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商君之策

  方皇后面色不悦,道:“你没听到杜康妃的话么?陛下日理万机,好容易去西苑松快松快,带谁不带谁自是陛下说了算,你们来央求本宫也无用,回吧。”
  说着,她抬起手来,一旁宫娥上前,轻轻地扶住她的手臂,便向内堂走去。
  曹端妃又追上前一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期期艾艾的喊了一声:“娘娘,可怜臣妾......”
  话没说完,几名宫娥内监便上前来。
  “端妃娘娘,回吧,皇后娘娘回去歇着了,您别为难咱们这些下人,娘娘若是发了怒,您面上也无光不是。”
  “你这狗奴才竟敢...”
  话说一半,王宁嫔已经吓得浑身发抖了,她干净拉住曹端妃,陪着笑道:“端妃娘娘说甚的狗儿?卑妾那儿倒养了一条,您喜欢,咱们回我宫里去看。”
  说完,连拉带拽的将她扯出去。
  王宁嫔后悔啊,自己怎么与这么个爱冲动没脑子的女人来坤宁宫?好处没捞着,还要被那些奴才看不起,这不是自找的么?
  曹端妃王宁嫔不欢而散,当日下晌,坤宁宫却来人传话,让杜康妃母子收拾衣物,一同随行西苑伴驾。
  杜康妃听闻此事,大喜过望的叩头谢恩,又封了重重的红包给传旨太监,待将人送走,重新回到小亭中,拿着绣花针,面色平和的穿针引线。
  朱载垕与她同坐,手中拿着笔,练着写字,心里却有些奇怪:“母妃,方才您不是很高兴,怎么现在又不高兴了呢?”
  杜康妃纤纤玉指抿着绣花针,轻轻的在鬓边搔了搔,然后在图样上又穿着针,缓缓的道:“高不高兴,那都是平常人才能有的,我们住在皇宫里的人,不该有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
  “为什么?”
  杜康妃笑着道:“傻孩子,为了活着啊。”
  “为了活着?”朱载垕还是不明白。
  杜康妃抬眸看看他,眉眼露出一丝怜爱:“懦弱的人,才会被情绪左右。娘真希望你一辈子都不懂才好,可你若是不懂,哪能有锦绣前程呢?在这儿,就算地位最高的人,都不敢让人看出情绪来。你得做地位最高的人,保护自己,保护娘。”
  杜康妃说这一番话的时候,声音很轻很轻,语气很重很重。目光微微闪烁,这一幕,是幼年的裕王永远不能忘怀的。
  他感觉周身很寒冷,唯有身边的母亲,散发着一丝热度。那是一个母亲燃烧自己,所散发出来的光与热。
  朱载垕眨巴着清亮的双眼,点头道:“垕儿做地位最高的人,保护娘。”
  “好孩子。”杜康妃笑着,摸摸他头顶的软发,笑道:“那就好生的练字吧。”
  练字就能做地位最高的人吗?
  朱载垕不知道,但却听话的握紧了手中的笔,仔仔细细的写画着。
  因着前朝查问盐政之事耽误,这西苑一行,足足耽误到了七月里。
  夏言处理盐政事物不偏不倚,除了处理当事官员,只有两个官员提及往顺天府送银子,再问几句,两人便抵死不从。
  直到最后,牵扯出刑部主事赵文华曾私下见过二人,便再无下文了。
  赵文华身为刑部主事,只说一句关心刑事,特此查问,谁也说不出什么错处来,可高怒哪能放过这些细节?
  通过锦衣卫身份之便,私下将所知所晓绘于纸上,传给朱厚熜。
  赵文华可是严嵩的义子啊,这事虽然没能抓住严嵩的小辫子,可朱厚熜却已经不再信任他们。
  转过七月中旬,严嵩已然又有月余没能见到朱厚熜,这一日正赶上经筵,朝中学问好的大臣齐聚一堂讲经讲学。
  这一回,正轮到了严嵩作为主讲。
  严嵩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一口官话讲得流利动听,特别是他洪亮的嗓音笃厚的才学,让他在经筵上大出风头。
  这样的人,让人如何不去惜才呢?
  朱厚熜看着讲坛上的严嵩,不由得就念起了过往他绞尽脑汁为自己说作的那些青词来。
  微微叹了一声气,起身,对身侧的黄锦道:“待经筵结束,让严嵩来见朕。”
  黄锦心下惊讶,却也不得不佩服严嵩的才学风仪,拱手应下:“是,陛下。”
  随着朱厚熜的离去,一众大臣起身相送,严嵩心里又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努力的稳定心神,恍若无事发生一般的,将这次讲学坚持讲完,随着黄锦去往御书房。
  御书房中一支线香于玉质精雕香炉中袅袅升起,烟雾于半空中打了个圈,又缓缓消弭。
  空寂的大殿,朱厚熜独自坐在书案前,手拿着一册古卷,掩住了半面脸颊,让人看不清楚,他究竟是何表情。
  严嵩觉得很冷,让他忍不住打哆嗦的冷。要说这古往今来,他敬佩的人只有三人,第一位是圣人先师孔子,第二位,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第三位,便是面前这位主宰他生死的皇帝朱厚熜。
  一位是以自己的言行教导了百世儒生,一位格物论理让心学发扬光大,而他眼前的朱厚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家。
  严嵩时常自问,什么样的人会让自己敬佩?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比,不能及,不能胜。朱厚熜正是集三者为一之人啊。
  他恭恭敬敬的拱手,双膝跪地叩了个头:“老臣拜见万岁爷。”
  朱厚熜恍若才发现他在自己面前,放下书,笑着道:“起来,上朕跟前来。”
  “是。”严嵩起身时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然手脚冰凉了,行动起来难免僵硬着。
  黄锦眸光轻轻扫过他,暗道严嵩是个能人,耐得住性子,来日不可小觑。
  “陛下。”
  “恩。”朱厚熜指着书上,问道:“给朕说说商君策。”
  严嵩转眸一想,陛下这是又在问国库了,他该怎么回答呢?他斜睨了一眼朱厚熜手上的书册,看到了一句: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心归于农。
  严嵩微微蹙眉,心下一沉,这一篇,讲的是农耕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其中有几句最重要的,说一个国家,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闲着,另外的人都去农耕,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变成无可匹敌的强国。
  如果一个国家,十个人有九个农耕,只有一个人闲着,那么国家也能富强,可若是只有一个人农耕,九个人闲着,国家怎么能不穷困呢?
  天哪。
  严嵩心中讶异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