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唐_分卷阅读_304

  第646章 会师
  数日后,四名领军讨伐吐蕃国的节度使联名的奏折被快马送往京城。这封奏折要得到回复那也起码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远隔万水千山,即便是快马极递来回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剑南大军也拔营挺进匹播城下,在距城三里之外扎下了更为坚固的大营,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王源除了让阁罗凤带着他的全部兵马加入后勤物资的运送之中,还另外调拨了两千兵马参与保障后勤物资的运送。这样一来,剑南军中的战斗兵马数量又减少了六千。但以目前的局势,重中之重是保证粮草物资的及时充足的供给,让剑南大军得以军心稳定的驻扎在匹播城下骚扰施压,至于军中多几千少几千的兵马却是无关紧要的。
  匹播城中的吐蕃大军也像是被打蔫了一般,完全不考虑出城交战的事情,任凭剑南军每日城下叫骂,耀武扬威的逼近城下挑衅,他们也紧闭城门丝毫不理,下定决心要把乌龟做到底。剑南军十几架神威炮架在城下数百步外,每日发射几十枚霹雳弹到匹播城的城头城内,天天炸得他们不得安宁。吐蕃人也忍气吞声,在被炸之后默默的灭火抬走尸体,然后缩着脖子等待下一次的轰炸,完全没有了锐气。
  按照预定的计划,高仙芝在六月中决定领兵东进,和王源的剑南军汇合。一来高仙芝的三万五千兵马尚在逻些城西南,面对着近七万吐蕃大军的拦阻,他无法突破,也不能突破,因为有北路军的前车之鉴在那里。但这么一来,三万五千兵马便只能困在那里无所作为。而且处在他们所在的位置和剑南军相隔近两百里,双方无法做到相互呼应进退甚至救援相助。这便是一开始王源提出要合兵共击共同进退的原因。本着这个原则,高仙芝也要将兵马开往东面和剑南军汇合。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高仙芝的兵马在逻些城西南的尼木县一带已经呆的太久。高仙芝的补给靠的是以战养战的原则。前段时间,他率兵横扫近千里的路程,一路上的补给靠的是攻下城池,劫掠吐蕃本地的牧民的牛羊,甚至是猎杀高原上的野物补充。
  但在尼木待了近一个月,当地的吐蕃百姓都已经逃了个干净,已经无粮为继。高仙芝的兵马本就没有后勤补给的线路,从大小勃律国到逻些城近千里之遥,沿途高山峡谷荒原冰雪之地,这是一条没有后勤保障的路径。而当北路军全军覆没之后,吐蕃北境以及西北的大小城池已经尽数被吐蕃人重新占领,也根本没有粮草的来源。现在三路兵马中一直保持着后勤物资通道畅通无阻的便只是王源的剑南军了。就算没有合并的规划,到了这个时候,高仙芝唯一可能的办法也是和剑南军合并,共享这条生命线了。
  六月十六日,高仙芝率兵从尼木出发,他没有直接往东,而是往东南方向,意图避开吐蕃人的拦阻,跨过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从峡谷之南的山峦之地往东绕到匹播城南边的大雪山,之后再跨江北渡和剑南军汇合。这便等于是饶了一个弓形的大圈子。但他的大军一动,虎视眈眈驻扎于他和逻些城中间的曲水城和贡嘎城的七万吐蕃兵马立刻便知晓了他的意图。他们急忙起兵追击,意图阻挡高仙芝渡过雅鲁藏布江。
  高仙芝将计就计,在位于大峡谷北侧的山峦之地设下了埋伏,同时伪装出大军正奋力渡江的架势,吸引的西川都的两万骑兵冲入了他的包围圈。安西军截断他们的后路,来了个关门打狗,将这两万骑兵活活闷在了山谷里。最后只有三千多吐蕃人在这场埋伏中生还。
