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抄家
“你要杀鸡儆猴,你要以儆效尤,这就是最好的凭证!就是这一密室之中的东西,就不可能是他一个县令能有的东西了。”叶笙将怀中的银票去了出来,递给秦越。
秦越接过一看,那张银票看起来很新,是今年新印制的票号,他记得……
“当时江南洪灾,朝廷拨了一笔银子给锦州的,用的应该就是这批银票,看来,这朱敏也分了不少羹。”
“他那一大箱子也不都是这个银票,下面有些看起来成色旧一点的,我就是拿的最上面的,但这个也足够坐实了他贪赃枉法的事实。”
“阿笙,这些东西,足够定他的罪了。”秦越握着那银票,笑得极为的和煦。
“若是如此,那现在就派人去抄家,无须再用什么迂回的手段,直接抄家即可!事不宜迟,阿越。”长天面色也带着几分狠意。
“没错!趁他现在没时间转移,立刻出发!那密室就在朱敏府中北面后院枯井之中,枯井下面就是密室,那里有一道铁门,铁门上的锁链已经被小白狐破坏了。”叶笙说着,那小白狐邀功似的供出了一个脑袋,呜呜的叫了几声。
“对了,我还发现一个事情,朱敏家的外墙居然是粮砖砌成!粮砖明白吗?就是用那些杂粮粗粮混合糯米熬制后混合晒干的东西,这玩意保存几十年都没问题,他们家的一整面墙都是这个粮砖,你们去抄家的时候顺便起出来,如今大家没东西吃,这粮砖也够煮几顿了。”叶笙险些忘了粮砖之事,急忙说道。
“粮砖?这样也行,行啊叶笙,你这搜查能力一绝。”长天难得的赞赏了叶笙一句。
“好,阿笙,我让人带人去就好了,你折腾了一天,先睡会吧。”秦越有些心疼的看着叶笙,她从昨天出去到现在才回来,又是抢了一万石大米回来,又是发现了朱敏的贪污罪证。
他的阿笙,怎么会这么能干?
真的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比不上阿笙。
叶笙闻言打了打哈欠,的确觉得有几分睡意,她此时松懈下来,当真是累了,“那你们去吧,我就回去休息一下了,你打算怎么处置他?”
秦越看着叶笙,一字一句说道,“严惩不贷。”
叶笙没有再多问,毕竟如何处置那都是秦越的事情,而且如果不严厉,那就起不到震慑效果了。
但若严惩,等于和整个江南一带的官员都撕破了脸,秦越的危险系数会更高。
原先还没有到江南时,便已经遭遇到了那么大规模的刺杀,如今正面和这些人宣战,不知道会有多少危险等着他。
已经踏入江南境内了,这些人自然不敢再明着来,但比起明目张胆的刺杀,暗地里动手脚更加可怖,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但叶笙相信秦越,也相信秦越的能力,他能应付这些危机,也能处理好这些危险。
“那你去吧。”叶笙笑眯眯的朝着秦越挥挥手。
秦越很想搂一搂她,但是碍于长天这个亮的很厉害的灯泡,终究还是没有上前,只是叮嘱一声,“好好休息。”
长天最后着实受不了两人的腻歪了,拉着秦越离开了。
叶笙一个人回了竹园,准备回房补觉,睡觉之前还不忘取出狐果的两颗种子,挖了个坑种了下去。
“小白啊,你看我呕心沥血的这么累了还要给你种狐果,你以后可要对我好一点啊,别对我有什么恶意知道吗?”叶笙念叨着,脑海里对小白一把毁掉胳膊那么粗的锁链仍然心有余悸。
小白狐就这么趴在了那狐果的旁边,懒得理叶笙。
叶笙种完之后淋了点水,便回房歇息去了,一身疲惫,在身体沾到枕头时,睡意便袭来了。
她睡着了。
不知道何时被嘈杂的声音吵醒过来。
叶笙坐起了身子,天色还没有暗,大抵只是下午的时间,那些嘈杂的声音是很薛府外面传进来的,但是因为声音太多太吵,听觉灵敏的叶笙深受其害。
她索性也不睡了掀开被子洗了把脸才精神了不少。
叶笙悉数一番过后,又唤了一声干净的男装,这才走出房间。
离开房间时便看见小白狐四仰八叉的躺在那原本种下狐果的旁边,小白狐的身边,郝然躺着四颗狐果的核!
还有几片枯萎了的紫色叶子!!!
“小白,长了四颗狐果出来?你都吃了?”
小白狐打了一个饱嗝,完全无暇回答叶笙的问题,牠翻了个身,改为趴在地上,一身白色的皮毛似乎更加亮了。
这小白真的是把这样神奇的药当成零食在吃……
叶笙摇摇头,无奈的捡起那四颗狐果的核,又重新挖坑中了下去,根据这一生二,二生四……这么种下去,她会有无数狐果!
好啊,妙啊!
这样神奇的药便能量产了,实在太不值钱了。
叶笙美滋滋的种好之后,戳了戳小白狐的脑袋,“小白,那你便在这里守着好了,我出去看看。”
小白懒得搭理叶笙,只是耳朵动了动,仿佛在驱逐叶笙赶紧麻溜的离开。
叶笙失笑的站起身,拍了拍手,这才往外走去,除了竹园时她虽然抓住一个暗卫询问,“兄弟,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么吵?”
“是王爷抄了朱敏朱县令的府,搜查出无数金银珠宝还有粮食,同时还有一个贪污的证据,此时,朱敏被压到了法场,王爷要当众执刑,给南浔百姓一个交代!南浔百姓听闻十分骚动,都在赶往法场,若是你有兴趣的话,现在去还来得及。”那暗卫见是月生,便兴奋的说了。
“我知道了。”叶笙点点头,便往薛府门外走去。
秦越的速度还真是快!
她倒要亲眼去看看,这狗官怎么死!
薛府门外,群情激荡,所有人都在赶往法场的位置,叶笙也跟着人流走,很快,便到了南浔的法场,从前用来执行死刑的地方。
此时,法场外已经围满了百姓,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