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皇后参政

  徐梁治国,开创了很多先例。
  其中很明显的就是军制,其次是军队的人数。
  军制上,自从唐朝开始,军队就喜欢让军队自己养活自己,节省开始。
  而徐梁却是坚持募兵制。
  因为徐梁坚信,只有职业军人,才能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同时,大明也开创了退役的先河。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职业军人,虽然战事频频,但是军方却如同造血机器一样,不断的为朝廷输送人才。
  如今军方转业到地方的官员,在大明的行政系统力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高的比例。
  再有,便是军队的人数了。
  徐梁自建国以来,面对的敌人非常多,从李自成、张献忠,到满清,到沿海倭寇,都是天大的麻烦。
  但是徐梁的部队直接也只是第一军团、第二军团、辽东师、山地师、第三军团、第四军团、第五军团、骑兵师,这几支部队,总战兵数不到十五万。
  这对于一个拥有一亿多百姓的泱泱大国而言,是一个非常低的征召率。
  然而这支军队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是令人侧目。
  除了火器、制度、纪律等诸多因素,徐梁在这支部队身上投入的真金白银也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
  因为徐梁坚信一个理念,你在资源的投入上,亏待军队,军队就会用战场上的低能来报答你。
  大明晚期的战斗力之所以那么差,就是因为大明军队从制度上崩坏,国力衰竭,整个军队能得到的资源极其有限,战斗力如同雪崩一般下降,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最恐怖的军队的造血能力的直线下降,让大明的可战之兵越打越少,最后形成了底盘多,人多,但是军队比谁都少的局面。
  这种情况,大明不输,谁输?
  “去岁,军费开支一千七百七十八万两,合人均军费一百六十一两。”
  身为帝王,自然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即便是有内阁和总参帮着分忧,徐梁也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加上如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培养皇子,所以徐梁开始有意无意的培养皇后的执政能力。
  男人终究是要老的的,而在自己精力跟不上的时候,皇后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自己处理政务,自己只要把好关就可以了。
  皇后读着新近的整理出来的财报的,双手发颤。
  这等于大明之前国库一年收入的总和,而现在只是养兵的开销。
  当然,当初父皇当国的时候,财政收入主要支出也只有军费一项。
  更准确地说,每年都要花将近一千万两养辽镇之兵,用来防备东虏。
  “皇后,这个数字看似高,细细分析就知道并不高。”徐梁道:“将士的军饷其实不高,但训练消耗、武器装备、军装更换、日常饮食,驻地修建……这些林林总总的开销都加上去,我大明的将士还是很艰苦的。”
  皇后将信将疑。他对军中的确不甚了解,但要说这样还算艰苦,他是绝对不信的。
  不过父皇当年大把大把的辽饷花出去,结果却是东虏入关,最后连命都丢了。自己是夫君却用这些银子把人心聚了起来,光复失地,颇有些战无不胜的味道。
  “文教一项,一年开支六百二十五万两?这钱是怎么用的?”皇后继续读着。
  她不想干预政务,但是皇帝却非得要求他去做。用徐梁的话说,他是开国之君,要忙得事情比守成之君多很多,所以需要皇后的帮衬。
  再联想到皇子的未来,所以皇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这也是省了又省,而且江南一带多兴私学。真是为朝廷省了许多银子。”徐梁道:
  “学生读哪里要得那么多银子?”皇后道:“不就是请个先生的事么?”
  “皇后,许多人家视子弟为劳力,若是让孩子读,家里就少个人干活了。朝廷固然不能因此补贴学生家中,起码也得供应一日两餐。现在学生用的课本都是代代相传,已经很节俭了,但各校修建图馆、实验室,这些银子却不能少。而且以前用犯官。基本可以无视人工,如今越来越多师范生开始执教,这些人的薪俸可不能省。”
  徐梁想了想,还是没有将老师月薪高达五两的事说出来。一来皇后未必有“五两”这个概念,二来万一他有这个概念,恐怕会更心疼。女人啊,终究是不如男人在政治上有优势的。
  如果说国防军费是切肤之痛,教育支出是历朝历代都不能免的德政。但下面的数字则让皇后呼吸急促。
  “为何行政开销花了两千五百八十七万两!”皇后大声读着数字,不可思议地看着徐梁道:“你给他们加了多少薪俸?”