  消息传来,密切关注着高仙芝大军动向的王源大为叹服。王源自己心里很清楚,高仙芝才是真正的这个年代的将星。自己之所以有今天,一大部分的功劳是因为自己的一千多年的智慧的累积,开了一些不属于这年代的外挂。而高仙芝却是真正靠着真本事驰骋沙场的将领。在这方面,自己和他完全不是在一个量级上。但王源倒也心安理得,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能开外挂也是本事,这是老天爷给的优势,倒也心安理得。
  为了防止匹播城的兵马出兵拦阻,王源下令对匹播城展开了佯攻作战。数万兵马在城下列阵,攻城器械云梯冲车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神威炮也一字排开的架设在城下。摆出一副你敢出兵去救,我就敢立刻攻击匹播城的架势。
  这一招果然奏效。上一战战败后被尺带丹珠和倚祥叶乐申斥的狗血淋头的额那儿古不敢再贸然出兵协助拦截唐军。因为赞普尺带珠丹给他下了死命令,匹播城绝对不能丢,一旦丢了匹播城,便等于沦丧了吐蕃国的第二大城池,一小半的百姓将沦丧敌手,而且还将逻些城暴露在敌军面前,赤裸裸毫无保护。所以,在拦截安西军还是保住匹播城之间,额那儿古选择了后者。
  经过近十日的艰苦行军,高仙芝的安西军几乎横跨了整个吐蕃国的纵深来到匹播城下。七月二十六日夜,剑南军营的南方,高仙芝率领着疲惫但精神奕奕的安西军三万余兵马抵达。王源和哥舒翰李光弼三人携上百名军中将领亲自相迎于大营之外,迎接这个传奇的名将和他手下传奇的兵马进营。
  王源的双目一直盯着高仙芝细看,但见那高仙芝坐在高高的白马之上缓缓而来,一身已经磨损的黯淡无光泽的普通明光铠穿在身上,显得身材修硕而得体,身后是米白色的长披风,虽然破了几个洞,脏了好多处,但依旧迎风飞扬。他的面色黑瘦胡须潦草,但难掩其俊朗之气。不愧是传说中的大唐将领之中的俊俏人物,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股自信和高傲之气。
  王源心中暗喝了一声采。果然是个俊朗人物,这样的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放在后世,就这气质和身材长相,怎么也是个偶像级别的明星了。就算是在大唐,这位高仙芝高大帅恐怕也是很多官家小姐,青馆名伶们的梦中情人了。
  王源看着高仙芝,高仙芝也看着王源,两人不用别人介绍,都已经认出了对方,虽然他们素未谋面。
  “高大帅,你们终于到了。这可太好了,久闻高大帅的威名,今日终于能见到真容,真叫王某手足无措,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了。”王源拱手作揖长声笑道。
  高仙芝哈哈大笑起来,拱手回礼道:“王大帅忒客气了,应该是高某人感到荣幸才是。高某早就听说朝廷这两年出了一位后起之秀,率军打仗出奇制胜,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将星。我便很想见一见王大帅,但可惜我身在安西,回一趟京城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便只能作罢。今日一见,果然是翩翩美少年,俊俏之极的人物呢。我喜欢,哈哈哈。”
  两人一见如故,相互聊个不停,倒像是多年没见的好友一般。再加上这两人都是俊俏潇洒的人物,相形之下周围的人个个长得如歪瓜裂枣一般,自惭形秽。
  直到赵青提醒王源,王源才醒悟过来,自觉失态。没想到自己和高仙芝竟然如此投缘,这要传出去或许要被人怀疑自己喜好美男子,性取向有问题的。当下转身替高仙芝引荐身边的人,哥舒翰李光弼等都是平级的节度使。但高仙芝对他们可就不那么热情了。眼中带着一丝的嘲讽的意味,不用说也是为了哥舒翰和李光弼不顾一切抢功劳将北路军葬送在纳木错湖一带的事情而不满。
  哥舒翰和李光弼倒也不跟他计较,这位高仙芝的高傲自大是出了名的。但是没办法,谁叫人家有本事又长得帅呢?而自己两人确实是葬送了北路军的三万兵马,此刻托庇于王源的剑南军营之中,也难怪人家看不起。
