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卷阅读_410
“五哥?”胤禵一滞,他根本没有想到会是兄弟中最平庸的胤祺当了皇帝,但他很快回过神来。“也对,老大、三哥、四哥都去了,轮也该轮到他了。”胤禵的语气中充满了讽刺。“那和亲王是谁?七哥?九哥、十哥他们得了什么?亲王?郡王?”
“和亲王的确是七哥,但九哥、十哥没有从北京逃出来,他们被皇阿玛留下了。”
这句话一出,胤禵显得十分尴尬:“老十二,我,我……”
“什么都别说了,我都知道,你们在南面打生打死,这边不是亲王就是郡王,你心里不服啊。”允祹犹豫再三觉得事情是瞒不住的,因此吞吞吐吐的开口道。“老十四,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听了别激动……”
第592章 回归(中)
随着允祹的使节返回奉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十四阿哥胤禵从关内逃回来了——顿时知情的人开始惊恐起来。须知道,康熙当初是有遗诏的,只要太子胤禔、诚郡王胤祉、雍郡王胤禛、廉郡王胤禩、贝勒胤祥、贝子胤禵中有任何一人从关内返回,皇帝的位子就要交给他。只是遗诏尚在,原本的监国阿哥胤祺却已经在诸王的拥戴下坐上龙椅,成了同治皇帝——难不成才登基不到两个月的同治帝要再逊位给胤禵吗?
奉天皇宫大政殿内,尚未坐稳龙椅的同治帝忧心忡忡的向愉亲王允禑和觉罗苏努抱怨道:“朕就说等等吧,可是你们硬要把朕推上这个位置,如今好了,老十四活着回来了,你们倒是说说,这事该怎么办吧?”
当初推胤祺是为了团结可能分化的满人群体,但是如今胤禵的返回让这种努力化为了泡影,为此愉亲王允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只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懊悔也没有用了,还不如好好想想应对的法子,不让局面失控。
“皇上,十四哥应该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咱们坦诚相见,大清到现在折腾不起了,想来他应该会放弃非分之想的。”话虽如此,但允禑并不知道允祹跟胤禵谈了什么,允佑闻讯后从齐齐哈尔赶去伯都讷劝说胤禵的结果又是什么,只好试图安抚看起来不想退位的同治帝道。“或者皇上干脆封十四哥为皇太弟。”
“不行。”同治帝还没有开口,觉罗苏努便否定道。“封十四爷为皇太弟,那大阿哥怎么办?再说了,今后是皇太弟执政还是皇上亲政呢?”
苏努当然知道从法理上来说,胤禵要比胤禩更合适做大清朝的皇帝,但问题是他已经以拥立之功叙了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在外人眼里已经铁板钉钉的胤祺嫡系,万一胤禵执政后觉得平白无故晚几十年当皇帝很是不爽,决定清算保皇派的话,那自己可就首当其冲了。因此不敢冒这个险的苏努,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也必须阻止胤禵走到前台的任何可能。
“再有,万一庄王爷、显王爷一定要辅佐十四爷登基,皇上是让还是不让。”
提到庄亲王博果铎和显亲王衍潢,同治帝和愉亲王允禑同时露出了牙酸的表情。苏努说的没错,这两位铁帽子王对同治帝是一百二十个看不上,又对丢了大清花花江山的康熙一脉抱有极深的敌意,完全有可能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
看到同治帝和愉亲王允禑脸上露出焦虑的表情,苏努知道自己说到点子上了,于是问道:“皇上,不知道听说十四爷回来,其他几位王爷有什么反应?”
这话与其是问同治帝的,不如是问愉亲王允禑的,对此允禑摇了摇头:“自是欢喜的多。”
一句话说得胤祺脸色惨白,是的,他的几位弟弟都可以用事急用权为由为自己开脱,但这么一来自己就成了篡夺皇位的野心家了,那等待自己的命运可想而知。
脸部表情略显得有些狰狞的同治帝咬牙切齿的说道:“也罢,等老十四到奉天了,朕,朕就把这个位置让给他,望他能带着满人走出困境,朕也好向先皇在天之灵交代了。”
“皇上万万不可。”苏努当下跪倒在地。“恕奴才大胆直言,皇上在位,大清尚有希望,若皇上去位,只怕大清顷刻间便有亡覆的危险。”
允禑挑了挑眉头,狐疑的问道:“苏阁老,你这话什么意思?”
