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去逃难 第62节

  宣宁如果保留江承锦的将军的身份,那就要寒了百姓的心,失去原本立足的基础。可若是要削职,邢毅等后来加入的叛将会不会寒心?手下的将士们会不会寒心?他们会联合起来,发生叛乱吗?
  青州现在这么强,内讧必然会带来实力的损耗,甚至分崩离析。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找个借口派兵出击,白捡一块大肥肉,最不济也能去掉一个大/麻烦。
  这么想着,众人拼尽全力造势,一定要宣宁给出一个交代。
  青州到底受了些影响,尤其是刚打下来不久的明州和瑞州,百姓之中有了不同的声音。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药品也好,仁政也罢,那都是以后才能看到的好处。可战乱的苦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了,不少人因此失去了自己的血脉至亲,痛彻心扉。江承锦又一直在外打仗,大多数人对他了解不多,觉得也没受他什么恩惠,更是骂得真情实感,直言宣宁看错了人,应该赶紧把他斩首示众。
  青州,农庄。
  相比于别处,农庄对宣宁的忠诚度是最高的,已经稳稳盖过了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的清水县。尽管也听到了些许的风声,但农庄的百姓不过是当夜梦到了逃难路上的艰难,梦到了没能撑到最后的亲人。白天依然有条不紊地上工干活,安心等待着宣宁的处理。作为在工厂里经过了几轮培训的合格工人,在官方确切的消息传来之前,连讨论都不怎么讨论。
  宣宁和江承锦就坐在农庄的一间小屋子里。在一切都刚刚起步,他们手里还只有农庄的时候,他们曾经坐在这里,在百无头绪之时一次次彻夜商议,试图在危险的迷雾中找到一条出路。
  江承锦贪婪而克制地看着眼前的人,他保持着符合世家礼仪的坐姿,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只一双眼睛从头看到尾,连头发丝都没放过。
  宣宁坐镇后方,他在外连年征战,两人已经许久没有见过了。
  喉结滚了滚,悉心准备好的话被澎湃的心绪冲散,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倒是有一句话不吐不快,完全占据了他的脑海:“怎么瘦了?”
  江承锦担心地皱起眉,接下来的话完全没有准备,却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按时让大夫请平安脉了吗?可有按时吃饭?晚上睡得晚不晚?还有……”
  宣宁忍不住笑了起来。
  江承锦一顿,也住了口,故作镇定地偏开了头。
  宣宁肆无忌惮地打量着他。
  眼前的人在战场上受了几次伤,也瘦了不少。原本常常闭口不言,常常一个人默不作声地坐着,眼下像是略略打开了心防,多了股生命力。战场上一次次磨炼,又让他添了几分肃杀,多了一些泰然自若的沉稳。
  江承锦被看得有些不自在,有意转移话题:“那个流言……你知道了?”
  “当然。”
  “你打算怎么处理?”
  江承锦随口问道,满是公事公办的语气,手却悄悄捏紧,僵着身子等宣宁说话。
  你打算怎么处理江承锦。
  你打算怎么处理……我。
  “敌人散布的谣言能怎么处理,告诉大家他们说的不对,然后反过来给他们找麻烦啊。”
  外面的人豁出老命,想从军队入手,逐渐瓦解青州的势力,但宣宁却不怎么担心。
  护卫军里一直有文化课,不过对宣宁来说,这门课程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让士兵们学会识字算数,而在于思想教育思想引导。
  士兵只知将领而不知真正的统领,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宣宁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花了这么多钱养出来的精兵,可不是用来给别人提供造反的基本盘的。她对士兵的思想问题一直很重视,也一直有专人负责研究类似的问题,如何让士兵更有荣誉感,如何让他们更有归属感。随着护卫军发展壮大,专门负责思想引领的军官也正在培养之中,很快就能走马上任。
  军队不出问题,没有迫在眉睫的危险,剩下的都可以慢慢解决。
  这是很正常的回答。
  但江承锦并不满意。
  他当然知道现在的青州无人能敌,打败那些势力只是早晚的事。也知道江家是清白的,到时候定能一雪前耻。
  但他现在在意的不是这个。
  他很清楚自己想问什么,可这话没法让人说出口。他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之前有几个姑娘试图勾引他,唱念做打俱全,虽然当时他挥挥手就让亲兵把人赶走了,现在想想,却也有些可取之处。
  江承锦微微低头,垂下眼,故作失落道:“是,是我……给青州带来了,嗯……”
  宣宁:“???”
