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_分卷阅读_295

  “阿玛你想通了什么道理?”
  “阿玛突然意识到:做学问和治国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阿玛,永琢不明白。小舟还可以停在原地。阿玛,小舟为何要逆水行驶?”
  亲阿玛:“……”呆愣。
  愣怔过后就是哈哈哈大笑。
  接着抱着儿子猛地亲一口小额头。
  “永琢说得很对。”
  “我们还可以‘顺水行舟。’”
  弘晙经过儿子的“提点”突然明白,他为何要将自己站在大清子民的对立面上进行改革?
  虽然西方的改革都是经历流血流汗无数牺牲,可他们、玛法、阿玛、甚至他自己,这些年来也处理了很多反对改革的人,不还是大清国子民中的“太上皇、皇上、小四爷”?
  宽敞敞亮的室内浴池里,父子两个光溜溜的玩水沐浴,就见弘晙“郑重”说道:“永琢一句话提醒了阿玛,阿玛决定送永琢一个礼物,永琢说一说,想要什么?”
  永琢眼见一亮,虽然他不明白自己“提醒”了阿玛什么,可是阿玛很开心,还要送礼物!
  “阿玛,我们从苏州去扬州,可以做大运河吗?”
  弘晙一愣,故意问道:“永琢为何要去做大运河?做火车不是更方便?我们开车或者骑车也快。”
  永琢特实诚:“阿玛,永琢听很多人都在说‘当年的大运河啊,那个风光啊……’阿玛,永琢想去看看。”
  “阿玛,六叔说阿玛第一次南巡,也是从大运河。”
  弘晙乐呵:“好,我们从大运河去扬州。”
  “谢谢阿玛。”永琢胖嘟嘟的小胖脸发光。弘晙瞧着儿子的模样更开心,抬手摸摸毛茸茸的小脑袋:“阿玛计时,永琢和阿玛一起游一个来回,看看时间——阿玛也狗炮式”
  “……好。”阿玛也狗炮式。永琢小小的开心。
  每次他看见阿玛玩水这般好看而他还只会狗刨式,小小的难为情,此刻阿玛这般说,他也不知道为何,就是开心,也不觉得狗刨式不好看了。
  阿玛狗刨式也好看,最好看。
  …………
  父子两个从苏州启程去扬州,做大运河,弘晙面对他眼里的大运河,大运河的两岸,唯有叹息。
  “现在大运河没有之前的风光和热闹。附近的商铺基本上都转去沿海,以前清理运河的款项一半儿用在其他方面,运河两岸的民工和脚夫都去作坊或者沿海做工。”
  “那阿玛,现在大运河没用了吗?阿玛,永琢喜欢。”
  清清幽幽的运河水轻轻悠悠地流畅,好似打扰他阿玛生怕打扰他睡觉蹑手蹑脚给他盖被子的脚步声,永琢站在甲板上面对现在静悄悄的大运河,莫名地喜欢。
  弘晙沉吟片刻,摇头又点头。
  “当然有用。”
  “运河两岸都是陆地,还大多是耕地,都需要运河之水的灌溉,运河一条线的新兴作坊取用水也需要运河,长江一带的内河的河运运输也需要大运河……我们的北方缺水,南方水多。北方要从南方调,大运河的地位非常重要。”
  永琢听到他阿玛提起内河运输,想起他在杭州宁波一段河运上看到的情景,一脸自豪。
  “阿玛最棒。”
  阿玛捏捏他小鼻子:“怎么突然说‘阿玛最棒’?”
  “永琢有听很多人说,杭州到宁波一段河运,是因为阿玛才变成彻底通航的河段。”永琢的小胖脸纠结且骄傲,“阿玛,他们说这是因为阿玛当年从杭州到宁波的时候提出的建议,设计出来升船机后开展的通航计划。”
  “哦,那我们的小永琢有这么聪明的阿玛,纠结什么那?”
  永琢的小胖手攥着衣襟,特为难的样子,吞吞吐吐的:“阿玛,永琢是不是很笨?永琢没有阿玛聪明。”
  小小的小孩子似模似样地纠结自己不够聪明,垂眉耷眼的沮丧之情溢于言表,亲阿玛·弘晙:“……”极力克制自己不笑出来。
  弘晙蹲下身来,用他有生以来最认真、最严肃、最端正、最陈恳……的态度,比宣读国书还正式的语气、表情,迎着儿子的目光,缓缓说道:“永琢是阿玛的小宝贝,是阿玛做出一个人生重大决定后,收获的最大骄傲。”
  “聪明如何、不聪明如何,相貌如何等等,这都是日常很多人夸孩子的词语,其实它只是夸一夸。在阿玛的眼里,永琢每天乖乖吃饭,按时睡觉,见到人有礼貌,孝顺长辈……永琢非常非常非常……的好。”
  “阿玛?”永琢第一次听到他阿玛说这样的话,心里突然特开心,却又懵懵懂懂。
  父子两个四目相对,弘晙表示他是百分百的言出真心,并且真的这么认为。
  “聪明与否,相貌如何,天生的,都是父母给的。但是乖巧、孝顺、礼貌……却是永琢自己做到的,阿玛的心里,永琢是天下最好的小宝宝。”
  永琢惊讶,好像,他真正的理解了阿玛日常言语的意思。
  “阿玛,永琢喜欢阿玛。阿玛,永琢聪明又美。”
  “阿玛喜欢永琢。永琢聪明又美。”
  永琢窝在阿玛的怀里,一脸幸福。
  他是阿玛和额涅的小宝宝,是阿玛的骄傲。阿玛和额涅给予的,当然都是好的!
