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这钱我出
长公主的事情尘埃落定后柏轻音就没再去管。
她手上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她要带嘟嘟,要把法典里那些不合理的律法改正。
这段时间柏轻音都在刑部和皇宫两头跑。
当初柏轻音承诺皇帝,不会冷落皇帝,结果这话早被抛之脑后。
半月后,新的法典在全国上下推广。
商户的地位明确提升,最大的福利就是,商户可以像正常的读书人一样考取功名。
怕商户们地位提升后胡来,柏轻音又加强了一系列针对商户的律法,确定不会让他们变成可怕的存在。
从刑部出来,柏轻音看着眼前明亮的阳光。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秋天。
科举似乎近在眼前。
柏轻音抬手遮住了刺眼的光芒。
恰在此时,柏轻音看到几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嬉笑着从刑部门前的街道走过。
“今年咱们可得给家族争口气啊。”
“是啊,我爹说,让我一定要考过童生,到时候再考个状元,文渊兄,你做今年的状元,等我两年,我也要做状元,威风一下。”
那个被称为文渊兄的男人笑了笑:“来京城科考的人那么多,你怎么就笃定我一定会是状元?”
“这还用说吗?文渊兄才高八斗,比他们可强得多,而且文渊兄你从心里想着替天下的百姓做事儿,陛下那么英明神武,一定会一眼看重你的。”
文渊笑了起来,他手里的折扇在那俏公子的头上敲了一下:“这是科举,不是选妃,什么一眼看中不看中的。”
少年的声音逐渐远去,柏轻音松了一口气。
今年或许参加科考的人数不会有显著提升,但是明年、将来,她相信她一定每个人都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捏着手里的计划书,柏轻音上了马车,让人回宫。
刚一进宫,柏轻音就听到魏治洵说南方水利的事情。
前些年魏治庭执政,南方雨季的时候冲毁了不少的堤坝,派去赈灾的官员只是将民众迁走,并没有将堤坝堵上。
现如今,曾经丰饶的对土地已经成为河床,但是少了上游的堤坝,过了雨季,下游的一些地方免不了受到影响。
而且随着被河床吞噬的土地愈来愈广,今后每年雨季都将会面临可怕的灾难。
柏轻音刚进御书房就听到魏治洵与几位大臣在讨论修建堤坝的事情。
这件事情迫在眉睫,今年的雨季,那条如同猛兽一般的长河又吞噬了不少的村庄。
赈灾的花费的银子和粮食是小,那被洪水吞噬的可都是一条条的人命啊。
魏治洵将目光放到户部尚书身上。
户部尚书不敢马虎:“陛下,今年因为开荒的愿意,粮食倒是充足,但是银子依旧是问题,若是修建堤坝,征收徭役势必会减少粮食的产出,这些都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咱们国库里的银子……”
他那意思很明显,之前魏治庭欠下的那个大窟窿实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他们现在才能喘息一口气。
商户们地位提升,缴纳的税款提高,这个办法的确是不错,可这个律法才刚颁布,从京城到各地怎么也得半个月的时间。
等到国库真正充盈起来,怕不是还得小半年的时间。
而且人才这方面,他们也有所欠缺。
柏轻音听着户部尚书说的那些,嘴角紧抿着,她的私库和国库是分开的,柏轻音从户部尚书手里接过账本。
上面写着一笔不小的数字。
若是真的要动工怕是整个国库都会被掏空,就算是她,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的钱也要恢复一段时间。
但柏轻音还是将账本递给了户部尚书:“这笔钱本宫出了。”
柏轻音这话一出,御书房到处都是抽气声。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皇后娘娘这小私库到底有多大。
魏治洵看着柏轻音,想要阻止,但他又的确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另外动工修剪堤坝这件事情,不征收徭役,你们去雇佣当地百姓,工钱给的高一些,还有牢里的死刑犯,也可以安排他们做工减轻罪行。”
柏轻音可是很清楚大肆征收徭役会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
修堤坝,扩水渠这件事情必须要做。
她就算倾家荡产也得支持魏治洵,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只是做了这件事情,建造书房的事情就要延后了。
柏轻音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不能着急。
“那这件事情就等秋闱过去便安排人去做吧。”
议事结束,魏治洵一把抱住柏轻音。
“朕这哪里是娶了个皇后娘娘,朕是娶了个财神娘娘。”
柏轻音听着魏治洵的话,没忍住笑出了声:“你我夫妇二人同为一体,我的便是你的,我是财神娘娘,你岂不是要做财神爷。”
魏治洵想了想,他对做财神爷不感兴趣。
把玩着柏轻音的手,魏治洵带着淡淡的浅笑:“将来你我就算没了皇位也不怕饿死了,有皇后娘娘养着朕,朕就负责貌美如花就好。”
柏轻音看了一眼魏治洵现在那愈发威严的面容,嘴角抿直,貌美如花这个词,跟他真不搭边。
“皇后嫌弃朕,朕要有小情绪了。”
柏轻音听着魏治洵这一句接着一句的俏皮话,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
见着柏轻音终于笑了,魏治洵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柏轻音脸上的笑容都很少。
他知道柏轻是因为忧国忧民,才会这个样子。
但是他不希望柏轻音一直不开心,他做这个皇帝就是为了保护柏轻音,让柏轻音无忧无虑,可现在这一切反而变成了枷锁。
所以最近他一直在想办法逗柏轻音开心,今日看着柏轻音的心情好了许多,魏治洵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过几日就要科考了,娘子要不要与我一起去看看?”
柏轻音点点头:“去状元楼看看吧。”
其实还有很多秀才都还没到京城,听说魏治庭当初设立科考,为了鼓励各地学生,建立了这座状元楼。
不过那一年来参加科考的学子并不算多,大多数学子都对那位暴力的皇帝异常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