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反派养大的她[快穿]_分卷阅读_100
偶有一次,在分别两年之后,夏司廉听说御花园里淹死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小太监,走过去时的腿都如煮熟的面条一般,差点吓得跌进水中。
好在后来那尸体打捞上来,不是他猜测的人。
他已身处高位,这次惊慌失措,虽然面皮上绷得好,看着还没什么,可手底下跟得久且得用的几个小太监多少猜测到一些,本着讨好他的目的,开始关注其宫里的小太监来,偶尔提起几嘴,终于说到了珈以。
她还是留在针工局,但似乎升了点职位,不用再各宫奔走,而是管着几个专攻绣工的小宫女,偶尔去宫外采购。
外出采购,这对小宫人来说可是肥差。
珈以得了这个差事,身侧的人就多了,也不乏小意讨好想让她帮忙一二的,加之职位小并不惹眼,身后还有海福这个靠山在,也没人上赶着惹她。
夏司廉听到这些话,眉眼总算是松了。
他不点头也不开口,若是旁人来看,怕是半点看不出他的情绪,可就近的几个小太监却知道,他没露出不耐的神情,显然就已是一种默认了。
之后,那边的消息断断续续就报了过来。
就算是听见珈以那天累了耍嘴皮子偷懒,夏司廉都听得眉眼放松。
宫内他与海福的争斗越发激烈,海福日益老迈,爪牙渐弱,宫中内权已不断地向夏司廉迁移,而前朝,随着盛平帝大婚,盛平帝在众臣眼里也已能亲政。
万岁亲政,杨太后自然便再无借口掌控全局。
六岁登基,如今已近加冠之年,盛平帝终于手握重权。
重权再握,盛平帝倒是奇异地淡定下来,他非但没借着这阵亲政的风波让杨太后难堪,反而对其愈发的孝顺,除了换掉前朝之前站队杨太后的几个朝臣,竟是连杨家都没有动。
而就在亲政这年,秋猎之前,宫中还传出了杨德妃有孕的消息。
盛平帝大喜,竟是越过了皇后,将杨德妃交给了杨太后亲自照顾。
杨家大松了口气,感觉万岁还是亲近自家,对着出了皇后的丁家都和煦了许多,话里话外,都是多谢丁皇后照顾和承让。
这话酸得,丁家差点就咽不下这口气。
不但如此,盛平帝好似还信定了杨家,连带着皇家猎场的守卫权,都越过了将领辈出的丁家,而给了世代文职的杨家。
杨家一时风头正盛。
然后就是这波顺风时,迎面却迎来了一堆飓风。
先是盛平帝在猎场遇袭,被杨太后派来代替她出席的海福海公公救驾身亡,这边刺客还没查不来,宫里就传来了消息,杨德妃流产,口呼杨太后是凶手。
杨家先失职,又失了很可能竞争皇位的皇长子。
杨家家主急急喊了自己的妇人去看望杨德妃,宫里的杨德妃流产伤了身子,看见母亲就哭了一脸的泪,握着母亲的手喊着要她替外孙报仇,说了许多年来杨太后给她,给杨家下的套。
明面上帮她接近盛平帝,私底下却给了错误消息,让她故作清高惹了盛平帝的厌恶,才让丁皇后得了这个凤位,再接着又给她下了猛药怀上龙子,让她成为后宫中的众矢之的,被吓得胆战心惊后,又想让她担上“照顾龙胎不力”的罪名,连累如今正处在风口浪尖的杨家。
“太后,杨德芝她,从始至终,就不曾原谅过父亲当年的无奈之计!”