  王源这边的将领介绍完毕,高仙芝只转身向王源等人介绍了唯一一个他手下的将领,那便是安西兵马使封常清。由此可见,高仙芝的眼中对于普通的将领几乎是无视的,而这位封常清显然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极为重要。
  王源当然知道这封常清的大名,此人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却很有本事。以前的事情不说,最近封常清的得意之作便是在穹隆银城的那场攻城战中,当高仙芝一筹莫展的时候,是封常清带着一千兵马摸进了城中,里应外合将城池攻破,给了安西军从高原荒漠出来之后第一个可以休整歇脚的地方。
  众人寒暄见面客气完毕,王源在大帐中摆下酒宴,给安西军将领接风。剑南士兵们也杀猪宰羊犒赏远道而来的安西军士兵。安西军上下已经十几天不知肉味了,当晚一个个吃的饱嗝连天,大呼过瘾。吃饱喝足之后一个个倒头便睡,鼾声如雷。
  他们确实太累了,从三月中出兵到今日,近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没有好好的睡过觉,或者是无法安心睡过觉。从高山峡谷纵横的雪山之地,再到荒凉冷漠的高原旷野,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过数十场,白天无时无刻不在警惕敌军,夜晚还要忍受严寒以及荒原上的凶猛野兽的袭击,他们闭着眼,心里也是悬着的。只有今晚,在强大的剑南军的营寨里,他们才能睡得如此踏实。
  第647章 赌局
  匹播城下,大唐讨伐吐蕃的三路大军四位大帅终于聚首,可谓是开战以来破天荒第一次。这四人中,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都是大唐军中的风云人物,无数士兵们的偶像。而新近崛起的王源的威名丝毫不比他们差,甚至有赶而超之之态。
  唯一遗憾的是,这样的聚首来的迟了些,若是早一个月的时间,三路大军正挟胜利之余威在此会师,匹播城下定是另一番的光景。现在说是三路大军聚首,其实也只剩下了两路兵马,北路的两名大帅已经成了光杆司令。即便是王源和高仙芝,手中的兵马也极其有限,三路兵马会师之后的总兵力也不过七万人而已。
  但对吐蕃人而言,这七万人却是让人恐惧的。安西军抵达匹播城下,城中的额那儿古着实吓了一跳,一边大骂西川都的兵马无能,竟然眼睁睁的放了这三万多兵马来到了匹播城,一边立刻上奏请求赶紧增援匹播城。
  这时候唯一能增援的也就是西川都的兵马了,七万兵马被高仙芝坑了近两万,剩下的五万兵马在安西军抵达的次日便一股脑的从逻些城西南方赶到了匹播城。匹播城中再一次聚集了十五万大军,但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这十五万大军已经是吐蕃最后的老本了。虽然逻些城中还有五万兵马,但那些兵马是保护赞普和王公大臣的兵力,另外还控制着逻些城的治安,那是动也不能动的。
  这一点唐军大帅们早就心里有数了,安西军一来,西川都的兵马也一定跟着来,那是肯定的。眼下匹播城中又汇聚了大量的兵马,似乎一下子战争的导火索又即将点燃,似乎一场大战又将一触即发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初十六万对六万都没打赢,额那儿古现在根本不可能冒险。眼下除了耗着别无他法,额那儿古也不知道这么耗下去何时是个头。但他心里清楚,唐军肯定会有所动作,不会这么无休止的耗下去。已经快到七月了,九月之后高原上的天气便开始转为严寒恶劣,唐军绝不会熬到那个时候。当然,额那儿古希望他们能忽视这一点,到了寒冷的天气来临,或许自己有可能一雪前耻。
