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分卷阅读_116
现在院里面不是有转户口的名额了嘛,方细妹就盯上这个名额了,刘姐的丈夫陈春桥是院长,有话语权,这不是最近方细妹就总找上刘姐一起去买菜,打听的就是转户口的事情。
方惠茹记得方细妹家的孙子就是京市户口,怎么又折腾起来给媳妇转户口的事情了?
这倒不是她看不上方惠茹的媳妇,觉得人家不该占用这个名额转户口,实际上院里面每年都有这个名额转户口,大家都是默认要给孩子们留着的,给那些曾今在农村当过知青,在农村生了孩子,返城以后没办法带着丈夫/妻子回城,孩子因为户口的关系还要留在当地,多一个名额,意味着可以多一个孩子回城念书。
这年头,大人要是没有户口和粮本在城里也没有太大关系,自己本领强的,也可以通过单位把户口给转到城里来,自己关系不强的,大不了当个临时工,除了歹遇差一点,其他的也不妨碍。
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除了跟着父母随迁,是没有单位会接受一个孩子,孩子没有户口就非常不方便,不仅上学是问题,以后中考高考都是问题。
这些年来,大家都是很有默契的把名额留给要读书的孩子们,但是方细妹一定要沾这个便宜,也是叫人很不舒服的。
当年学院里面家家户户都有去下乡的,她儿子打了病假条说是有病就不去,后来学院里面推送工农兵大学生,她儿子就“病愈”了跑去读了个大学,因为名声实在是太差,她儿子硬是没有把大学给读完,毕业以后好几年找不到接受单位,后来还是方细妹打点关系,找了一个学校勤务处的工作给她儿子,好歹把工作给安排了,她媳妇的工作也是在学校,虽说临时工收入是差了一点,但是基本上不影响工作生活。
方惠茹听完了这个消息,出门买了早餐,昏昏沉沉的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陈檬真在做作业呢。
肖敏在旁边辅导女儿做作业,大清早的已经把家里收拾了一轮,看见方惠茹进门带着一身的寒气,忙跑过来帮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湿掉的衣服跟鞋放在家里挂一会儿,不到中午就能干。
陈小军早上都会锻炼一下,这外面下雪了他没有地方发泄力气,这会儿帮着丈母娘打扫屋子顶上的灰尘,一看见方惠茹进来就问爸爸去哪里了。
方惠茹笑着说老唐也在家闲不住,都快过年了还喜欢往外面跑,找人家去下棋去了。
肖敏忙说:“爸爸还喜欢下棋呢,这几天我突然想起来好多以前的事情,我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就很喜欢下象棋。”
方惠茹在家里中间站了一会儿,直到身上的寒气都扫净了,才走到陈檬旁边,她看见陈檬写着作业呢,字迹非常工整,是孩子里面少有的好看的字。
“外婆,你回来了,妈妈说你出去肯定是买早餐去了,让我在家里做作业等一会儿,要是她猜错了呀,咱们再出去吃。”
“那你妈妈可猜对了,先把早餐吃了吧,还热乎着呢。”方惠茹出去的时候带了个棉袋子能保温,要是包子馒头就这样拎回来,到家肯定都冷了。
陈檬一声欢呼,从座位上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跑去拿包子去咯。
北方人做的大包子更实在,尤其是单位食堂的包子,肉馅跟不要钱似的,里面包的满满当当的都是猪肉馅,陈檬咬了一口就说真好吃。
“咱们乖宝在写字呢,难道以后真的要考燕京大学,过来陪外公外婆?”