杨德妃这句话,骂得算是撕心裂肺。
她身子原本就虚弱,瞧见了母亲,又怒又委屈又狠,几种情绪交杂,竟又恶露不止,高烧不退,连着艰难喘息了三日,香消玉殒了。
杨夫人早早给杨国公送过信,守在女儿床头哭得撕心裂肺。
可此时的杨国公,完全无暇顾及枉死的女儿。
万岁那日遇刺,看着只是被刺客割伤了手臂,太医查验之后,只包扎了伤口,嘱咐万岁好好养伤,还给两日后梦多觉浅的盛平帝开了安神药。
那安神药,是夏司廉亲眼盯着人熬出来,给盛平帝递过去的。
可偏就是这碗安神药,放倒了盛平帝,让他倒在龙帐中,气息奄奄。
盛平帝膝下无子,这一倒下,对众臣而言,都是大事。
杨家尤为惊慌,下手就将那太医和夏司廉下了牢狱,第一日就上了刑,逼问幕后指使,目的就是为了逼出解药。
夏司廉咬死了这药除了他过手,就只剩三个小太监。
他半身是血,全是皮开肉绽的鞭伤,嘴都咬得流了血,这会儿却还笑得出来,“奴才早与太后跟前的海公公反目了,伤了万岁,奴才能得到什么?”
左不过也是个死。
可他话里有意无意的话,令审问此事的大理寺卿想到了一人。
夏司廉被送回了牢房。
他毕竟是重要的嫌疑人,大理寺也能让他死在狱中,还找了大夫帮他简单处理了下伤口,夏司廉靠着墙坐着,仰着头望着从小小的窗口透进来的阳光,突然有些后悔。
不是后悔自己不够谨慎,他是后悔,没有在海福死后,立即去看小午一眼。
距今,都快九年了呢。
当年的小婴儿都长成少女了,前月怕是来了月信,他没敢做什么,只让人偷偷往她被子里藏了老姜和红糖,也不知她熬来喝了没有。
当年瘦瘦弱弱的小姑娘,长大了,应该不会这般柔弱了吧?
要是就这般死在这里,也不知鬼魂能否去看她一眼。
夏司廉靠着墙,仰着头,忽就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他在狱中待了七日,为了撇清干系,夏司廉没有动用任何人,相反,只要外面没主动递进消息来,就说明盛平帝没死。
没死,那很可能就说明,他们已经找到了人救活他。
如今海福倒了,杨太后深陷泥潭,内官监司礼监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再加迫在眉睫的“追查”谋害皇子一事,盛平帝就是出于稳定内宫的目的,也不得不将他从牢狱中捞出去。
他眼下需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又等了三日,他终于等到了牢房的门被打开了。
夏司廉看着面前摆开的仪仗,皱了眉头——他记得,宫中并无长公主,这仪仗……
两侧的宫女躬身而立,盛装华服的长公主款款而来。
美人琼鼻凤眼,樱桃小嘴,头上的珠翠点缀着乌发,大红色的宫装繁复而华丽,她站在破旧的牢狱里,弯下腰来,将脸凑到了夏司廉的面前。
她缓缓勾了嘴角,那正红色的唇色美得惑人。
“从你抛弃我的那一日,我就在等着今天。”
珈以站起身,理了理宽宽的衣袖,看着面前震惊得连眼睛都忘了眨的人,心里的小人已经开心得叉腰狂笑了,脸上却还是要拿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她画了眼线,微微挑眉抬眼时,整个人的气势全然便是涅槃重生,展翅高飞的凤凰,“夏公公,如今这感觉,您可还受得住?”
夏司廉抖着嘴唇,手藏在袖间,手指握得死紧,连带着他全身都在痉挛,压抑着某些冲动,艰难而笃定地喊出一个名字,“小午?”
珈以看了他一眼,冷笑,“夏公公慎言。”
她一字一顿,“本宫乃是万岁亲妹,廖妃之女,如今的成安长公主,可不是夏公公口中那个被人随意抛弃,生如草芥的小宫人!”