  唐军营中,这几日高仙芝也在竭力的劝说王源进行一场攻城作战。高仙芝的理论很简单,无论是战是和,都需要攻一场才成。朝廷的旨意在七月初便要抵达,到时候如果朝廷决意要灭吐蕃国,那么这匹播城是一定要拿下来的,至于逻些城如何攻,那是后话。如果朝廷同意和吐蕃人议和,其实也需要一场凶狠的攻城战展示肌肉施加压力,那样和议才能顺利的进行,逼着吐蕃人开出更有利于大唐的条件来商讨和议。
  王源对他的观点是赞同的,但王源却绝不会同意他的攻城方式。高仙芝希望七万大军来一场传统的正规的展示实力的攻城作战,对于最后一点王源赞同,但前两点王源觉得毫无必要。只需要展示肌肉给予对方极大的心理压力即可,却不必来一场人海战术,白白的死伤兵马。若一旦攻城损失太多,反倒容易助长吐蕃人的士气,那样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王源安危高仙芝稍等两三日再谈这个问题,因为他在等第三批补给的到来,第三批的补给中有一千枚霹雳弹,王源打算不计成本的用这些霹雳弹逼着对手答应和议。这虽然很花钱,也很让王源肉痛,但比之传统的攻城作战更为有效而且很少伤及人命。
  而且王源断定,朝廷是一定会同意和议的,很简单因为这是远在吐蕃的四名节度使的一致建议,朝廷一定会慎重考虑。另外一点便是,朝廷从哪里抽出二十万的兵马来增援?就算现在新调集兵马新募集兵力增援,时间也太晚了。很快就要到秋天,高原的秋天眨眼就没了,叶子一黄便要下雪下冰了,到时候还怎么打仗?自石堡城之战后,冬季出兵作战其实已经成了大唐朝廷上下公认的大忌。
  三日后,一万多人的押运粮草的兵马从后方抵达,这一次运来了上千辆大车的补给。粮草物资一应俱全,但王源只在乎四辆用健马拉着的拖拽着木箱子的车辆。那上面的木箱子里便是霹雳弹,距离上一次运送霹雳弹才一个多月,为了完成王源要求更多霹雳弹的要求,恐怕柳熏直和张正一都已经拼了老命了。
  高仙芝这几天也听说了剑南军神威炮霹雳弹的威力,但他却不信世上真有这样的东西,投掷下来便可炸出方圆丈许的大坑,可炸死炸伤方圆两丈内的一切人马。在他的见识里从没见过这种东西,所以他将此事当做是他人的言传附会。即便有人拉着他去后方数里外当初大战的场地上指着那些满地的坑坑洼洼给他看,他也付之一笑,说道:“明明是你们挖的陷马坑,你当本帅瞎么?”
  高仙芝就是这么个极度自负的人,他从不相信讹传,只相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事实。一般有些本事的,或者是长得帅的,都有这种盲目的自信,这或许是人的通病。
  当王源下令将这一千多枚霹雳弹入库的时候,高仙芝站在一旁笑道:“王老弟,你的计策便是将这些圆疙瘩投进城中,无需士兵攻城,匹播城中的人便会吓得半死,接受咱们的议和么?”
  王源知道他在调侃自己,微笑道:“高大帅,咱们打个赌吧,若我能以此物让匹播城中的吐蕃人魂飞胆丧,高大帅需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高仙芝呵呵笑道:“什么条件?”
  王源道:“我对高大帅的人品武功极为仰慕,希望能和高大帅交个朋友。或者是冒昧一些,和高大帅结为异性兄弟,不知是否高攀。”
  高仙芝呵呵笑道:“有趣,我高仙芝可不太受人待见,我得罪的人怕是有一箩筐,你反倒主动要和我攀交情。按理说你的名气已经不亚于我,又何必和我套这样的交情。”
  王源正色道:“这不是套交情,这是真心的仰慕。你若不愿我也不勉强,交个朋友也好。”
  高仙芝点头道:“我为何不愿?我对你印象也不错呢。这事儿便这么定了。你既有此心,也不用打赌,你我直接结拜便是。”
  王源愕然以对,没想到高仙芝竟然如此爽快。一口便答应了。
  “至于这赌局嘛,这么着兄弟,我家中有个小七妹,生的美貌无双,贤淑答礼。你赌赢了的话,我替你引见我这小七妹。”
  王源愕然摆手道:“不不不,这可不成。”
  高仙芝皱眉道:“怎么?嫌弃我家出身低么?”