“嗯,我以后就考燕京大学。”陈檬眨巴眨巴着眼睛:“虽然说燕京大学很难考,但是总归是人考上的不是,我就不相信别人能考上我不能考上,等我考上了燕京大学,外婆就有人照顾了。”
陈檬这一番有志气的话让方惠茹高兴不已,但是也让她陷入到忧郁之中。
她自己在新安当过教育局长,是很清楚新安当地的教育资源的优缺点的,要说新安也是盛产人才的地方,但是由于基础教育起步晚,这些年稳打稳扎的虽说也有点小小的进步,但是相比于京市的教育资源来说,h省的教育资源还是落后很多。
虽然说陈檬热情积极上进,也会看上一些方惠茹特意从京市寄过去的书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教育环境不够好,本身就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等到刘姐跟方细妹走了以后,方惠茹老老实实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跟肖敏说了:“我提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未必就这样执行,我只是觉得乖宝要是把户口转到京市来,对以后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我现在打个比方,现在京市的人口是八百万,而h省的人口接近一个亿,每年燕京大学在京市招生的名额有300个,而在h省招收也就三十个人左右,乖宝现在在h省上学不仅面临着教育资源没有京市好的这个问题,以后高考也是大问题……”
吃完早饭陈小军跟肖敏想出去转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自从上次陈小军提过一次以后,她也对这件事情上了心。
这个年代还没有商品房这个概念,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单位分配,价格也不贵,像他们这样从外地来的是买不到单位建的房子的。
方惠茹猜想两口子出门大概是说道给陈檬调户口这件事情,就把孩子留在家里,说等会儿刘婶可能会带着陈春红来家里玩,到时候可以让孩子给认个伴。
当初萌萌从家里走丢以后,几乎两位老人对孩子还存在的执念,户口也并没有销户,现在还在户头上挂着呢,要是真按萌萌下乡了这样算起,陈檬就有这个资格把户口给调到京市来。
但是具体调不调得看陈小军的说法了,不是说大部分人都想把户口调到京市来,他陈小军就得让孩子把户口也调过来,这种事情全凭双方自愿不是?
肖敏跟陈小军手挽着手一路从家属楼往外面走,出了燕京大学的校门口,外面是一片老旧的胡同,昨天肖敏在胡同口看了很久,确定这真的是陈小军说的那种房子,还没有农村常亮呢。
不过胡同里面的生活氛围不是农村可以比的,人口住的多了以后,生活也非常便利,到处是孩子跑来跑去的,胡同口有电话亭,还有卖小商品的小店,早餐铺子,出门就能吃到早点,买到东西。
肖敏从小四合院门口往里面看,有些四合院里面住着好几户,密密麻麻的衣架子搭着,面积不大,人口倒是挺多的,这些本来是建国初期分给工人住的院子,条件也不会很好,老知识分子或者是干部住的就不是在这里了。
这种房子不太容易让人有进去的欲望,但是四下打听了一下,附近好一点的倒是有两进的房子,于是去好一点的地方看看。
每一条胡同的风格都不一样,到了两进宅子那边基本上都是两进的房子,放在民国或者是前清的时候,应该是家庭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人住的地方,即便是建国以后充公重新分配,能住在这里的人也是知识层面比较高的人了。
肖敏对这边就满意很多:“刚才那些地方真的是太挤了,小院子十平米不到到处晾着衣服,我看人挤人住着,即便是你要重新翻修,房子里面好多地方都晒不到太阳,我还以为京市人都是过的神仙一样的生活呢,敢情还不如咱们农村啊。”有些失望的口气。
陈小军指着这边:“我上回来的时候这边人挺多的,或许是因为过年,所以卖房子的就不卖了?”
