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真是找死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给他们说说。”
  陶成道指了指眼前的这些工匠,看向陈松。
  陈松点点头,站了出来,冲着眼前的这些工匠大声喊道:“你们都是陶大人亲自挑选出来的,本事定然不小。
  这次制造新式火铳事关征伐西南大计,我希望诸位能够精诚合作,早日完成。”
  陈松说完,退到了陶成道的身后。
  这里是陶成道的主场,说的多了,难免会喧宾夺主。
  “你们都记清楚了吗?这次的事情事关征南大计,我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疏忽。
  记住我说的话,要是完成的好,重重有赏,要是完成的不好,那可就别怪我了。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先做好准备,随时等候传唤。”
  陶成道的声音洪亮,毕竟是军器局的顶头上司,说话的时候,所有的工匠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工匠们四散离开,只剩下陶成道和陈松。
  “你看还有什么需要安排的?”陶成道问道。
  陈松摇摇头,“没有什么安排的,我对锻造火铳之事上了解不多,打造新式火铳还需要靠大人了。”
  陈松不是理工科生,虽然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也有和金属锻造有关的内容,可那毕竟是基础理论。
  要是让陈松讲,那还能说的头头是道,可若是实操,就不一定了,说不定还比不上这些工匠。
  至于改造炼铁炉之事,陈松也知道一些,不过陈松不打算现在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些事务也是如此。
  “你说的也在理,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交给这些工匠吧。
  新式火铳的图纸,我会在这段时间当中进行复制,到时候交给这些工匠。
  新式火铳乃是重重之重,要万分保密,说不准要换地方打造。”
  陶成道双手背在身后,看着眼前的这些工坊,缓缓说道。
  陶成道说的这些事情和陈松关系不大,反正陈松都已经将火铳图纸交给陶成道了,解下来的事情就是陶成道的了。
  以后,陈松撑死也就是给这些工匠讲解某些内容。
  “陶大人乃是工部员外郎,一切都听陶先生的。”陈松一脸淡然。
  陶成道微微侧目,有些惊讶的看着陈松。
  改进军中火铳,这件事情看上去好像并不大,但是这里面的功劳,陶成道可是一清二楚。
  这可是一件非常大的功劳啊,要是换做其他人,说不定扯着脖子争抢,可是怎么在陈松这里就不一样了呢?
  按理说,陈松正值年少,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怎么会如此做派?
  “陶大人为什么要这样看着我?”陈松看着陶成道的眼神,有些不自在。
  陶成道收回目光,道:“没事,没事,就是好奇。陈神医真乃淡泊名利之才,竟然对功名看的如此轻,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陈松笑了笑,道:“我已经是驸马都尉了,已经宠幸之极,功劳不功劳的又有什么意思?”
  陈松心里明白,依靠着自己的医术,就算没什么功劳,朱元璋也不会过分轻视自己。
  自己的立身之本是身上的医院,是肩上的医术。
  至于火铳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罢了。
  若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考量,陈松甚至都不会将火铳拿出来。
  听着陈松的话,陶成道笑而不语。
  这话,陶成道没法接。
  ......
  天色渐晚,陈松带着陶成道回到了家。
  为了安全起见,陈松亲手将火铳图纸交给了陶成道。
  收到图纸后,陶成道将图纸整整齐齐的叠好,揣进怀中,走出了大门。
  送走陶成道,陈松坐在书房中,接着书写那些未完成的教材。
  陈松这里波澜不惊,可是朱元璋那里,却如同洪水滔天一样。
  丞相人选久而未决,再加上朱元璋那模棱两可的态度,实在是让那些官员担心。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除了京官们呈上了奏折,就连地方官员也送上了奏折。
  这些奏折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在请求朱元璋能早日敲定丞相人选。
  朱元璋根本就不想敲定丞相人选,这些奏折在朱元璋的眼睛中,就像是臭狗屎一样臭不可闻。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一封奏折,不停的冷笑着,“呵呵呵,这下不仅是京官,地方官也送上了奏折,真是好啊。
  俺倒要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有多少人蹦出来。”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折扔进脚旁的炉子中。
  这么长的时间,已经不知道朱元璋烧了多少奏折。
  朱元璋在等一个机会,在等一个可以将这些闹腾的官员一网打尽的机会。
  朱元璋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
  “又是一份!”朱元璋摇摇头,一脸嫌弃的将手中的这份奏折扔进了火盆中。
  火焰旺盛,朱元璋将火盆往旁边踢了踢,随后又扔进去了一本奏折。
  批阅了一阵,朱元璋有些厌烦。
  他看向站在旁边的庆童,道:“去将太子找来。”
  庆童行过礼后,急匆匆的往外跑。
  不久,朱标走进了御书房中。
  “爹。”
  朱标站在朱元璋面前,冲着朱元璋拱手行礼。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挥挥手,道:“上前来,有事要交代你。”
  朱标来到朱元璋旁边,问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朱元璋靠着椅子靠背,指了指桌子上的那些奏折,说道:“将这些奏折分类,按照早日敲定丞相人选的和没有说这话的分为两类。”
  朱标按照朱元璋的吩咐,站在桌子旁边,开始进行分类。
  朱元璋靠着椅子靠背,看着朱标,道:“标儿,你可知道俺为什么一直吊着这些大臣吗?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敲定丞相人选?”
