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郑芝龙的识相!

  文以泰出了皇宫,直奔内阁值庐,求见当朝首辅郑芝龙。
  文以泰求见时,郑芝龙正在看书品茶,十分悠哉。
  说实在的,郑芝龙这个首辅,水份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郑芝龙识字,但若要是说他的文化程度有多高,其实也并不尽然。
  处理政务这种事情,实在不是郑芝龙所擅长的。
  郑芝龙知道自己的缺点所在,他的应对之法便是放权。
  他不擅长处理政务,所以便放权给下边擅长的人去做,最终他只要一个结果。
  他这个首辅,平常也是喝茶看书,需要他的时候盖个章,签个字,举个手,悠哉的很。
  享受着天底下一等一的尊荣,享受着皇帝的圣眷,郑芝龙很知足,不该插手的地方,他绝对不插手。
  就像是皇帝提拔他做内阁首辅,他除去享受首辅的尊荣之外,丝毫没有揽权的意思。
  一是因为郑芝龙确实没能力处理政务,二则是因为郑芝龙知道自己不能揽权。
  自己是海军部部长加郡王,族中兄弟躲在海军部任职高官,女儿是皇帝的后妃,儿子在陪皇子读书。
  大汉一朝,得享尊荣莫过于郑氏,这便是民间对郑家的评价。
  权位加身,是好事,也是坏事,为了不让皇帝起疑心,郑芝龙是绝对不会主动揽权的。
  在内阁他就是一个橡皮图章,在海军部他也是优先提拔一些外姓人,平常不管皇帝要做什么,他都是紧跟着皇帝的步伐。
  该捐银钱的时候,郑芝龙表现的从来都很大方!
  也正是因为他的恭顺懂事,让郑家在皇帝哪里,一直恩宠不绝。
  现在郑芝龙就已经在琢磨着等这届内阁结束,他便要辞官致仕了。
  一是向皇帝表明他没有野心,二则是要提前为他的外孙铺路。
  郑氏女在昭武二年入宫,由于年龄太小,所以刘易一直都没有碰她。
  直到今年昭武七年,郑氏女才第一次侍寝。
  现在已经怀孕了,虽然还不知道怀的是男孩儿是女孩儿,但郑芝龙觉得自己迟早会有一个外孙。
  文以泰来到郑芝龙面前,将黄河水道治理攻城草案的事情向郑芝龙陈述了一遍,然后接着开口说道。
  “首辅,此工程若是实施,将会耗干大汉国力啊!”
  “请您出面于明日的大朝会上,带头劝诫阻止陛下吧!”
  文以泰看的出来,皇帝对着所谓的黄河水道治理工程草案,是相当动心的。
  让皇帝感到迟疑,拿不定主意的,只是治河工程的花费,而绝非治河本身。
  刘易是个好皇帝,这是天下共认的事实。
  他一手主持的大汉新政,几乎是惠及天下万民。
  不管是富庶的江南,还是较为困难的北地,较之明末的乱世,流民遍地,天灾不断,人相识的种种惨剧,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最起码现在的大汉,饿死人的情况,已经好长时间没再发生过了。
  他爱惜百姓,废除苛捐杂税,废除摊派,废除徭役,振兴工商,让大汉政权深入乡村,明刑律正法典,对外积极开扩进取……
  说是万家生佛也不为过!
  民间不少百姓家中,都供着皇帝的长生牌,希望皇帝能够平安长寿,一直做皇帝。
  这简直就是对一个皇帝最大的褒扬!
  谁也无法反驳刘易的雄才大略和绝顶聪明。
  但不可避免的,刘易也和历史上那些同样雄才大略的帝王,犯了相同的毛病。
  简单点来说就是都比较喜欢折腾!
  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明太祖明成祖,基本上这些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帝王,都比较喜欢折腾。
  就比如说秦始皇一统六国,修长城,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汉武帝北伐匈奴,唐太宗灭突厥,明太祖前后八次北伐,明成祖五征草原,七下西洋……
  成功了,就是功绩,就是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就会被后人万世铭记。
  但也不是没有失败了翻车的。
  就比如说隋炀帝,开科举,修运河,伐突厥,征高句丽,历史上比他更能折腾的皇帝也没有几个了。
  抛开人品不论,光是凭开科举修运河两项功绩,如果不是他翻车了,隋炀帝的功绩,也就只差秦始皇书同文一点了。
  刘易也是这么一位爱折腾的帝王,对内改革,甚至是打压儒学,扶持工商。
  对外积极开扩,扬国威于海外,掠夺资源以供养大汉本土。
  对外频频征伐,对内也是大工程不断。
  光是看大汉的财政情况,看着那一年下来每每都会变得空荡荡的国库,文以泰觉得,大汉完全就是一副随时都在翻车线上下徘徊的样子……
  指不定什么时候有个意外,刘易就要步隋炀帝的后尘翻车了。
  尤其是这次刘易的黄河治理工程,真要是实行的话,文以泰敢保证,大汉的财政绝对扛不住。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文以泰是会竭力制止皇帝开战治河工程的。
  为了能够达到目的,文以泰准备拉上内阁首辅一起。
  郑芝龙听完文以泰的话,却是没有直接给出回应,而是开口说道。
  “嗯,老朽会考虑的!”
  郑芝龙态度十分应付让文以泰退下。
  转身他便去了御书房求见皇帝。
  面对这种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向着该如何劝阻皇帝,而是要先问问皇帝的意见。
  他郑芝龙只能算是宠臣,而不是诤臣,甚至因为他女儿在宫中,郑芝龙有时候都会被骂献女/媚上。
  他可不会去惹皇帝不快!
  很快,郑芝龙便得到了刘易的接见,刘易看着郑芝龙态度温和的开口说道。
  “老泰山所来何事,可是内阁中有什么事情吗?”
  郑芝龙开口试探道。
  “老臣听文大人说,陛下有意治黄河,不知内阁该如何应对。”
  郑芝龙这就已经是在试探皇帝的态度。
  刘易眯了眯眼睛,笑呵呵的说道。
  “朕还没拿定主意,之所以要召开大朝会,就是为了征询满朝文武的意见。”
  “所以内阁行事不必带有偏向,说实话即可!”
  郑芝龙明了了刘易的态度,作揖行礼然后说道。
  “诺!”
  “老臣知道了!”
  刘易点点头,看了一眼自己书桌上的座钟,开口说道。
  “时候不早了,老泰山同朕一起用午膳吧!”
  郑芝龙笑呵呵的应了下来。
  “老臣遵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