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经营草原!
只是,虽然清军走了,但蒙古诸部的日子也不好过。
汉军抓住了机会,迅速扫荡蒙古诸部驻地,打击蒙古诸部的军事力量。
抢占草原上的势力空白区域!
以往汉人占据了草原,不能长久经营,那是因为草原无法农耕,不适合汉人生存。
但现在可不是了!
大汉的玉米,土豆,红薯的培育计划很成功,试验证明,这些作物在草原上也是能种植的,并且产量不会低。
汉军在打击蒙古人的军事力量的同时,开始在草原上铸城。
用水泥,砖石,每个一段距离,修建一座要塞。
在草原上修出一条要塞为基点的锁链,将草原锁在大汉身上。
在汉军的强力打击下,开始有蒙古部落,主动向大汉表示臣服。
甚至有几个所谓的大汗,台吉,向大汉上书请求册封。
当然,也有蒙古人并不愿意臣服于大汉,而是和远遁漠北,或是和清军一样举族西迁。
……
昭武三年年末,南京城中。
冬日的南京城很湿冷,但是今年冬天,整个南京城里的气氛却是一直都很热烈。
甚至是热烈的都没降下去过!
满清这个祸害了大明十几年,最终导致大明亡国,大汉取而代之的异族政权西逃。
辽东一座座城池收复!
大汉收复河套,与草原上也是捷报频传。
大有一副封狼居胥,蛮夷北遁的意思。
北方的蛮夷被扫平,最起码几十年的时间内,大汉北方不会再有蛮夷为祸,整个大汉都是兴奋且激动的。
不知道多长时间了,中原的汉民们,已经没有享受过这种自家军队战无不胜,蛮夷草寇皆是浮云的爽快感了。
辽东和草原的捷报频传,使得汉军的征兵工作,立马变得火热了起来。
因为在大汉百姓看来,既然北边的满清和蒙古都被朝廷大军给解决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当兵就不算是什么有危险的事情了。
百姓们也乐得让自家孩子去当兵,去军队中涨涨见识去。
南京城,秦淮河上的一条画舫内。
女校书穿着轻纱,翩翩起舞,身段诱人至极。
两个中年男人相对而座,温酒对饮,桌面上还摆着几碟小菜,精致美味。
其中一人开口说道。
“大哥,话说,咱们家在草原上买地靠谱吗?”
“朝廷在中原日报上说,草原也能种庄稼,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咋就有点不相信呢,自古以来也没听说过草原能种庄稼的啊!”
这是一个穿着华贵的中年男人,和他对面的那人,在面容上有几分相似。
对面那人沉吟一阵之后开口说道。
“应该是真的,我今年去北方跑货时,也见识过那些玉米红薯土豆,在旱地上也能种,长势很不错。”
“既然朝廷敢在报纸上说,草原上也能种庄稼,那便不会假了,新朝的信誉摆在那里,不至于在这样的小事上,坑骗我们。”
说话的是扬州杜家的家主,他对面的,正是杜家二爷。
杜家家主沉吟一阵之后开口说道。
“再说了,草原上现在地价便宜,而关内朝廷又不让土地买卖,咱们家想要买地,只能去关外。”
“试一试吧,买上一片草场,若是种地不行,那便改为放牧。”
“我听商业部的一个朋友说,朝廷有意公开毛纺技术,到时候,以前不值一钱的羊毛,也要变成抢手货了。”
杜家有钱,有钱了,自然就想要屯点地。
这种习惯是铭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
但是,新朝成立之后,为了打击土地兼并,是不允许关内的土地随意买卖的。
所以,杜家想要屯点地,那就只有去关外了!
再加上关外草原的地价便宜,于是便有了眼下的一幕。
“大哥,那辽东呢?”
“我可是听说辽东的土地都肥的流油啊!”
杜家二爷舔着嘴唇,脸上的表情有些贪婪。
杜家家主耸了耸肩说道。
“辽东开发好的熟地,都划归朝廷了,朝廷要用那些熟地来吸引关内百姓移民辽东。”
“而那些没开发好的土地,地价也不算便宜,还都得开垦,生地要养成熟地,最起码得三五年,不值当。”
想到这里,杜家家主叹了口气说道。
“新朝皇帝是真舍得,对那些泥腿子们也是真好,辽东那么多的良田,全部划给朝廷,用于吸引关内的移民了。”
“活该他坐天下!”
杜家二爷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说道。
“大哥,那大员岛那边呢?”
“那边的地价可不高,开垦出来的话,种水稻,种甘蔗都可以,咱们家要不要屯点?”
大汉现在除了草原和辽东,便是在全力开发大员岛。
除去朝廷的投入外,刘易将大员岛的地价定的很低,希望能够吸引民间的资本,也去开发大员岛。
地价低,就会有人去买。
买了地,总不能荒着吧?肯定要去开垦的。
开垦皇帝,农具,种子,耕牛都是必须要有的。
有了这些工具,也得有人!
有了人,那衣服,粮食,布匹,铁器,药品等生活必须品,便都有了需要。
有了需要,需求不就被拉动了吗?
有了需求,就会有市场,有了市场,就会有精明的商人去抢占市场。
如此一来,大汉朝廷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开发大员岛了。
并且,朝廷还能靠卖地赚上一笔,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原本有了热兰遮城缴获的物资,大汉的财政窟窿是被填补上了的。
但是,由于今年草原和辽东的作战太过顺利,汉军占据地方之后,稳定地方,展开统治,开发当地所需的投入又变成了新的财政窟窿。
所以,大汉的新任财政部部长,现在也是快要被急白了头发!
杜家家主点点头说道。
“甘蔗能榨糖,搞一座甘蔗种植园,总不会亏本的。”
“过了年之后,你便带人去大员岛上亲自观察观察,买上一片地,咱们办一座甘蔗种植园。”
“榨糖的作坊也能办起来!”
杜家是贩卖私盐出身,很有钱。
多了不敢说,七八百万两银子还是能拿出来的。
这还是在给新朝交过了平安银子的前提下!
不过由于新朝的盐政改革,杜家的私盐生意便断了,家中资产缩水了不少。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家还是很有钱的。
杜家家主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做生意时,开始跟着朝廷的大政方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