“还能这样啊,你说咱们真的要在京市买了房子,就搬来京市吗,咱们以后会搬来京市吗,你说妈妈提的那个提议怎样,要是把乖宝的户口调到我们家来,以后乖宝考大学就容易多了。”
陈小军之前没有思考过这么深奥的问题:“我之前只是觉得小沈说的对,京市是全国的中心,要在这里买个房子,以后肯定能增值,你就看看这几年钱的贬值速度就知道,在未来几年,收入跟物价都会增长,咱们一年挣那么多钱,总的要找个出路,买个房子,买个门面,或者是在县城买块地皮,都是保值的手段。”
肖敏点点头:“你说的也对,就咱们大河村盖房子,翻了天去最多也就花一万,再说咱们家就三口人,盖那么好的房子干嘛啊,咱们家的房子装潢装潢,还不是住着挺舒服的。”
这个年代钱还是挺值钱,不过也要看买的东西是什么,像食材这些是便宜,但是有粮票给限制着,有钱你也不能买太多,而且在这个年代来说大量倒卖粮食照样是了不得的大罪过。
这会儿也没有中介的存在,但是如果有要卖房子的,会在房子门口竖起来个牌子——有房出售,有了这个牌子就可以进去打听,也不算冒失。
两人找了很久也是没有找到“有房出售”,倒是刚才吵吵闹闹那边有几间是出售的,肖敏有点失望:“你之前真的是再这边看的房子,今天怎么这么奇怪找也找不到呢,要让我住在刚才那种地方,不是比咱们老宅子还差了嘛。”
陈小军拉了拉她:“咱们再找找,实在不行刚才那个地方改装改装也行啊,他们现在是好几户住在一起,大家谁也不捯饬,可要是好好捯饬一下,那些房子不会比咱们老家的差的。”
这倒也是,只不过这边的房子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茅房,大家都是用痰盂解决,到早上去公共厕所倒。
如果是习惯了这种生活的人倒也没有什么,但是问题是肖敏不习惯,村里面才没有公共厕所这种东西呢,上厕所都要跟人挤在一起,这是啥样的饿生活啊。
两人再往胡同里面走,被一个老先生给叫住了:“两位是要找房子吗,实不相瞒在下就有个房子介绍给你们看看,你们要看得上就去谈谈,看不上拉到也没事,就在这个胡同里,你们去看看怎么样?”
“哪里?”两人异口同声的问。
就在这个胡同里,以为着跟刚才那个地方肯定是天壤之别了。
两人随着老头走了一段,很快就到了一个宅子门口,宅子的门漆着红色的油漆,院子里面虽然也是破破旧旧的,但是比刚才那些乱糟糟的,几户住在一起的院子要好上很多。
往里面走,幽深的阳光照在院子中间还带着绿色的树上面,那景致真是美极了。
第131章
屋子其实也不大,但是因为是独门独户,收拾的也算是整整齐齐,看着让人觉得舒服。
四合院的正门一般不开在正中间对着正房,正门稍微朝北,与正房的大门错开,这也是风水学上的讲究,屋子贯通容易漏气,正门口对着的是一颗说不出品种的树,因为冬季也不掉叶子,在这个季节看起来就十分难得。
天井中间铺着青砖,天井比一般的四合院的天井要大上许多,也是因为中间没有晾衣服,加盖乱七八糟的小灶子的缘故。
对着门脸的正房是一间堂屋,一间书房,坐北朝南,正对着早上的阳光,堂屋和书房两侧往里面走两间小房间是耳房,通风透气性都比较差,让主人改造成了一间淋浴间,另外一间是杂物房。
正房门口还有一片小小的花圃,肖敏走进去一看就爱极了这个地方,以后这里可以种点小菜,她来了京市觉得最不方便的就是青菜小葱全部都要去菜市场买来,实在是不太方便。
临街的房子是倒座,倒座不大,但是门脸上面还凿出来两面窗户,听说以前倒座是给下人住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后自然不会有下人,所以一般都是空着,肖敏曾今见到有人把倒座房对着外面的墙面上凿空,做成了小店铺,也可以租出去,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一般也不会空着,这家人竟然让这间房子给空着,看来也是不差钱的。
不差钱才能把小小的房子收拾的干净舒服,让人一走进来就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东西厢房分成一边两间,东边的厢房是两个卧室,西边的厢房一间做成了厨房,另外一间空着。
无论是从采光还是从位置上来说,都是绝佳的。
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卖房子。
老先生说道:“这家主人的亲戚在美国那边,他们家打算凑几万块钱去美国打工,所以想说把这个房子给卖了,房子原本是前清时期一个户部小官的房子,传到咱们开国之初的时候就分给了现在的主人,到十年运动期间这一家人都没有住在这里,77年才回来,读书人对这个房子还是很爱惜的,所以房子保养的很好,你买回来以后都不需要太大的改动,您过来瞧瞧。”