  “朕并没加薪俸。”徐梁无辜道:“大明祖宗定制,官员薪俸有米有钞,朕只是统一将之折成了银两。
  皇后,其实算下来也不多。废卫所改郡县之后,我大明有一百六十府。一千五百余县。各县从官员到吏目都要朝廷支付薪俸,总员在十六万人以上,的确不多啊。”
  皇后放下报表,道:“我听父皇说过,给吏员开公食银是浪费公帑。这些银子本来就该是官员自己出的。所以之前有人建议,父皇都是不听的。”
  “然后这些人都成了官员的私人。欺上瞒下,败坏风气?”徐梁摇了摇头:“皇后。国变之事并非简单的兵战不利,我朝体制也是有问题的。如果各县行政能力强,首先不会因为天灾而绝收,其次也能保证赋税,不至于国库彻底空虚。最起码不会发生民变,这恰恰是甲申国变的直接原因。”
  皇后默然,再看下去只有黄淮治水、赈灾开销三百万两一个大项。这也是个无底洞,只要国库有钱,就得往里扔。其次就只有民生大项里的基础建设,支出一百四十六点八万两。这基本都是民役和材料钱,真正苦工主力都是服刑犯人,省了很大一笔工钱。
  “这样算下来……去年岂不是入不敷出?”皇后叹道。
  去年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五千四百三十万两,这个数字曾让朝廷兴奋了许久,就连皇后都觉得后宫的日子会好过许多……直到今天看到了支出明细。
  “总支出五千五百九十七万四千两,”徐梁道,“去年国库亏空一百六十七万四千两。”
  皇后心口一痛,道:“这些银子可是一分都没有算宗藩和内帑。”
  徐梁的削藩计划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抵触,并没有能够形成法律。
  不过册封权在皇帝,发放禄米的权力在户部,皇帝不册封亲王,户部不拨款,宗亲闹得再厉害也没用。
  “这倒是朕思虑不周了,这样从今年开始,国库每年给内帑输入三百万两。”徐梁笑道:“过去的就算了吧。”
  明朝的内帑和国库就像是拔河比赛的两头。皇帝强势的时候,能从国库捞到银子。内阁强势的时候,宰辅就能把内帑挤空。
  “三百万两……是不是太多了点……”皇后颇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咱们拿了这三百万两,把整个宗藩都负担起来了,日后不用国库另外支出。”徐梁道。
  皇后盯着徐梁的脸,心中暗道:虽说由帝室负担宗藩,但你之前就说过,不给宗藩一个铜板……这不是等于吞没了宗藩的银子?
  徐梁倒还没这么黑心。他还打算用这笔银子建立一个宗室基金,保证穷苦宗亲的生活,以及宗室子弟的教育问题。
  “今年,能不亏空了么?”皇后放下手里的报表,纠结问道。
  “皇后,收入还有增加的余地。”徐梁道:“今年开始要收正税了,这笔收入将近三千万两,如果运气好,还能更多些。”
  皇后重重吐了口气,道:“这样国库也能有所结余。”
  徐梁面带微笑,似有若无地点着头,好像对此十分赞同。然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掌舵人,徐梁深知银子埋在土里就等于没有,所以绝不可能看着国库丰饶,银钱堆积。
  实际上今年虽然可以收到近三千万两的正税,但去年财政最大收入是三千五百万两的“赎罪金”。
  其中两千万两来自南京勋戚,一千万两来自郑芝龙,五百万两来自大大小小的势家。这笔收入可是一锤子买卖,今年不可能再有。
  而去年的卫生医疗支出只有三十万两,还集中在京师,以及各地的天花接种费用。今年在卫生总署成立之后,首先就是一笔八十万两的公共卫生、防疫宣传计划,一年三百万两能够打住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行政开销和军费恐怕还要进一步扩张。因为平定了辽东,今年的战略方向势必要放在南洋势力范围的争夺和控制,这就需要造船,造大船,造很多大船。所以军费只有增加,不可能少下来。
  行政开销方面则是各地巡检司建设。现在地方安全全靠军队,这显然是杀鸡用牛刀,所以巡检司必须建立起来,让主力部队去面对更凶残的敌人。如果平均每县五十人的规模,全国巡检司就要七万五千人,从饮食着装到装备训练,人均年消耗十两银子,那就是七十五万两。
  ——嗯,这样就对了。
  徐梁心中暗道。
  相比之前大明皇室对节流的热衷,秉持徐梁理念的户部却是更注重开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