  永琢的小心结打开,和他们一路北上,玩得更开,更“疯狂”。
  而弘晙,此次和儿子一起南下,遇到的人和事,一幕幕的都也让他感动,让他思考。
  一路南下眼见的各种巨大变化,包括苏禄群岛、爪哇岛之地的变化,沿海和内地的对比,福建大灾后的各方反应,陈都统和他的师兄弟们的经历带给他的思考等等,都沉淀在他的心里。
  雍正九年秋回到京城,弘晙面对玛法和阿玛,信心满满。
  第243章
  子适卫, 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足国之道, 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余若丘山,不时焚烧, 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
  孔子、孟子、荀子……各代圣贤对于富民、教民、仁政、足国、节俭、藏富……各有不同的说法, 但总体上无差。
  太上皇主政:“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
  “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 不如省一事,最忌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紊乱旧章、虚耗元气”“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
  皇上主政:在重农不抑制工商关爱士兵……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功、高薪养廉、废除贱籍、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进一步深化“藏富于民”的国策。
  “朕惟愿百姓之足时存益下之怀用,是特沛恩膏,诸为定例,俾黎民轻于赋税,官吏轻于催科……”
  弘晙提出:在重农且重工商、重所有大清子民,文武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在贫民和富民一起更富,官员和百姓一起共富……的基础上;在如今“民富、官富、国家富;然天下承平日久、户籍日增、民情游怠、奢靡之风盛行……”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改革,挖其腐朽、激励民情。
  节约、环保、肃政……优生优育、严禁僧侣、尼姑等任何不事生产的人口增加,提倡合理的婚丧嫁娶等等费用……一条条政策实施下去,更重要的是,他给予大清国人一个新目标,着手实施永彪史书的“四通八达”计划。
  雍正十年春,陆续有其他国家的使节团来到大清国,面对大清国这个热火朝天的架势,都是楞眼。
  来自法兰西的路易十五发出内心深处的呐喊:你们大清已经够好了,可以躺在金山银山上享福了啊啊啊!
  弘晙笑眯眯,笑容神秘。
  路易十五:“……”笑得一脸“谄媚”,双手互搓克制激动之情:“太子殿下啊,我的‘小哈雷’,今天可以有吗?”
  弘晙面色平静地实话实说:“玛法不同意。说你的性情不够‘稳重’。”
  …………
  路易十五反应过来,急得在亭子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六神无主。
  “他老人家——是不是知道我的事情?”
  “我就——我就——几个情妇。太子殿下你知道嘛,这个——这个——她们都那么迷人。”
  弘晙放下茶盏简单地“嗯”一声。
  性情软弱、对财政的管理不善,招人非议的私人生活,非常嫌弃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是“私生女”,为了“爱情”迎娶波兰被废黜国王的女儿,婚后却依旧养情妇……他都知道。
  路易十五面色赤红,这次不是着急而是羞愧。
  更结巴:“这,太子殿下你说,法兰西的情况,不一样。一夫一妻没有妾室……我,控制不住自己……”
  又多了一样,和普通人一样喜欢给自己找理由,没有定力不思悔改。弘晙眼睛望着牡丹花丛中玩“躲猫猫”的儿子们,微笑。
  “不是有没有妾室的问题。很多男子都这样。大清国很多有妾室的男子也喜欢出去‘偷偷摸摸’。”
  路易十五:“……”那个惊喜!
  “太子殿下你说对。大清国人不是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男人嘛,都这样。”
  说着话,顺着自己的好朋友·大清太子殿下的目光,他也看到那几个胖娃娃,心里眼里那个羡慕!
  “太子殿下,我有两个女儿……”眼巴巴的小样儿。
  弘晙自然知道他的大儿子刚刚夭折,但两个女儿长得非常好:“一时不能给予答复。”
  抬手按按眉心。
  “我的婚事,嫡福晋侧福晋们,早在我几岁的时候基本上就定了下来。现在孩子们也是。大清的好多大家族都在做准备。”
  路易十五傻眼,转念一想,确实会是这个情况。
  路易十五垂头丧气。
  人高马大、身材魁伟的一国之主做出这个“不争气”的模样,弘晙瞧着,心里有一丝丝火气,还有叹气。
  深呼吸一口,语气轻缓,“我今儿下午有空,带你去吃京城的‘春八鲜’,看京城的美景美人儿。”
  “真的?!”大惊喜砸上来,路易十五实在不敢相信。
  “真的。先说好,只能看。”
  “只能看,只能看。‘偷不如偷不着’。”
  路易十五点头如小鸡啄米。上帝保佑,这般忙碌的太子殿下能抽出时间陪着他一起逛街,这简直是太幸运了有没有。
  弘晙:“……”不想搭理他。
  两个人快速换一身大清和法兰西的民间服饰,各戴一副遮住大半张脸的大墨镜,收拾妥当后路易十五和他的侍卫队长说一声,弘晙和福晋说一声,和小宝宝们挨个亲一口小额头,保证会带回来很多很多礼物,下午三点,抬脚出西花园大门。
  美食:春季的美食,吃的当然是时蔬与食材的清新本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