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医妃有点毒_分卷阅读_731

  两兄弟来回两趟,总算将放在厨房墙脚的水缸给装满了。
  这会,王家一家人都起来了。
  建根媳妇正在烧水,准备烧热水给大家洗脸。
  王连氏将昨晚拿回来的窝窝头放在蒸笼里面蒸。
  想了想,又舀了一碗粗面,准备加上青菜叶子,煮一锅面汤喝。
  “娘,多舀一碗。”建根媳妇说道。
  王连氏皱眉,想说建根媳妇不会当家。可她本是性子软弱的人,做不来恶婆婆的样子。
  她张张嘴,想说粮食得节省点。家里好不容易攒了点粮食,可不能穷显摆。
  可还没等她开口,建根媳妇已经抢先说道:“建根一上午都干体力活,早上不吃饱没力气,伤身子。”
  一听到伤身子,王连氏再无犹豫,又舀了一碗粗面。
  建根媳妇笑了起来。
  如今王家四个人上工挣钱。
  除了建根兄弟,建根媳妇同王连氏都在纺织工坊找到了活干,每天都有收入。
  当初东家承诺,招工优先录取买了房的家庭的成员,这话果然兑现。
  一家六口人,四个人上工挣钱。
  这日子是眼看着好起来。
  每天伙食开好一点,也是应该的。
  叮叮咚咚。
  整个新村坊市,都响着锅碗瓢盆的动静。
  处处都是烟火气息。
  有争吵,有矛盾,有比较,有冲突。
  几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有矛盾是难免的。
  除了这些,还有香喷喷的窝窝头,以及热腾腾的面疙瘩汤。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一群随时可能死在城墙根下面的流民。
  世人皆当他们是瘟疫,官府也只有一天一顿的稀粥帮他们吊着命。
  今年,他们已经住上新房,一日三顿,还有肉吃。
  生活没有抛弃他们。
  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是做梦一样,不够真实,却都足够的真。
  住的房子不是假的,吃进肚子里的热汤窝窝头也不是假的。
  日子向着阳光,正在大步向前。
  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我吃饱了。”
  二根抹了嘴巴,赶紧跟上大哥王建根,出门上工。
  王连氏同建根媳妇也赶紧放下碗筷,准备出门。
  纺织工坊的上工时间虽然比王建根晚,但是上工的地方很远,在工业区那边。出了坊市,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
  婆媳二人收拾干净,拿着布兜出门了。
  清洗碗筷厨房,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就留给年龄还小的三根以及四妞。
  王家人出门了,住在正屋的李家人也出门了。
  另外三家也都紧跟着出门。
  转眼间,偌大的宅院就安静下来。只剩下没办法出门工作的老弱病残。
  王三根和王四妞做完家务,将碗柜房门全都锁好,然后背着背篼出门捡柴火。
  正是半上午,新村坊市很安静。
  兄妹两人从西侧门走出坊市,朝着山上而去。
  远远的,看见几辆马车迎面驶来。
  两兄妹自觉地站在路边。
  “哇,好高大的马车。”
  “里面肯定是贵人。”
  “可能是来买房子的。”
  “以后我们要和贵人住一个地方吗?”
  “贵人都住在城里。可能是路过。”
  顾玖挑起车窗帘子,朝路边的兄妹两看去。
  小姑娘一双眼睛亮灿灿,看着就是个聪明的小姑娘。至于旁边的哥哥,一脸傻乎乎的模样。
  顾玖冲兄妹两人笑了笑。
  “观音娘娘。”
  “她冲我们笑了,嘿嘿嘿。”
  “观音娘娘长得好美。”
  小小的王四妞,瞪大了眼睛,生怕错漏一个画面。小小的她,第一次有了直观的美丑感受。
  “这些孩子都是上山捡柴火?”顾玖问道。
  路边有很多像王家兄妹一样的孩子,他们都背着背篼,往山上走。
  马小六伺候在顾玖身边,他点头应声,“都是去捡柴火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小的孩子不能到工地工坊干活,却也不能闲着。”
  顾玖往山上看去,“等到明年就要开发这几个山头。到时候可就没柴火给他们捡。煤厂那边要加大力度,争取早日推广煤炉,蜂窝煤。蜂窝煤卖便宜点都没关系,关键是要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
  马小六拿着一个小本子一一记下来,这些都要交给邓公公,由邓公公统筹。
  顾玖又说道:“关于煤炉制作,流民里面有不少匠人,我们可以主动将技术开放,促使更多流民主动加入到商业活动中。
  其实就算不开放技术,简单的煤炉,一旦推到市场上,很快就会被人仿制。
  与其让那些商家赚钱,不如带着有技术又肯吃苦的流民一起赚钱。京城本地小民,凡是有技术的也可以参与进来。顺便替年底二期第一批房开盘拉点人气。”
  马小六将顾玖提点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
  记录完了,他还问道:“夫人还有别的要求吗?”
  顾玖笑了笑,“先去新村坊市看一看。这边建好,我还是第一次过来。”
  马车围着围墙转了一圈,最后从南大门进入新村坊市。
  大门门口,设了门房。
  从流民中招聘五十岁以上的男子,组成保卫队,在门房当差,确保坊市内的安全。
  将来等二期工程做起来,同样的,也会在二期业主里面招聘五十岁以上的男子组建保卫队。
  保卫队成员的家就在新村坊市,对待坊市的安全自然上心。
  若非马小六刷脸,门房差点拦着马车不让进。
  开玩笑,当初招聘培训的时候,管事一再强调,对于陌生人,一定要确定身份才能放进去。
  谁敢玩忽职守,当心丢掉饭碗。
  为了饭碗,这些原本是大龄流民,如今的新村村民,当差的时候都是格外认真。
  胡老头将马车放进去,同身边的人里唠叨,“你猜马车里面坐的人是不是东家?”
  “东家怎么会来我们这里?”
  “这里是东家的产业,东家来这里很奇怪吗?”
  “说不定不是东家,而是大客户。我听我儿子说,工程又多了几个股股股……”
  “股东!”
  “对,就是股东。这名字怪得很。”
  “你们和我说说,股东到底是什么玩意?”
  “就是合伙做生意,大家出份子钱。出钱多的当东家拿主意,出钱少的就是股东,不管事光分红。”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这边很多股东吗?”
  “当然呢!我听我大侄子说,宫里面的人走挣着抢着做股东。”
  “哎呀,东家的关系果然够硬茬,连宫里的娘娘都只能做股东。”
  “那是!要不然东家能一口气安置我们几万人,还给落户。”
  “如今我们也是京城人。”
  “嘿嘿,我们也是京城人。”
  做京城人好不好,或许在过去,这些流民说不上来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但是现在问他们,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做京城人就是好。
  天子脚下,和家乡就是不一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各种盘剥。
  纵然有人乡土难离,可是为了生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饱饭,也只能舍弃乡土,扎根在机遇更多的京城。
  而且,家里的孩子们,并不想念遭灾的家乡。
  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家乡是灰扑扑的,永远吃不饱饭。
  穷乡僻壤的家乡,哪里比得上繁华诱人的京城。
  小孩子们的适应力,总是比大人们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