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了太子的孩子_分卷阅读_131

  徐幼宁有些不好意思,窘迫道:“姐姐,昨晚我说的那些醉话你都还记得啊?”
  庄敬点头:“我知道,那些不是醉话,只是你借着酒意说出来的实话。”
  “昨晚跟姐姐说的,的确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不过这酒劲儿过去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
  “既然是你的真心话,便无对错之分。”
  “不是的,姐姐,不管我哥哥心里怎么想,这总归是你们俩的事,我不该掺和,更不能说不带你去见他。”徐幼宁说着,也有些懊恼昨夜说了太多不该说的话,“姐姐,你生我气吗?”
  “当然不会,”庄敬道,“我很开心,你跟我说这么多,说明你还把我当自己人。”
  “是我自作多情吗?”徐幼宁笑起来。
  “你说呢?”笑过之后,庄敬问,“咱们今日到底去哪儿?是你说的云州吗?”
  徐幼宁道:“不是云州,我有个侍卫,老家在附近,他们那个镇子风俗习惯跟咱们不一样,今儿晚上是花灯节,去那边比去云州顺路,咱们白天赶路,晚上歇在镇子上,正好凑凑花灯节的热闹。”
  “花灯不是元夕看的么?怎么会是现在呢?”
  “他们也过元夕的,那个镇子有许多制灯的手艺人,所以多了一个属于他们镇子的花灯节。”
  “原来是这样。”庄敬颔首,“早听说民间的元夕灯会十分热闹,可惜我只在城楼上看过几回,没有亲自到街市上逛过,今日虽不是元夕,但能跟你一同游玩,也算是弥补遗憾了。”
  徐幼宁想起了从前在南唐的时候过元夕的情景:“京城的元夕灯会是很热闹的,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会带着姊妹们出去逛,后来大了就是兄长带着逛。每年元夕,我都会买一盏灯。”
  “可惜了。”庄敬忽然感慨了一句。
  “可惜什么?”
  庄敬似乎面露为难,垂眸又叹了一口气。
  “姐姐是在为我可惜吗?”
  “不是,我是为李深可惜。”庄敬道。
  此时提到李深,与昨夜酒醉之时提到李深,情绪自是大不相同。
  徐幼宁满是笑意的脸庞稍稍淡了些。
  “他是堂堂太子殿下,有什么好可惜的?”
  “可惜了他精心做的一盏天狗灯。”
  “天狗灯?”徐幼宁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好奇地看着庄敬。
  “你生下珣儿的那一年,他在宫里请御用监专司造办的太监教他做了一盏天狗灯,你知道的,朝政繁重,他每日一下朝就往御用监去,灯面上的画、竹木架子都是他亲手做的。我当时听说这事,还去御用监看了稀奇。他说,等元夕的时候,要把这天狗灯送给你,可惜……你说这人真是奇怪,姑娘家都是喜欢兔子灯、莲花灯的,就他做什么天狗灯。”
  狗。
  徐幼宁不禁想起那桩旧事。
  她半夜被诡异的猫叫吵得睡不着,想拿竹竿子去捉猫,却在湖边将李深抓了个正着。
  撞破太子的私事,是犯了死罪,得亏她急中生智学了几声狗叫才在他跟前过了关。
  自那次之后,每回遇到狗,李深都格外兴奋,明里暗里嘲讽徐幼宁是狗。
  真是的,连做灯都要做什么天狗灯。
  徐幼宁忿忿起来。
  第102章
  因着天狗灯的事, 马车里的气氛沉寂了下来。
  徐幼宁跟庄敬各怀心事,都没有再说话。
  马车笃笃前行,隔一个时辰停下来歇一会儿, 天色将晚的时候,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燃灯镇。
  燃灯镇的历史颇为悠久,据传是燃灯古佛曾经在凡间修行的地方, 燃灯古佛见镇民贫苦, 便传授了他们制灯的技能, 得见镇民自食其力之后, 于四月初九这一日驾云归去。
  此后每年的四月初九镇上的百姓都是拿出自己最厉害的本事做一盏花灯,挂在门上, 以示对燃灯古佛的报恩,因此也得了燃灯镇这个名字。
  因着燃灯镇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四月初九来镇子上游玩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家家户户挂花灯的景致, 镇子上的灯市也十分热闹。
  还没进镇子, 远远的就看见镇子一片灯火璀璨。
  见到这样美丽的景致, 徐幼宁和庄敬的心头稍稍一松, 不经意便有了笑意。
  “幼宁, 我瞧主街上全是逛灯市的人, 咱们这马车怕是进不去的。”
  徐幼宁深以为然地点头,“姐姐, 那咱们现在就下马车,边走边看。”
  庄敬自然应下。
  下了马车,看着徐幼宁带着的大队侍卫,庄敬问:“这么多人全都要带过去吗?”
  “不用全带着,”徐幼宁道, “我挑两个人跟着就成了,我的侍卫全都是高手,两个人护着我,足矣,姐姐,你不想带人都行。”
  “他们这一路陪着也是辛苦,难得出来玩,我带上他们一起吧。”说是这么说,庄敬心里却有自己的盘算。
  徐风和秦羽是必然要带着的,要不然,他们背着自己偷偷去给傅成奚传信怎么办?