  江承锦回想着当时的情况,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叹了口气,恢复了原本的样子,直奔主题:“你先停了我的官职吧,我会跟邢毅他们说清楚的。”
  这样起码能给瑞州多留出一些时间,只要他愿意配合,也是个不错的处理方法。
  这是个很不错的处理方法,江承锦告诉自己。不然青州唯有对朝廷宣战,接连开战,恐怕对战事不利。
  他在心里冷静地做出判断,并不理会心底慢慢泛上来的情绪。
  一声轻笑打断了他的想法。
  说话的人明眸皓齿,展颜一笑:“怎么这么爱自我牺牲啊。”
  江承锦一愣。
  “你可是我的大将军。怎么样,有兴趣亲手砍下狗皇帝的脑袋吗?”
  ……
  青州正在调兵安排后勤,朝廷的人就先一步到了。
  或许是报纸上声讨某人时,总爱加上一句“不尊君上祸乱朝纲”,也或许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被宣宁贯彻得太过彻底,在一众自立为王的反贼中显得格外眉清目秀,让朝廷把她当成了良心未泯的忠臣。
  总之,当宣宁知道朝廷派人前来,说是要把江承锦带回去处理,昭告天下,还她一个好名声的时候,宣宁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朝廷除了是个朝廷,有个名义上的身份,这些年可没几个人管过他们。再说了,宣宁手里有着报纸,有什么事自己说不好,非得在朝廷手里倒腾一回……真当这个被赶出京城、龟缩在角落里的朝廷还有以前的威望吗?
  虽然权臣横行,但朝廷似乎只记得自己占据了最大的两个州——云州和锦州。燕州听说又乱起来了,现在较大的势力只剩下宣宁,朝廷还跃跃欲试地抛出橄榄枝,许她皇后的身份,让她和她手里两州多的地盘全部归顺于朝廷。
  宣宁:“……”
  她有一肚子的话想说,还想带个大夫过去,帮那些人看看他们的脑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青州需要时间,朝廷的做法深得她意,于是不回应不拒绝,态度模糊地纵容对方一路往清水县走,试图多争取一些时间。
  宣宁第一次见到活的太监。
  白面无须,穿着一身厚重的衣服,腰有些弯,似乎是弓腰太久直不起来了。
  宣宁打量对方的时候,朝廷的来使也在打量着她。初看时只有惊艳,越看越惊疑不定,对方皱眉思索许久,还是试探着问道:“你是……永宁伯府上的二小姐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8-08 21:04:45~2021-08-09 03:27: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独上西楼 20瓶;星灼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4章 、第 84 章
  乾朝的宗室勋贵个顶个的能生, 当年京里遍地都是王孙子弟。永宁伯爵位低微,不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他本人走在街上都没几个人认识, 他家的女眷更没多少人记得。
  高福忠之所以能有点印象, 自然是因为这永宁伯府的二小姐与众不同。
  这可不是夸奖。永宁伯当年还是个侯爷的时候,他天天沉迷酒色,昏聩无能, 偏偏认不清自己的能力, 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 酒品尤其不好。有次出门赴宴喝醉了, 在兴王府上大闹一场,永宁伯夫人挺着大肚子去劝,却被推倒在地, 难产而亡,腹中的孩子虽然活了下来,却痴痴傻傻, 像是摔坏了脑子。
  那天在场的人不少,又是在王府里,闹事的永宁侯很快被人弹劾,王爷也到圣前告了一状。永宁侯很快变成了永宁伯, 罚了几年年俸,还禁足了几个月,这才把这件事情翻过篇去。
  乾朝王公贵族养得精细,各府的主子夫人也没有死在别人家,死得这么窝囊的。不光当时赴宴的人家记下了这件事,就连皇上都有所耳闻,那天和兴王下棋, 听说兴王刚得了个大孙子,两人说了几句,话题就拐到了当年那个小姑娘身上。
  永宁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他家的情况也没人知道。为了满足两位爷的好奇心,高福忠寻了个由头去永宁伯府,去看看那个孩子到底如何了,脑子里的毛病有没有恢复正常。
  高福忠去的时候,其实没对那孩子的处境抱什么希望。
  那孩子还没满月,永宁伯就把侧室扶正,有了新夫人。原来那位夫人家里没什么权势,死后兄弟来吊了个丧,再没管过侄女的死活。
  那个孩子在府里无依无靠,偏偏因为她和她娘亲,害的永宁伯掉了爵位,还挨了罚,本身还是个傻子,不会讨好卖乖,不会告状,日子怕是不怎么好过,甚至说不定已经死了。
  高福忠的想法没错。
  新夫人怕别人嚼舌根,倒是没把人害死,但也差不多。以“为了她好”、“怕她在外面受伤”的名义,把人关在一间外表看起来还不错的屋子里,打开门就能闻到陈腐的霉味,里面是用了太久破破烂烂的被褥,吃完还没收拾的碗碟,还有一个木木呆呆,只知道看着人眨眼的小姑娘。
  小姑娘皮肤苍白,似乎已经很久没见过阳光,胳膊瘦得只有细细的骨头,浑身都没二两肉,身上穿着过分宽大的旧衣,上面沾满了饭粒菜汤,已经看不出颜色。
  高福忠收了钱,告诉皇上那个小姑娘还是痴傻,但永宁伯府照顾得很好,吃穿用度无一不精,和其他大家闺秀都是一样的待遇。
  大家闺秀见多了,这小姑娘失去了她的特殊,皇上觉得有些扫兴,挥了挥手没再理会。高福忠见了那么多穿金戴银、奢靡无度的宗室,难得见到一个过得那么凄惨的小姐,再加上那孩子长得实在是好看,倒是记在了脑子里。
  高福忠把准备好的说辞换了个样,谄媚地笑道:“奴才愚钝,听您的名字听了许多回,愣是没想到是永宁伯的‘宁’”
  宣宁:“……”
  她仿佛看见天降一口大黑锅,结结实实地罩在了她脑袋上。宣宁面无表情,问道:“永宁伯是谁?”
