安以前来过一次这里,只是那时的年龄还小。
“记得夫君以前在这里写了一首临江仙,不知今日夫君可还能再写一首?”朱静安忽然想起了陈松之前在这里写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陈松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走到了窗边。
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掀起了阵阵涟漪,被春风吹皱的湖面,异常好看。
“当年那首临江仙,只是侥幸而已。既然想听,那就再做一首!”
陈松的双手背在身后,静静的看着湖面,脑海中检索着洪武之后的诗词。
“有了,就这首吧!”
陈松眼睛一亮,旋即朗读起来:“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读到最后一句,陈松转过身来,眼含笑容,缓缓的读道:“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朱静安羞红了脸,一脸娇羞模样。
“好好好,好词。常青果然不凡,好一个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就是比俺这种粗人厉害,俺只会说,娘子,俺稀罕你!”
伴随着阵阵爽朗的笑声,朱棣那魁梧的身体推门而进。
“说来这里看看,就被人说,有人占了俺经常待得地方。俺还寻思,到底是谁胆子这般大,竟然是常青。
说上来看看,走至门前,就听到了这首好诗,真是好,好啊!”
朱棣推门而进,双手背在身后,笑眯眯的看着陈松。
“兄长!”
朱静安见是朱棣,忙站起,准备行礼。
“哎呦,妹子,你现在可是常青的心头肉,可要小心一些!”朱棣连忙伸出手,搀扶着朱静安又坐下。
陈松的目光放在了朱棣身上,正准备搭话,忽然发现朱棣的身后站着一个和尚。
这和尚五十岁左右,耳廓很厚,脑门圆润,看上去倒是有几分福相。
回过身来,朱棣看着陈松那疑惑的样子,笑着解释道:“忘了给你介绍,这位高僧法号道衍,俗名姚广孝,是天界寺的僧官,通晓儒释道,曾拜师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挂树可通灵。
虽是化外之人,可一身本事不凡,对事情颇有几番见解。”
朱棣笑着,详细的介绍着这个和尚。
“黑衣宰相姚广孝,竟然是这个大和尚。也是,历史上的他,就是在洪武十五年和朱棣遇上的。
现在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看着眼前这个富态的和尚,陈松瞬间就知道了他是谁。
历史上朱棣身边的智囊之一,有着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
只是,此人看上去和普通和尚没有什么差别,老老实实,普普通通。
如果不是陈松熟知历史,恐怕只会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和尚。
“见过道衍法师!”
回过神来,陈松拱手行礼。
朱棣指着陈松,对着道衍道:“这就是本事可通天的陈松陈常青!”
“阿弥陀佛,贫僧见过陈施主!”道衍道了一声佛号,算是认识了陈松。
“来人啊,伺候俺妹子下去休息,俺现在有些事情要做!”
朱棣看向身后的随从,说道。
陈松搀扶着朱静安站起,说道:“你就先睡一觉,我等会找你!”
朱静安点点头,在随从的服侍下走了出去。
房门关上,朱棣来到窗边,指了指外面的湖面,看向一旁穿着僧衣的道衍,“道衍法师啊,你觉得常青的这首词如何啊?”
道衍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说道:“这应该是一剪梅吧?这首词写的很好,丝毫不逊色于两宋之时的那些人。”
陈松笑了笑,道:“过誉了,只是随意而作,登不得大雅之堂,算不上什么美妙。”
陈松的这首词,是明朝的大才子唐伯虎所作,当然好了。
窗外春光正好,陈松和朱棣站在窗户边上,道衍站在两人身后。
“常青啊,这次父亲准备封赏你个侯爵,觉得如何啊?”朱棣侧过身子,看向陈松。
陈松并没有多少吃惊,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多谢陛下!”陈松朝着皇宫方向拱拱手。
“父亲打算封你为富平侯,在你老家,赏赐你良田五百亩。良田的来源,就从二哥当中的扣。
同时,在城外赏赐你良田三百亩。初次之外,还有很多……”
朱棣说着朱元璋给陈松的赏赐。
“献俘仪式之后,就会对你封赏。到时候,会在通济门附近,择修建家宅,也不用蜗居在那个小地方了。
大明富平侯,你可是大明年龄最小的侯爷,甚至是年龄最小的勋贵。讲真的,俺都有些羡慕你了。”朱棣一脸高兴,为陈松开心。
陈松笑了笑,道:“当年我曾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算没有爵位,我也会为这个国家做事。”
朱棣道:“俺可做不到你这种,俺想的简单,有功劳就要有赏赐。”
站在两人身后的姚广孝终于开口了,“陈大人,不知道接下来有何种打算?”
陈松转过身子,靠着窗户,打量着姚广孝。
“法师一看就是精通佛法之人,也擅长卜算,不如法师给我算上一卦,看看我接下来是何种打算!”陈松饶有兴致地看着姚广孝。
史书对姚广孝的记载非常高,说他是一个智慧近妖之人,所以陈松就想看看姚广孝是否真的如同史书上说的那样。
而且,陈松也非常好奇,姚广孝的那个白帽子之事是不是真的?
“卜算,不过小道。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陈大人如何做。
倘若卜算真的有那么厉害,那天下大事,陛下又何须如此多的文武百官来辅佐?”姚广孝不卑不亢,不疾不缓的说着。
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说不定此时定然要吹嘘一番自己的本事。可姚广孝不仅没有任何吹嘘,甚至还劝陈松不要卜算。
“确实是高僧,和那些走江湖的骗子就是不一样!”
陈松这话哪里像是夸人?说是讽刺也不为过。
陈松其实并不讨厌姚广孝,只是有些讨厌姚广孝刚才的这一番话语。
朱棣哪里听不明白陈松这话的意思,他讪笑道:“常青啊,俺倒是觉得道衍法师说的不错。
昨天见到他之后,惊为天人,和他促膝长谈一整晚。俺觉得你听听他的话,也有好处。”
姚广孝还是刚才那副模样,不卑不亢。
没有因为陈松这番话而出现情绪波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衍法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