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迎接

  陈氏忙起身出门相迎,只看见大老爷孟晓和二老爷孟庆迈步进来,后面跟着几个妇人和年轻人。
  趁他们还没有进来的工夫,陈成急忙问都是谁,碧巧悄悄给陈成说了这些人,这才知道这些人是两位伯父的妻妾和儿女,还有一个少妇,却是附身的这个孟成的亲姑姑,也就是孙用和的女儿,孟晓的妹妹,孟庆的姐姐,也带了儿子孟小发来探望。
  孟晓给叶知秋诊脉之后,又问了陈成的身体感受,得知一切正常之后,捋着花白胡须微笑道:“成儿身体很正常,没有半点病症,——这么重的病竟然不治而愈,当真奇事!当真是祖宗显灵了呀。”
  陈氏陪笑道:“想必都是两位伯伯下方遣药之功。”
  孟晓摇头道:“不敢掠人之美,成儿这病,当真不是我们汤药的功效,至于他为什么会不治而愈,我们俩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们回去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带成儿去让老太爷看看,不弄清楚原委,心中始终忐忑,生怕病情潜伏不知,以后发作,措手不及啊。”
  “对对!请老太爷看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陈氏喜滋滋道,“只是老太爷也在病中,只怕耽误了老太爷自己个的病啊。”
  “无妨,成儿病愈的事情,我们已经告诉了老太爷,他老人家也很高兴,更觉得新奇,也想亲自看看呢。”
  听说是老太爷亲自决定让孩子去见他,陈氏这才放心。
  孟晓和孟庆带着陈成,离开了院子,让跟随的人都各自回去了,三人往后院走。
  这还是陈成第一次离开住的园子,看见孟家其他地方景色。只觉得仿佛进了园林公园似的,院子非常的大,不时能看见绿树丛中掩映的亭台楼阁,心想这孟家还真是厉害,弄了这么大一个庄园,只怕比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终于,来到了一座园中园,这园子比先前他们住的地方可要大多了,门斗上果然高悬一块牌匾,上书“药香园”三个大字,不过,却没有看到御笔亲题方面的字样。而且字体跟自己住的“秋收园”很像,似乎出自同一人手笔,这样看来,应该不是御笔了,难道还有别处吗?
  这院子门更是气派,五开门,汉白玉的台阶,两边玉石栏杆。大门却不开,只开了旁边的角门,上了台阶,从角门进去,绕过照壁,进了仪门,穿过前厅,进了垂花门,又是一个十分宽阔的大院,这院子比刚才母亲陈氏的正房院子大得多,里面踢足球都够了。
  正中是一条宽阔的甬道,能并行三辆大车,全是汉白玉石板铺就,白晃晃的十分奢华。两边是碎石铺就。沿着甬道穿过大院子,来到了正堂下。
  一个丫鬟高声道:“太老爷、二老爷和四少爷来了!”
  另一个丫鬟挑起门帘,陈成跟着孟晓、孟庆进了屋里,便看见一个大堂,十分宽阔。
  这大堂正中是一处高大的香案,上面瓜果糕点,各色供品一应俱全,檀香袅袅,绕梁不绝。供桌上方高处,挂着一块紫檀木匾额,上面青底镶金大字写着“药香堂”。正中镌刻一枚大红印章,因为比较高,看不清楚,叶知秋上前两步,眯着眼细细一辨,见上面篆体镂刻阴文写的是:“皇帝神宝”四个字!
  这才是真正的皇帝的御笔了!想来也是,既然是皇帝的御笔,怎么能挂在门外风吹日晒呢,自然是要放在屋里供着的了。
  这大堂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大堂四周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全是用匣子装着的书籍。俨然便是一个图书馆。
  在供桌旁边,有一张软榻,上面斜靠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手里捧着一卷书,正在费力地看着,面前的檀木长条书桌上,整齐地放着一叠叠的书,也都是清一色的线装书,不过,宋代要想找不是线装书的书,那还真是别指望的。
  孟晓上前几步,躬身施礼:“父亲!成儿来了。”
  老者这才慢慢把手里的书放下,眯着眼望向陈成。
  陈成也抬头好生望着他,想看看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名医到底长得啥样,虽然屋里窗户都是打开的,光线很足,可是还是看不清他的长相,不是因为离得比较远,而是因为老人满脸的皱纹,千百条的沟壑,把整张脸都遮盖了,也不知道到底多少岁了。
  陈成心里想着,不对啊,从年纪上推断,孙用和最多不过七八十岁,怎么看起来跟一百多岁了一样。不过看看他桌上那一大堆书,再看看他驼背还在苦读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这垂暮的年纪,只怕就是这么辛劳累出来的。
  历史上,孟云山是宋朝校正医书局的领军人物之一,自然是最为辛苦的人了。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崇敬之情。脱口叫了一声:“爷爷!”