  徐幼宁看了一眼秋芳,又想到了什么:“不如叫你的丫鬟先去歇脚吧,我看她骑了一天的马,有些累。”
  秋芳的脸色确实不大好,她虽然会骑马,但毕竟只是一个宫女,体力远不及侍卫们,骑了大半日的马奔波,对她来说有些吃不消。
  不过秋芳明白庄敬的忧虑,恭敬回道:“奴婢马术不精,骑马着实有些费力,不过从前一直在宫里,从未逛过民间的灯市,奴婢不想错过。”
  “不勉强吧?”庄敬问道,“我这边不用伺候,你若是累先去落脚的地方住下也可以的。”
  秋芳知道庄敬对秦羽和徐风不满,自然不放心让他们伺候庄敬:“奴婢无碍的。”
  庄敬跟秋芳想法一样,便是累些,也得盯紧徐风和秦羽两个人。
  徐幼宁见她做了决定,道:“那咱们赶紧走吧,若是看到酒楼就先去吃些东西。”
  “好啊,你备的那些零嘴儿虽然好吃,还是不顶饿。”
  “就是,我也饿了,咱们快些去找东西吃吧。”
  徐幼宁挽着庄敬的手,欢快地往镇子里去了。
  坐了那么久的马车,这会儿得了机会活动筋骨,巴不得多走动些。
  一进镇子,立时便进入了灯火的世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一盏精心制作的灯,这些灯与往常所见的花灯还不同,都是这些制灯的手艺人为了感谢燃灯古佛传授技艺的恩德所制,因此这些灯上多绘制了佛像,看起来十分别致。
  “姐姐,你看这盏走马灯,多好看!”
  庄敬顺着徐幼宁的声音望过去,见一户人家门前摆着的走马灯开始转动,原本正在盘腿打坐的僧人站了起来开始走动,他时而在爬山,时而在淌水,时而在诵经,时而在敲钟,燃灯古佛不像是画在灯面上的人,反而像是一个真人。
  “真的活灵活现。”庄敬不禁感慨道。
  两人一面走,一面欣赏,很快就来到了灯市。
  燃灯镇不大,一条小河穿过镇子,小河两边各有一条街。徐幼宁和庄敬一路走过来的是河东的东街,跨过小月桥,就到了河西的西街。
  “幼宁,你瞧,那边好多河灯。”
  站在小月桥上,看得见河边站在许多人正在放河灯祈福,河中的花灯沿着河水缓缓流动,宛若一条斑斓的玉带。
  徐幼宁立马觉得喜欢,“姐姐,一会儿咱们也去放河灯吧。”
  “你想好许什么愿了么?”庄敬问。
  徐幼宁只是微笑,却不说话,转头问道:“冯进才,你们镇上哪家酒楼的酒菜最好吃?”
  冯进才便是徐幼宁身边那位祖籍燃灯镇的侍卫,听到徐幼宁问话,忙上前道:“主子,镇上最好的酒楼是拾花楼。”
  “带路。”
  “是,主子这边请。”
  此时月上中天,灯市上的人熙熙攘攘,沿街密密麻麻的都是卖花灯的摊子,那个冯进才领着一行人在人潮中穿梭,费了老大的劲儿才走到一家人声鼎沸的酒楼门口。
  “掌柜的,安排一个包厢,要临街的。”
  站在门口的掌柜打量了一行人片刻,上前朝徐幼宁和庄敬福了一福,客客气气道:“几位客官也看到了,别说临街的包厢了,咱这酒楼连张空桌子都没有了,一时半会儿的,腾不出位置啊,实在是得罪了。”
  此话一出,徐幼宁顿时显出了一抹失落:“这怎么办?”
  “要不我们去别家吧。”庄敬道。
  “可是拾花楼是这里最好的一家酒楼了,今儿不在这儿吃,明儿咱们就离开了,多可惜啊!”
  傅成奚见状,上前朝掌柜的拱了拱手:“掌柜的,我家姑娘慕名而来,只想品尝你们拾花楼的手艺,你瞧着她们来一趟也不容易,看看能不能想个什么法子?”
  “有客上门,我哪有不做生意的啊?可是的确是客满了,若是要等这波客人吃完,那至少得再等一炷香的时间。”想了想,掌柜又道,“不若几位先去街市上逛一会儿,一会儿有空位了我给几位留着,如何?”
  “等不了了,我们家姑娘赶了一天的路才到燃灯镇,这会儿已经是饥肠辘辘,掌柜的,我跟你这样商量一下成吗?”
  “请说?”
  “我们出一个包厢的价钱,你看着给安排一个桌子。”
  “这……不是价钱的问题。”
  傅成奚笑道:“这么大的酒楼,再添张桌子,不是什么难事吧?”
  “这个……”
  掌柜的还是一脸为难,正欲说话呢,李深从酒楼里头出来,也不知道他什么走进去的。
  “二楼的丙字号包厢不是空着么?为什么不给我们?”
  “客官,那间包厢已经被客人预定了,我收了定金,得给人家留住啊。”
  李深道:“人不是还没来么?我们吃得快,若是有人来找你算账,只管叫他来找我们,我们家姑娘自会教他做人。”
  说完,李深朝徐幼宁使了个眼色。
  收到他的目光,徐幼宁有些诧异,虽然她是堂堂的长公主,可她没想过要在酒楼抢别人预定的包厢啊。
  这个小小的侍卫,怎么比她这个长公主还蛮不讲理?
  不过,她确实很想在这里吃饭,于是没有吭声。
  “客官,话不是这样的说的,”掌柜的不肯答应,见他们围在门口不肯离去,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我再叫人在大堂中摆一张桌子,只是这桌子是前阵儿换下来的旧桌子,几位多多包涵。”
  听他终于松了口,徐幼宁顿时高兴了:“多谢掌柜的,我们是来吃东西的,桌子旧一些不打紧的。”
  拾花楼里人满为患,小二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在大堂里的角落里新添了一张桌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