作者有话要说:
珈姐出场~~~~
第120章 他不会说爱你(9)
面前的人依稀还能看见年少时,带着婴儿肥的模样,可举止动作间,又是全然的陌生,夏司廉千言万语堵着说不出口,只能喊她,“小午……”
这声气虚弱而无力,是他从未在珈以面前露出过的模样。
夏天他悄无声息地往她床底下塞冰,冻得她半夜打哆嗦不说,冰块化了沾湿了床,瞧着还差点让人以为是她出了什么问题,大冬天的往她被窝里塞汤婆子,给她脚上烫出个水泡。
还有那些莫名其妙出现的蜂蜜、糕点、衣物、小首饰……
他们一别九年,在偌大的深宫中愣是没见过一面,却好似时时刻刻都在身侧。
夏司廉性子冷,珈以小时候就长在他身边时都没听过他几句软语,他总是怕她在宫里活不下去,教她各种生存之道,让她忍,教她让,恨不得把自己都没有的博大胸怀交给她,把好运也借给她,好让她在吃人的深宫里活得更好。
他这样教人,若是那人不知感恩,怕是只会落满身埋怨。
珈以居高临下地望了他一眼,憋住了眼里的泪,冷声开口,“当年救命之恩,今日本宫就当是换了,五年养恩,本宫已为公公谋了高官厚禄,你我自今日起,恩过相抵,算是两不相欠了。”
这是珈以在牢狱中与夏司廉说的最后一句话。
夏司廉出了大理寺,圣驾也已回了宫,他跪在承乾殿前谢恩,一叩头下去,扯动了身上的伤口,眼睛都红了,“奴才谢主隆恩。”
盛平帝招了手让他进去。
夏司廉跪在下首,目光盯着跟前的石砖,想着盛平帝会问什么,却没想万岁开口第一句,问的却是,“她小时候是个什么模样?”
话里面,藏着那么两分惆怅,“她还在母妃腹中时,朕就期待着她的降世,后来遭了太后的毒手,父皇驾崩,朕还以为,孤家寡人,莫过于此了。”
夏司廉跪着听,半个字都未讲。
可他心里是真不愿听盛平帝说这般话,好似他与小午的牵扯有多么深,明明之前是他一言不顺就将小午拖出去打了板子,小午被杨太后陷害时,他也袖手旁观,话里话外,都未曾将小午当一回事。
莫不是真的皇家人贵重,只有流着皇室血脉,才值当万岁关心罢。
夏司廉沉默不语,盛平帝瞧着心烦,只想这太监实是没眼力劲了些,明明揽着这么大功劳却不到他面前来领赏。
转念一想,却又觉得若是他真拿成安当筹码,怕是更要惹了他的厌恶。
心里将这奴才的心思摸得差不多,盛平帝又觉得这奴才心思深沉,那点子好奇心也就消逝得差不多,转而说起了正事。
海福一死,司礼监的位置就空了下来,夏司廉补上,自然无法兼顾内官监,转手推了底下一个太监顶上,自己捧着盛平帝赏赐给杨太后的安神汤,去了杨太后所在的慈安宫。
半月多不见,杨太后憔悴得像是换了一张脸。
她看着老了十岁不止,靠在软榻上瞧着他,那眼里的怨毒几乎要化为实质,变为厉鬼将夏司廉吞吃入腹,“你与你那干爹真是打得一手好牌,在哀家的眼皮子底下藏着个公主……呵呵,一个公主,皇家血脉,居然靠当太监躲过一命。”
杨太后枯瘦的手死死地抓住了引枕,目光盯着夏司廉,“她就像她那亲娘一样,命都贱得很,白日里装得高高在上,夜晚不管哪个废物的床都上赶着爬,出卖她那肮脏的身子,就会赢个活着的机会。”
“污糟的身子,也就你这下贱的贱胚子才瞧得上!”
夏司廉抬头看了杨太后一眼。
然后他朝两边看了眼,跟着的小太监立即有眼色地将人都遣退下去,夏司廉手一松,那装着安神汤的药碗就砸在了地上,他后退一步,瞧向杨太后。
“万岁赏下的安神汤,太后抬手打碎了,是对万岁心存不满吗?”
“哀家对万岁能有何不满?”
杨太后撑起身子,她性子硬了一辈子,当年面对先帝都愣是没软化半分,先帝要子嗣而她久久不孕,强撑着不让先帝纳妃,杨家最先送进来的那些女人,都是被她亲手灌了药,便是偷偷与人私通也生不下皇子。
后来先帝出游,带了廖妃回宫,一举生下了盛平帝,杨太后觉得心气不顺,可好歹也松了口气,转头就给先帝下了绝育的药。
她养着盛平帝,告诉他的也全都是“天底下只有母后念着你”,无论吃喝行止,无一不要按她要求而来,故而先帝察觉不对加以诱导后,盛平帝很快转了头。
孩子就是再小,也不会喜欢自己没有半点自由,只有掌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