  王源忙道:“那可不是,论出身,谁还低的过我?我是说这可不妥,一来我已经有了己方妻妾,二来这赌局岂非对你一点也不公平。我输了可没有丝毫的惩罚。”
  高仙芝哈哈笑道:“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只说替你引见,你想怎样?我这小七妹一般人可看不上的,我是听说你曾经是长安名士,写的一手好诗,才替你引荐的。再说了,若我家七妹要是看上你了,当你的妾又如何?只要她自己愿意,我可没意见。要说这赌局是否公平嘛,那可公平的紧,你若输了便见不到我这位小七妹了,你可知道,那将是你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这还不够公平么?”
  王源瞠目结舌,已经对这位高仙芝高大帅五体投地了。人怎么能骄傲到如此的地步,见不到他的妹妹便是最大的惩罚,这个逼装的简直太无耻了。难道你的妹妹能比我房中的几位极品还极品不成?绝无可能。
  第648章 混乱
  数月以来,吐蕃国都城之中都笼罩着一股压抑紧张的气氛。自从去年石堡城之战,额那儿古歼灭了王忠嗣的五万唐军之后,国中王公大臣们便为接下来的局面而争吵分化为两派。
  一派认为这场胜利让吐蕃国扬眉吐气,重挫大唐的锐气,一洗青海湖之战和吐谷浑被夺的耻辱,是一场莫大的功勋之战。而另一派则认为,大唐实力强劲,石堡城之战会激怒大唐,导致接下来大唐的残酷报复。
  两派争吵不休,互不相让。一派认为另一方胆小怕事,有损大吐蕃国的尊严。而后一派则指责前一排好大喜功,不顾大局,将吐蕃国置于危险的境地,将会惹来灭国大祸。
  这两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大吐蕃国中的实力派人物。大唱赞歌的一派以苏毗王没陵赞和吐蕃国九大政务大臣中的朗梅色和末东则布为主,为此战大唱赞歌,并且力主将额那儿古升任神川都大将军之职。这位苏毗王没陵赞其实大有来头,虽非赞普尺带丹珠的王亲,但即便大吐蕃国赞普尺带丹珠对没陵赞也礼让三分。
  没陵赞出身自苏毗国,这个苏毗国原本便是在吐蕃国北境青海湖一带的一个小国。随着吐蕃国的强大,苏毗国被吐蕃征服两国合二为一。而苏毗国素以出产丰厚的物资而出名,因为苏毗国所在之地水草丰茂,天地肥沃,是个大粮仓。而且苏毗国的人口也极为兴旺,被吐蕃国征服之时,苏毗国的人口甚至比吐蕃国还要多。只是因为苏毗王太过懦弱,这才在吐蕃的铁蹄之下屈服,拱手将大好的土地和数以百万的部落臣民送给了吐蕃。这也直接的为吐蕃国的崛起做了大贡献。
  吐蕃国吞并苏毗国之后,为了安定人心,对苏毗部落臣民采取了怀柔之策,看中的便是苏毗部落的大量物产以及大量的人力。近百年内,吐蕃国大军中几乎有一半的士兵都来自于苏毗部落,一半的粮草牛羊都产自原苏毗国的土地上。为了能让苏毗部落的臣民没有异心,吐蕃赞普对苏毗王系后人礼敬有加。不但继续分封他们为王爵之位,而且在待遇和礼节上也是极尽尊敬。道理很简单,稳住了苏毗部落的王,便稳定了苏毗部落的百姓,便能更好的从苏毗部落中剥削人力和物力。
  赞普之位传到尺带丹珠手中,他当然也会这么做,所以这一代的苏毗王没陵赞也是尺带丹珠礼敬有加的对象。在赞普的王座之侧,永远都设有一个金灿灿的位置,那便是没陵赞的座位。即便是大丞相倚祥叶乐,在王座面前也没有一席之地,足见没陵赞在国中的尊荣位置。