  眼见孟云山白发苍苍,岁数如此之大,而且宋朝人跟自己这现代人相比,相差一千年,叫一个一千岁的老人为爷爷,那怎么说都是应该的,所以这一声叫得还是很顺畅的,浑然没有半点不适。
  孟云山缓缓点头,慢慢放下手里的书,轻轻拍了拍软榻:“来!到爷爷身边来!”
  陈成忙答应了,迈步过去,在他身边坐下。
  孟云山拿过他的手腕诊脉,片刻,又望望他的舌象,点点头:“还当真的好了,真是奇了!呵呵,这孩子吉人天相,将来后福无穷,说不定是我们孟家一支奇葩呢!”
  孟晓和孟庆都微笑点头称是,虽然心里颇不以为然。
  陈成贴近了孟云山,这下看清楚了,老人当真是跟画上的老寿星一般,满是皱纹,放在桌上的一卷书,却是《黄帝内经》。想也不想,脱口道:“爷爷,《内经》说了:‘怵惕思虑者则伤神’,您这么大年纪了,有什么事让我们小的来坐,您还是颐养天年的好,何必这么劳神呢?”
  陈成劝导孙用和时引用的是《黄帝内经》上的一段话,孟云山听了一愣,扭头对身后站着的一个老者道:“李有才,你听听,成儿这孩子在劝解我呢!呵呵呵”
  李有才是孙府的总管家,听罢上前一步,拱着身陪笑道:“这也是四少爷的一片孝心啊。”
  “嗯,他还引经据典劝我养神,引得也很妥帖,难得啊!”转过头,瞧着陈成,微笑道:“成儿,爷爷考考你,‘怵惕思虑者则伤神’那伤神又会如何呢?”
  背医书是陈成的强项,这个自然难不倒他,当下道:“神伤则恐惧,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嗯,那按照《内经》所说,要如何做才对呢?”
  “《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孟云山哈哈大笑,瞧孟晓和孟庆道:“是谁说这小家伙脑瓜子不灵的呀?你们听听,这一套一套的,不是背的很熟嘛!”
  孟晓和孟庆面面相觑,很有些意外,心里这小侄子天生缺陷,脑子慢,记忆力很差的,跟随学医这么些年,从来不曾完整地把一篇书背下来,怎么现在滔滔不绝起来了?
  孟云山轻轻拍了拍陈成的肩膀,叹了口气,道:“爷爷也想颐养天年,可是皇帝不让啊,不让爷爷致仕不说,还圣命爷爷整理这些古医术典籍,唉!罢了,这把老骨头反正要埋到土里去的,何不在归天之前办点事,把古医术典籍整理出来,也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好事嘛。所以爷爷这才这么辛苦呀。”
  陈成满是崇敬地说道:“‘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爷爷悬壶济世,悲悯众生之心,当真让人敬佩。”
  孟云山又是一楞,道:“你刚才念的诗是谁的?”
  陈成猛然醒悟,这首诗虽然也是宋朝的,却是南宋时期名相李刚的名篇,自己怎么拿到北宋来吟诵,他们自然不识,孟家父子三个既是名医,也是名儒,两个儿子孟晓和孟庆还是进士,自己要在他们面前说谎恐怕是骗不过去的,一时间张皇不知如何作答。
  孟云山在行医之前就是饱学之士,北宋之前的古代诗词歌赋无不烂熟于胸,这等大气磊落的诗句,也绝对不会是出自庸人之手,目不转睛瞧着陈成,等着他回答。
  孟晓和孟庆也是瞧着他,目光中有了更多的诧异。他们也不知道这两句诗出自何处。
  陈成挠挠头,憨憨地笑了笑。他不善于撒谎,可是这件事又不能说实话,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憨笑了。
  孟晓见陈成那样,不禁笑了,道:“父亲,这半句诗只怕就是成儿自己写的,对吧成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