“这边是耳房,耳房就在正房隔壁,像两只小耳朵一样的房子,因为通风透气不是很好,也有人现在打通了跟正房的两间放在一起用,不过主人做了淋浴房,私密性比较好,淋浴间主人用了往地面沁水的方式下水,不需要往外面排水,只是上厕所的问题,还需要在胡同口解决,生活习惯了觉得也没有什么不便利的,另外厨房也没有自来水,大家现在都是在外面公用的地方接水洗东西,就这点不方便。”
肖敏也想问这个问题,怎么胡同里面的人都是去外面上厕所,这一点让她觉得真的不忍啊。
没有自来水这点倒是能克服,在农村住着也没有自来水,需要一担担从外面挑水解决生活用水。
看上去大家都是这样过过来的,这倒让她觉得是不是习惯了也没有什么。
老先生一间房一间房的介绍,一间间的推开门给他们看,又说道:“之前这个屋子本来也是两家住在一起,两家都搞了个小灶在天井里头做饭,胡同里面其他的住户也都是这样,您看看,这一块熏得黑漆漆得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杰作,到了十年运动期间另外那一户搬走了,也就没回来,我这个老友一家人因为去了江西下放,也是后面才回来的,挺幸运的捡到了半间房子,所以现在要卖啊,他的价格开的其实也不是很高,您再看看这边——”
“这个房子测量过面积,四面房子带中间的天井部分,一共是一百六十七个平米,在胡同的房子里面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了,天井的面积有三十多个平方,建筑面积有一百三十多个平米,住着真是冬暖夏凉,非常舒服啊,我记得那年主人家在院子里面搭了个葡萄藤,一到夏天傍晚,几个老友坐在葡萄架下面下棋、品茶,那是人生中的一段珍贵的记忆了,到了初秋又可以摘葡萄吃,也是风雅。”
看来真是文人雅趣,肖敏想象着小院子花圃里面养花,中间种上些小菜的日子……
挺美妙的。
肖敏想问问不高的价格到底是多少,让她好有个底,虽然之前也做了心里建设,京市的房子肯定要比自己盖一栋房子要贵很多的,但是到底多少呢,别贵到她都买不起。
再说了她是真的喜欢这个房子,虽然面积也不大,但是胜在里面没有乱七八糟的住户,不用自己改头换面,虽然比不上两进的大宅子,这已经是这附近胡同里面最体面的房子了。
似乎陈小军也是这样想的,虽然两人没有说话,但是交换了一个彼此都懂的眼神。
陈小军默默的拍了拍胸口的口袋,意思是哥这里有钱,别担心,如果真的喜欢就买下来。
肖敏问道:“这种房子现在是私人的吗,能买卖了吗?”
老爷子看上去精神也不错,带着夫妻两个看了看东厢房:“可不是私人的了嘛,现在整个院子都是我这个老友的,买卖双方自愿就行,到时候去公证一下这房子就是您的拉!”
这话说的真漂亮,好像这房子立刻就是夫妻两人的了一样。
“东厢房这边两个卧室,都差不多大,两边临窗这边都是大炕,您呐到了冬天可以烧上炕,咱们北方虽说是冷一些,但是比起你们南方的湿冷来说,也不算特别难熬,你们南方人不怕冷。”
肖敏不禁莞尔:“您是怎么看出来我们是南方人的。”
老头好奇的看了她一眼,她就觉得自己问了蠢话,她的普通话一点都不像是北方人啊。
三人在院子里面转了一圈,肖敏又问了几个问题,原来这家的主人原本的工作也很体面,但是到了十年运动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去了江西,回来以后就无心在国内生活了,想出国去,因此房子想卖掉,凑点钱在国外生活,当然这也是这几年国内的现状,这几年开放了出国的渠道,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或者有海外关系的人家都想出国奔个前程。
这也是这几年的主流思想了,肖敏不想评价人家什么。
最后问了问价格,三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要是在大河村,三万得盖一个多了不起的豪宅啊,但是在京市就只能买一个前清的时候建成的房子,听说这房子还是屋主捡漏才捡到的,就觉得心里多少带着点羡慕嫉妒恨。
老先生看他们也没有马上就下定的意思,忙说:“您也可以去旁边看看,这个房子这几天还有不少人来问,我就住在胡同口刘记裁缝铺旁边那个院子里,这里但凡是要卖的房子,都会在门口树个牌子,现在真是人心不古,世道变了啊,当年能在胡同里面分上一套房子,多少也是职工之类的人家,当时能拼着跟邻居一起住,也是了不得的好事情,但是您看看这几年,好多人据说单位分了楼房就要卖掉老房子去住楼房,或者卖了房子去国外,这国外真的有那么好吗?”