  在石堡城之战的争论中,没陵赞便是大唱赞歌的那一个。而另一派担心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代表人物便是大丞相倚祥叶乐了。作为一个曾经在嶲州城外被王源欺骗,三万大军被打得狼狈而逃的吐蕃国大丞相,倚祥叶乐有着政治家的隐忍和目光。石堡城之战后,倚祥叶乐竭力反对没陵赞等人继续向大唐发出挑衅的信号,做出各种侮辱大唐的行为激怒大唐。他主张石堡城之战虽然获胜,但应该立刻同大唐商谈两国罢兵之事,将阵亡的唐军将士的尸骨以及俘虏送还,以彰和平诚意,平息大唐的怒火。
  然而,他的主张被当时也正处于兴奋之中的尺带丹珠抛诸脑后,尺带丹珠的心思更倾向于没陵赞那一派,不但在战后耀武扬威,还命人发国书羞辱大唐。倚祥叶乐深深的叹息,但又无可奈何。他只能默默的去为即将到来的大唐的报复做准备,正是他的提前准备,吐蕃国在大唐三路兵马进攻之前便已经将兵马扩充到了四十万人。倚祥叶乐的眼光让吐蕃国在强敌来袭之前其实便做好了准备。
  但即便如此,倚祥叶乐还是主张同大唐罢兵休战,作为吐蕃国的实际当家人,他比尺带丹珠都更清楚吐蕃的家底,他知道吐蕃不是大唐的对手,边境的骚扰和小打小闹是一回事,真正激怒大唐后的大举灭国之战又是另一回事。吐蕃国在边境作战中其实占了不少优势,因为吐蕃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比唐军要强,但是真正攻城作战和大兵团作战,吐蕃兵马纪律松散,作战手法单一的毛病便暴露无遗了。就在唐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他还是向赞普尺带丹珠进言,准备亲自去长安同大唐议和。此举招致了没陵赞等人的大肆攻击,若非尺带丹珠对倚祥叶乐极为信任,怕是便要因为此事而被罢了丞相的职位。
  没陵赞和朗梅色、末东则布等人在大战之初鼓吹吐蕃大军即将完胜唐军,所以在倚祥叶乐提出要紧缩防守,重点保卫逻些城周边,引唐军深入腹地,利用水土不合以及后勤补给的艰难等各种优势最终对唐军进行歼灭战。但是这一想法再一次被没陵赞等人否决。直到石堡城之战,北川都大军被哥舒翰和李光弼的兵马击溃之后,尺带丹珠才突然意识到,唐军的战斗力非同一般,意识到原来倚祥叶乐的计划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尺带丹珠全面采用了倚祥叶乐的计策,虽然在石堡城以及律賁城和西边的几座城池的争夺中已经被唐军消灭了七八万兵马,但收缩防守之后的第一战便见功效。纳木错湖之战中,唐军北路军全军覆没,这让尺带丹珠大喜过望。而此时,倚祥叶乐依旧抱着谨慎的态度,第三次提出了要和大唐和议的请求。
  这一次尺带丹珠真的怒了,怒斥了倚祥叶乐一顿,命倚祥叶乐从此不准再说这样的话,将全部精力投到与大唐死战之上。倚祥叶乐毫无办法,这之后才有了逼迫额那儿古出击攻击剑南军大营,调集北川都的兵马增援匹播城等等的举措。然而,大战的结果让逻些城中的所有人都胆战心惊。十六万大军进攻六万人的剑南军,结果大败而归,损失了六万兵马,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额那儿古将旺姆的头颅送到了逻些城,称此战是旺姆不遵军令引发的大溃败,但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不是哪一位将领的问题,而是兵马的战斗力确实不济。十六万对六万,这是巨大的优势,这样都能败了,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尺带丹珠一怒之下欲将额那儿古撤职拿办,但被倚祥叶乐劝住了。倚祥叶乐拿出了额那儿古私下里写给自己的密信给尺带丹珠看,那信上详细描述了唐军的一种威力极强的武器在此战中使用的经过。