  朱标停了下来,看向朱元璋,“孩儿不知。”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解释,“我朝的丞相,先有杨宪,后有胡惟庸。
  这两个人都是不知君恩之徒,都是些小人。一朝得势,便小看天下人,让这些人当丞相,简直就是拿江山开玩笑。
  而且,你不觉得丞相的权利有些大了吗?”
  朱标将一本奏折分好类,道:“可是爹,丞相从古到今都有,千百年了,都是这样过来的。”
  朱元璋坐直身子,道:“你说的没错,千百年都这样过来了,可是这千百年间,不知道有多少奸相破坏了江山社稷。
  远的不说,就拿前宋为例,若不是秦桧贾似道这种奸相,前宋怎么会那么早就亡了?
  俺不能用江山社稷去赌丞相的忠奸。而且,胡惟庸的手,伸得实在是太长了。”
  朱元璋说罢,又靠在了椅子靠背上。
  朱标非常了解自己的父亲,当朱元璋话还没有说完时,朱标就已经猜到朱元璋的想法。
  那就是废除丞相制,将这个千年的制度彻底废除。
  “丞相不过是替皇帝分担事务的,权利那么大干什么?”朱元璋摇摇头,一脸不满。
  朱标很快就将桌子上的这些奏折分类完毕,他站在朱元璋的身后,提醒道:“爹,分好了。”
  “好!”
  朱元璋坐直身子,然后指着桌子上那摞“早日敲定丞相人选”的奏折,对着站在侧方的庆童道:“将这摞奏折烧了,眼不见心不烦。”
  庆童小心翼翼的走上来,抱起那摞奏折往外面走去。
  看着庆童消失在御书房的门口,朱元璋收回目光。
  “标儿啊,对于咱们爷俩来说,丞相实在是多余。插在六部和皇帝之间,六部要是有个什么事,还要禀报给丞相,实在多余。
  ......”
  朱元璋开始给朱标讲解取消掉丞相之后的好处。
  朱标站在一旁认认真真的听着,同时也在不停的思考。
  朱元璋取消丞相是为了后世之君考虑,是为了皇帝手中的权利考虑。
  在取消丞相制度初期,皇帝手中的权利确实一度膨胀。可事过境迁,丞相制度最后以内阁形式出现,其权利甚至已经超过了丞相。
  这一切朱元璋并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后世之君会越来越懒。
  朱元璋培养朱标是不遗余力的,几乎每一件大事或者政策,朱元璋都会给朱标讲解。
  批阅完奏折,已经快到后半夜。
  让人将朱标送回去后,朱元璋并没有回寝宫睡觉,而是让庆童将毛骧找了过来。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元璋问道。
  毛骧回道:“陛下,已经可以确定,宋璲乃是胡惟庸的党羽,两人相交甚密,恐怕宋璲也知道胡惟庸谋反之事,甚至还有参与。
  根据臣掌握的情况来看,宋濂的长孙宋慎也参与了这件事情......”
  毛骧吧嗒吧嗒说了一大堆,朱元璋的脸色逐渐变冷。
  “可有证据?”朱元璋问道。
  毛骧正色道:“有!”
  “既然如此的话,你部联合刑部,立刻逮捕宋璲以及宋慎,严加审讯。
  俺要在天亮之时,得到他们的证词,速度一定要快,不得有任何耽搁。”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
  “臣遵旨!”毛骧躬身行礼。
  朱元璋站了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赶紧去办事吧。”朱元璋丢下一句话,走出了御书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