  高福忠:“……”
  他也知道当年的事情不体面,试图一笔带过,只拉关系套近乎,说她和皇上是一家人。可宣宁一次次追问,还挑出了几个前后矛盾的地方。他憋出了一头的汗,仔细斟酌着用词,还是把事情说了个清楚。
  得知真相的宣宁:“……”
  晦气!
  虽然说得含糊其辞,很多东西都省略了。不过原夫人酒宴上身死、永宁伯被罚、现夫人时隔半个月上位这几件事是瞒不住的。那个永宁伯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多好的一个字,怎么就得跟他扯上关系?
  宣宁的名字自然是现代的父母起的,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不过这话没法说。她想起刚来的时候,突然被人从马车上推了下来,掉进了野狗群里,差点被狗咬死。危险近在眼前,她没顾得上回头看一眼推她那人的模样,只是依稀记得那个难听的男声喊她“妹妹”。
  上梁不正下梁歪,看来这一家子都烂透了。
  宣宁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茶水,冷着脸不说话。
  高福忠是个太监,他很清楚,皇上虽然还是皇上,但朝中权臣横行,一个个肆无忌惮,吃穿用度比宫里还精细。皇上说的话是他们想听的,他们才会装模作样地行个礼去办,若是不愿意,那就“直言进谏”,把皇上气得心口疼,连饭都吃不下。
  可若是宣宁能承认自己宗室的身份,那……
  高福忠很清楚,皇上好他不一定好,可若是皇上都失了势,说话没人听,那他们这些奴才更没有好日子过。谁不开心了都能来踩一脚,草席一卷,谁知道会被扔到哪个乱坟岗上。
  这么想着,他脸上的笑容又真诚了几分,腰也弯了不少,笑道:“二小姐这些年过得可好。皇上仁义,当年没少关心您,好不容易才从一只手就能抱过来的小娃娃拉扯到那么大。老奴还被派去了几次,去看看您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宣宁明显不记得之前的事了,而且对永宁伯产生了厌恶。高福忠也无意帮他说什么好话,只想让宣宁对皇上产生一些亲近之感。
  或者起码,在大义上压她一头,若是她要和朝廷开战,多多少少能给她带来一些麻烦。
  高福忠试探道:“这天下,一直都是皇家的,自家人,可没有争的必要。”
  宣宁也明白他的意思,锦州权臣当道,狗皇帝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要是能拿到青州的支持,定然能扬眉吐气。她摩挲着茶杯,垂眸思考,过了一会,突然提起了另一件事。
  “曾有人偷偷抓难民练兵,然后送去了锦州。”
  高福忠眼前一亮,欣喜于宣宁乐于分享消息,态度似乎是有了几分松动。等他想明白话里的意思,脸唰的一下白了。
  皇爷手里的兵只有那么多,这几年南征北战,打硬仗的都是他们,人数缩减了不少,想征兵却有一群人哭穷,皇上只能从自己的内库里拿钱贴补,宫妃们的首饰都收走了不少,自然没有余力再在别处练兵。
  其他人虽然嚣张跋扈,但也没那么能力。能这么干的只有一个人——锦州知州,胡潜。
  宣宁不说,他也没往那个方向想,可她提到了这件事情,胡潜近年来不少异动一下子就有了解释,高福忠虽然没有证据,但也下意识相信了个七八成。
  他一下子就慌了。
  “二小姐,这,这……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这天下终究是皇家的,您和皇上都是一家人,这是祖宗留给您们的家产,怎么能让狗胆包天的家奴抢走!”
  宣宁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正是,这胡潜为人凶狠阴毒,如何防备都不为过。家事可以过几天再解决,这个胡潜必须死。这样,我调拨一部分军队跟你回锦州,帮助皇上铲奸除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