肖敏笑道:“人各有志,或许他真是呆在国内太伤心了,才会想要换个地方,这就跟我想要来京市是一个道理,您这个房子我很喜欢,采光通风什么的都不错,要说哪里不方便的,就是上厕所要去公厕,生活用的污水也没有办法处理,不知道以后如果要买下来的话,不知道还能不能再优惠一些?”
刚才她想了一下,毕竟是京市这个地方,又难得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要是走了重新回来找老先生谈,怕错过自己喜欢的房子,不如一次性谈拢来,如果能够少一点最好。
一般人来看房子多少会挑出一些毛病来,老先生之前也带人过来看了几次房子,本身自己爱惜的房子出售就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让人家挑三拣四一番,本来是一件美事,硬是让人聊到不舒服也是美事。
既然肖敏这样说,老先生也觉得心情比较舒畅了,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
老先生说道:“其实如果有条件,花点钱改装一下下水管道,把淋浴房做成耳房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改装下水要跟街道报批,报批有一点时间,还需要花几千块钱的改装费用,厨房生活用水,跟淋浴的水都可以排出去了。
但是大家都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生活也习惯了,您觉得不方便的,他们也没有觉得多不方便,不少人这辈子都是在胡同里生活,从小就是这样子生活的,所以也没有觉得多不便利,您要是有条件啊就改改,没有条件就将就。”
这样就好啊,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啊。
肖敏沉吟片刻说道:“既然这样咱们找个地方聊一聊吧,小军你看可以吗?”
陈小军全程不说话,在院子里面东看看西看看的,其实建筑也算是他的半个老本行了,从刚才那边走到这边来,眼前就觉得一亮。
肖敏凑到他跟前:“我觉得三万是贵了点,说不定还能再砍一点,再说你之前看过的那些屋子什么价格你清楚吗,咱们哪里都没有问,直接就来这里,我总觉得心里面悬得慌。”
陈小军捏捏她手,凑在她耳边声音很轻:“没关系,喜欢就买下来,钱没了咱们可以再挣来,再说了三万块钱不过是咱们家一年的收成而已,这辈子你可以挣多少套这样的房子,要是觉着小的话咱们就先看看,不过我觉得咱们就一家三口,再把你爸妈接过来也不过五口之家,撑死了我爹娘过来养老也就七口人,我看着人家几家挤在一起住,一二十口人也是住在这么小的院落里,日子还不是这样过着?
我看了一下书房也是可以当卧房用的,咱们不是文化人不用搞什么书房,乖宝读书在她自己卧室摆个书桌就成,这地方看着小但是挺敞亮的,一应俱全,到时候花几千块钱给你盖个茅房,你不是美滋滋了,你喜欢就只管买来,我就负责给你装修的让你住着舒舒服服,再说了咱们也不是立刻要搬到京市来的,说不定过几年这里都改造了,到时候胡同也没有这么乱了?”
陈小军这一句你就负责买买买,我就负责装装装,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肖敏就是这样想的,这个地方离燕京大学也不远,她爹妈要是能住在这里肯定比在学校的小房子好,老人家都喜欢住接着地气的房子,到时候天气暖和了就让老人来这里住,天气冷了就去学校吹暖气,实在不行咱们有钱了还能装地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