“恕奴才直言,皇上为人宽厚,即便不敬如庄王、显王,皇上依旧宽宏对待,给予管部王大臣的身份,但十四爷是何等心性,朝廷内外知之甚少,皇上一旦逊位,人心未免惶惶,再加上如今华夏一方又在大力散布满蒙不是一体、新满洲不是满洲的言论,这时候要是人心散了,朝廷可就真的完了。”苏努说到这顿了顿。“奴才还听说,八爷本来也一并逃出来了,可是在过草原的时候,是十四爷亲自下手……”
“苏阁老!”允禑断喝一声。“够了,没影的事,你在皇上面前胡说什么。”
“是,奴才是在胡说。”苏努毫不客气的与允禑对视着。“但有些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十四爷是这等心性的话,大清又如何能交代在他的手中。”
“什么一万、万一,都是外面在胡说八道。”允禑冲着同治帝说道。“皇上,先皇遗诏的内容老十四他根本不知道,又怎么可能在半道上对八哥下手呢?这明明就是意外,萨林不也没有逃出来嘛,何必把脏水泼到十四哥头上。”
同治帝还没有听出允禑这话是在指控自己安排人放出对胤禵不利的谣言,因此他只是不耐烦的冲着苏努喝道:“苏阁老,愉亲王说的对,以后没影的事不要乱说乱传。”
苏努告罪一声,不以为意的站到一旁,看到这一幕,允禑当然以为两君臣在一唱一和,当时便觉得浑身发冷,不得已他强忍着不适问道:“皇上,是不是继续执行先皇的遗诏,或许还要听听诸王的意思,但十四哥既然回来了,总不见得没个身份,而且十四哥是咱们当中唯一跟夏军交过手的,这军务上事,也得听听他的意见。”
同治帝只求保住自己的皇位,至于其他的什么都能答应,所以当下便开口道:“就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督管兵部,总揽与海逆之间的战事。”
胤祺正说得起劲,忽然看到苏努一个劲的给自己使眼色,于是他便对允禑说道:“愉亲王,要不你带着册封的诏书去迎一迎老十四,顺便劝劝他以大局为重,朕要是真挑不起这副担子,少不得还要他来帮衬的。”
允禑觉得同治帝能退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虽然没有明确皇太弟的身份,但大将军王的权责听起来跟皇太弟其实差不了多少,因此倒是高兴的应道:“是,臣弟这就去办。”
允禑退了下去,同治帝这才问苏努:“苏阁老,你刚才这是?”
“皇上,这兵权千万不能交给十四爷呀。”看着有些懵懂的同治帝,苏努不得不解释道。“姑且不说十四爷是败军之将,能不能指挥关外八旗打赢兵力上有优势的夏军还两说,就是十四爷能打退了夏军,可赢的越多,皇上您就越危险呢。”
苏努这么一提点,同治帝顿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的确,中国历史上关于功高盖主的故事时有记载,最终不是皇帝动手清除了尾大不掉的功臣,就是功臣演变成凌驾皇家之上的权臣甚至就此篡夺了帝位,因而苏努的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
胤祺跌足道:“糟糕,朕已经让愉亲王去传旨了,这,这还能挽回吗?”