  “发火五百步之外,落地之后爆裂轰鸣,两丈方圆皆为焦土,十丈之内均有伤损。兵士以为神佛降天火惩罚我吐蕃人,故而胆战心惊一触即溃。此物之威,加之兵士多为新兵,号令难行,故而难以取胜。即便有十万兵马守城,匹播城亦岌岌可危,唐军旦夕便攻陷城池。但他们按兵不攻,似乎意有所图……大丞相细细思量,何去何从望祈明示……”
  尺带丹珠读着这封信,心中惊惧难当。信中描绘的这种武器也太夸张了吧,“两丈之内皆为焦土”,若真有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那也不用打了,绝对不会取胜的。而额那儿古到底是久经风雨之人,他以密信的方式写出这些,而非在公开的奏折上写出来,便是不想引起全国上下的恐慌,虽然这个秘密迟早要为人知晓。但以旺姆为替罪羊,能暂时保存这个秘密,也是值得的。
  尺带丹珠有些手足无措了,额那儿古是吐蕃国的将帅之中属于一等一的将帅,有勇有谋,行事老练。否则也不可能战胜了大名鼎鼎的王忠嗣。现在他都这么说了,说明虽然看似吐蕃兵马占优,但其实已经没有胜算了。尺带丹珠从没觉得自己的吐蕃国会在这场战事中湮灭,但现在他对此有着深深的焦虑。传了百年的吐蕃国难道便要毁在自己的手里了么?
  “大丞相,眼下该如何是好?”尺带丹珠不愿意这么问,但是他的口中却无意识的问出了这句话。
  倚祥叶乐沉声道:“赞普不用担心,臣打算去一趟匹播城,验证一下此事是否是真。若唐人真的拥有这种强力的武器,那么老臣拼死也要再劝赞普一句,咱们还是同大唐议和吧。”
  “可是……唐人如果有此凶器,又怎肯议和?”尺带丹珠道。
  倚祥叶乐道:“唐人想灭我吐蕃还是不可能的,我大军只要尽数退守逻些城,凭借我逻些城的地势,再有二十万兵马拒守,唐人没有二十万兵力是根本不可能攻破逻些城的。莫忘了,逻些城背靠高山,周围的吉曲河既宽又深,那便是我们的天险。我逻些城还有三道坚固的城墙,地势又高,即便唐军有五百步外的攻城利器,也根本派不上用场。老臣要同他们议和只是不想事情到了那一步。若真的逻些城北围困,即便不被攻破,那也是名存实亡了。”
  尺带丹珠皱眉思索片刻,终于道:“罢了,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你且去瞧瞧真伪,然后再从长计议。”
  倚祥叶乐点头答应,拱手告退前回身来低声道:“赞普,有一事我必须要提醒赞普,这件事万万不能传出去,否则怕是谣言四起产生动乱。另外,请赞普注意苏毗王没陵赞他们的言行,老臣最近听到了一些关于他们的风闻,这个……并无真凭实据,老臣也无法说出来,只是在老臣离开的这段时间,请赞普小心在意。”
  尺带丹珠愣了愣,张了张口,却又闭上,只是缓缓的点点头道:“我知道了,你放心便是。现在此时,我唯一信任的人便是你。”
  第649章 阵列
  倚祥叶乐奉命离开逻些城赶往匹播城,抵达匹播城时,安西军和剑南军刚刚会师,反而是最为平静的时候,唐军也并没有像之前那段时间一样天天往城中丢进来十几枚霹雳弹示威,所以倚祥叶乐并没有亲眼看到额那儿古口中所言的敌方神器的威力。
  然而,倚祥叶乐并不认为额那儿古夸大其词,因为在城头巡视时,额那儿古将那些前段时间被炸的房舍和地面指给倚祥叶乐看时,倚祥叶乐惊的目瞪口呆。东城门内两三百步的区域内,被霹雳弹摧残的痕迹触目惊心。青石地面上都被炸出几尺方圆的大坑来,可以想象这威力有多大。
  在看到城楼城墙上挨了霹雳弹的那些地方时,倚祥叶乐更是明白了为何额那儿古说此城守不住的原因。那些夯土青石建造的敦厚结实的城墙,在挨了霹雳弹之后无一例外的被炸出大坑来。东城门上方的城楼被轰塌了半边,着火燃烧之后的痕迹宛然在目。而据额那儿古说,那还只是几颗霹雳弹的杰作。
  如果额那儿古所言是实,那么其实匹播城高两丈三,宽两丈的巨大城墙在这样的攻城利器面前确实难以保住。唐军若是只攻击城墙,要在城墙上轰出个口子来怕不是难事。
  下了城楼之后,额那儿古和倚祥叶乐相对无语,额那儿古道:“大丞相,你现在该明白为何我持悲观的态度了吧,唐人有如此利器,守城只是被动挨打。唯一的办法只是出城与之拼死一搏,同他们近战。但以现在我吐蕃兵马的构成,新募之兵不但全无战力,而且会扰乱军心,所以就算殊死一搏,其实我也并无胜算。”
  倚祥叶乐点头道:“你所言极是,就算能胜恐也是惨胜。现在举国兵马士气摔落,西川都的兵马也莫名其妙的被歼灭近两万主力骑兵,所以,其实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优势了。兵力的优势只是虚的,我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一点,但我又不能不为你们募集新兵,否则局势恐早就不可控制了。”
  额那儿古点头道:“大丞相眼光长远,当此之时,应该当机立断,为保我大吐蕃国,应该有所行动才是。如果唐人增兵前来,我吐蕃国恐有灭国之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倚祥叶乐低声道:“你便已经到了如此没有信心的地步了么?你都如此,帐下将帅岂非个个已经无心恋战了?”
  额那儿古苦笑道:“我自可为赞普马革裹尸,但这又能如何?相较于吐蕃国的存亡,个人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我很想说我有信心,但实际上我并没有。你知道么?这几日城中处决了七百多名妖言惑众者,为的便是收拾军心。因为他们被唐军的利器惊魂,乱说什么是神佛降罪于握吐蕃,所以天降神火,毁灭我吐蕃国。但是我杀归杀,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还是这么想的。我带兵多年,深知士气才是第一位的,失去了与敌对战的勇气,仗其实未打便已经败了。我也命手下抓紧训练新募的兵马,但你知道,靠着这临时抱佛脚,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倚祥叶乐皱眉道:“对于妖言惑众者,但杀之不要手软。兵马一定要约束住,不能敌未攻便乱了。至于你的担心,本丞相其实也有些考虑,你以为我来匹播城是做什么的?我只想知道这场仗还能不能打下去,还有没有战胜的希望。若是实在无法再继续下去,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
  额那儿古道:“议和么?”
  倚祥叶乐看了额那儿古一眼道:“大将军不要妄自揣度。”
  额那儿古笑道:“大丞相,都这个时候了,还遮遮掩掩什么?你是否认为,我是苏毗王他们举荐为神川都大将军的,所以我跟他们的观点一样便是死战不和?那你便想错了。我额那儿古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便是看是否于我大吐蕃国有利。我可不会和人拉帮结派。赞普授命于我,恐也是因为本人是忠于吐蕃国的人,否则即便苏毗王他们推荐,赞普和您也未必会同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