挽回?是不封胤禵大将军王还是不让他带兵?显然这两种选择都不妥当,一来会让朝野上下觉得同治帝对自家兄弟过于提防,使得所谓得位不正的谣言更有市场;二来也会让允佑、允祹、允禑等诸王觉得胤祺反复无常,产生所托非人的想法,甚至因此一屁股做到胤禵的阵营里去,因此苏努并不建议同治帝朝令夕改。
“奴才以为,既然皇上已经让愉亲王去传旨了,诏书的内容还是不必改了。”苏努如是说道。“大将军王还是大将军王,管部王大臣也是管部王大臣,甚至辽东的兵权都可以给十四爷,但是御前侍卫和扈从的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要尽快从现有兵马中抽调重建,这些皇上的亲军自然不用交给十四爷统带,如此便能对十四爷有所制衡。”
胤祺连连点头:“对,对极了,多亏苏阁老在,否则朕有何人可以依靠。”
苏努跪谢了同治帝的夸赞,然后继续建议道:“奴才以为,除了重建亲军以外,皇上还要及早迁都。奴才以为开春之后,夏军必然要北上,奉天等地便是前线,皇上自然是不能留在如此险地的,就让大将军王留守盛京好了。”
同治帝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来:“不错,打赢了是他大将军王的功劳,更是朕用对了人,若是打输了,他就没有脸再提先皇遗诏了,朕这边却还可以利用关东广阔的地形拖死夏军,不错,真是个好主意啊,就这么办了。”
胤祺因此问道:“不过真要迁都的话,苏阁老以为迁到哪比较妥当呢?”
“奴才以为上选是黑龙江城,其次是墨尔根(嫩江县),最后是齐齐哈尔。”苏努对此早就有过研究,因此张口就来。“吉林乌拉和阿勒楚喀则相对太近了,至于宁古塔(宁远县)、三姓(依兰县)、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屯、尼满则又相对太偏了。”苏努显然隐瞒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吉林将军觉罗杨福始终没有肃清夏军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渗透据点,因此靠近海的地方并不合适清廷建都。“不过迁都是件大事,皇上还要跟几位王爷商议清楚了才会。”
同治帝笑道:“朕明白,朕明白,现在还要同舟共济,少不得要诸王同心……”
第593章 回归(下)
清同治元年(华夏武成十四年、西历1712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谋克墩(moukden,天佑盛京,奉天府)外城大北边门(福胜门)的城门口,上百名满清官吏穿着厚厚的裘袄正焦急的等待着,于是天气过于寒凉的缘故,跺脚声时不时的在人群中响起。
这时便有人哈着白气抱怨道:“上面怎么回事,人还没影呢,就让咱们在这吹风,这要是再待上半个时辰,回去一准生病了。”
“齐大人,你这就是不懂了吧,来的是谁啊,大将军王,先皇的十四阿哥、皇上的弟弟,这谱能不大吗?”当即有人回应道。“也就是咱们这些人官太低了,非得在这吹风,王爷们和几位阁老不就在城门楼上陪着皇上烤火吗?”
“按我说不是十四爷谱大,是皇上觉得亏欠了,才给的礼遇。”边上有人闻言接口道。“要知道这皇位本来轮不到同治爷的,只是十四爷他们一直没有音讯,几位王爷才最终推皇上登的基,如今木已成舟了,大将军王心里能不憋屈?皇上心里也过意不去不是,所以,所以才有今天郊迎这一幕,礼多人不怪,十四爷得了这个面子,还能再跟皇上翻脸?”
“这倒也是。”有人赞同道。“皇上还把兵权都给了十四爷,这等于把半壁江山都交给十四爷了,估摸着过两年还得封个皇太弟什么的。”
“过两年?海逆能咱们这时间吗?”另有人撇嘴道。“也就是因为有海逆在南面虎视眈眈,否则大将军王能不闹腾,这毕竟是皇位啊,任谁谁愿意撒手啊。”
提到已经推进到辽南的夏军,在场的人脸色都变得严肃起来,毕竟胤祺与胤禵之间若是争位的话还是在大清的圈圈里进行,华夏那边可是要彻底打破了大清这个圈圈的。
正当气氛变得肃杀起来之际,一匹快马从远处出现:“大将军王车队已到八棵树……”
“来了,来了。”一众官员赶快排好队形。“总算来了,等磕完头,这差事就算完了。”